愠儿盏盂春秋中期铜器。1986年12月湖南省岳阳县筻口镇莲塘村凤形嘴山1号墓出土。器体呈扁圆形。器盖平沿,直口,近沿处饰4个环形耳,口附3枚等距的兽面卡扣。盖面隆起,中部为由蛇盘结而成的缕空圈形捉手,共4组圆柱承托,每组3根支柱。盏身直口,方唇,平沿,附铸由蛇盘绕而成的镂空兽首形耳和2个小环形耳,束颈,器壁圆鼓,深腹,圜底近平,下有三个由两条小蛇盘结而成的缕空足。盖面饰绹索纹三周,间以蟠螭纹、蟠虺纹和变形蝉纹。盏器腹部饰绹索纹二周,间以变形蟠纹、蟠螭纹、蟠虺纹。通高18厘米,口径19.5厘米。器盖及器身内壁均有铭文8字:“愠儿自作铸其盏盂。”第一字或释,然圅内所从为倒矢,而此字内从人形,二字不同,当以释愠为是。“愠儿”为人名,如同金文中之“宽儿” (鼎)、“沇儿”(钟)、“庚儿”(鼎)等。器称盏盂,或只称盂。参见“楚王熊审盏盂”。此墓时代与浙川下寺春秋中晚期之际楚墓相当。此器当定为春秋中期晚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