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又称“意思表示不真实”。行为人的外在表示与其内心效果意思不相符合的表示瑕疵。学理上可分为恶意的不真实表示,被迫的不真实表示,误解的不真实表示三类: 如诈欺的意思表示、被胁迫的意思表示、有重大误解的意思表示等。大陆法各国民法对不真实意思表示的效果没有不同规定。有的规定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时应以意思为准,不真实表示不发生效力;也有的规定行为人意思应以表示为准,两者不一致时表示为有效;还有的规定依具体情况确定意思表示的效力,采取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的折衷。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意思表示瑕疵的一种情形。行为人的真实意思与表示于外部的意思不符合。有故意的不一致和无意的不一致两种情形: 前者是行为人的真实意思与其表示不一致,是行为人故意而为,如真意保留、通谋虚伪表示、隐藏行为;后者是行为人误认或不知而使其意思与表示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为行为人所明知,如错误、误传等。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虚伪表示 ☛ 0000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