字词 | 墓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墓志 墓志埋在墓圹里既有死者姓、名、字、生平事迹、生卒年月,又有其配偶、子女的碑石,一般有序、铭文两部分,铭文有韵。又称圹铭、圹志等。这里指墓志上的文字,即墓志铭。旧时要请地位高的人撰写铭文,以示荣耀。后世铭文多浮夸溢美之辞,失实庸俗。 ☚ 衰絰 拘拘 ☛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碑志 > 志石1 > 墓志 墓志 mùzhì 即志石。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碑刻 碑刻刻有文字的碑碣:碑石 乐石 ☚ 墓碑 桥 ☛ 记事书 记事书记事的书:志(志书;墓~;史~;地方~) ☚ 卷轴 史书 ☛ 墓志 墓志亦称“圹志”、“葬志”。埋在墓中刻有死者事迹的刻石。墓志有一定的形式,上有盖,下有志,志上刻墓志志文,盖面上刻几个大字,如某朝代某姓氏之墓志,大都刻篆体,也有刻隶书和楷书者。现知标明为墓志的方形墓志,以刘宋大明八年(464年)刘怀民墓志为最早。东汉晚年和西晋墓中或有与墓志相近的方版和小型墓碑,但都不自名为墓志,此时应是墓志的滥觞期。南北朝时期,方形墓志成为定制,下底上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志文的内容也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文体,其格式一般为:首先叙述死者姓名、籍贯和家世谱系;再述其生平事迹及官职履历,并颂扬其政绩德行;最后记其卒葬年月和葬地;志文后是四字韵语的“铭”,以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哀思之情。故又称“墓志铭”。唐以后在志文标题下署明撰者和书者的姓名及官衔。唐宋时期的许多墓志铭出自文学大家之手,文辞典雅优美,情文并茂,成为当时文坛上的名篇佳作。 ☚ 垗域 墓碑 ☛ 墓志 墓志随棺一起埋葬的碑。一般方形石质或砖质,有盝顶盖,通常平置于墓室中墓门前、墓主头前或甬道中。其文体繁简不一,字数由十数个至数千字不等,内容与墓上的墓碑相同。关于墓志的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论。赵超 《墓志溯源》 认为: 在南北朝时期基本定型的墓志,其形制受到墓砖铭、墓碑等器物的影响。内容、文体则自告地状开始,吸收了柩铭、墓砖铭、墓阙铭、神道、墓碑、墓门等各种刻铭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充实发展。埋没的目的也与墓砖铭、柩铭、神道、墓碑等完全一致。因此,追溯墓志的起源,应该以西汉早期的告地状为其滥觞。魏晋时期是墓志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盛行一时的墓碑由于宫廷丧制的严厉禁止被迫从地面转入地下,与圹中的铭刻器物汇合,形成形制较小的石志。这一转化在文体上、刻制工艺上都给墓志的发展以极大影响。推进并促成了墓志定型化。南北朝时期是墓志发展第三阶段。这一时期,墓志的名称已正式出现,形制和文体都已相对稳定成型。其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对死者姓名、籍贯、生卒年月、官职履历、谱系的叙述; 对死者生平事迹、才能品行的记述和颂赞; 以及用“铭” 的韵文来表达哀悼。此后,墓志大行于世,并且延续了1000多年。 ☚ 棺椁 碣 ☛ 墓志随葬记载墓主传记的文字。多刻于石和砖上,个别以铁铸或瓷烧成。内容包括姓名、家世、生平事迹和韵语颂辞等。东汉晚年和西晋墓中或有与墓志相近的方版和小型墓碑,但皆不自名墓志。北魏以后,方形墓志始成定制。下底上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所记内容真实,可作历史资料,也是确定墓葬年代的依据。 墓志 墓志放入墓内记死者姓名身世的石刻或砖刻文字。或用瓷烧和金属铸成。墓志约始出现于东汉,魏晋后流行。早期以长方形或圭形墓志常见,南北朝后多呈方形,并始见志盖相合式。墓志所记,一般是前为志文,后为四言韵文的 “颂” 铭,故又称墓志铭。墓志简单者仅记死者姓名、卒年。长篇者达7000余字,如甘肃兰州出土明彭泽墓志,志前线刻死者肖像。墓志文一般叙死者姓名、籍贯、家世谱系、生平事迹、履历、卒葬年月和葬地,最后是四言韵铭。有的还记撰写者。 ☚ 木乃伊 蒙古包 ☛ 墓志 墓志放入墓内记死者姓名身世的石刻或砖刻文字。或用瓷烧和金属铸成。墓志约始出现于东汉,魏晋后流行。早期以长方形或圭形墓志常见,南北朝后多呈方形,并始见志盖相合式。墓志所记,一般是前为志文,后为四言韵文的 “颂”铭,故又称墓志铭。墓志简单者仅记死者姓名、卒年。长篇者达7000余字,如甘肃兰州出土明彭泽墓志,志前线刻死者肖像。墓志文一般叙死者姓名、籍贯、家世谱系、生平事迹、履历、卒葬年月和葬地,最后是四言韵铭。有的还记撰写者。 ☚ 木乃伊 蒙古包 ☛ 墓志墓誌mù zhì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九灵山房集·丹溪翁传》:“然翁讲学行事之大方,已具吾友宋太史濂所为翁墓志,兹故不录,而窃录其医之可传者为翁传,庶使后之君子得以互考焉。” 墓志epitaph 墓志埋入墓中之志墓銘。東漢·建安十年(205),曹操以天下疲弊為由,頒布 “禁碑令”。西晉·咸寧四年 (278),武帝(司馬炎)禁行石獸、碑表,故墓碑被迫潜入地下,即墓志,亦曰“壙志”。納入壙中,乃墓志區别于墓表、墓碑、墓碣之關鍵。墓志乃過渡時期之産物,具一定形製。多用正方兩石 (銅、磚) 板相合,一刻志銘,一題故人姓氏、籍貫、官爵、作古年月、行狀等。蓋以篆書陽刻墓名。志古有大小、厚薄、精粗之别,大者鎸刻志文達數千字。志石四周至蓋,每有精美圖案。磚志無蓋,或製成龜甲等形狀。今之出土物中,見有圭首、螭首、圓首之志身、趺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