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多种货币储备体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多种货币储备体系Multi-currency Reserve System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逐渐形成的国际货币储备多元化体系。1973年3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黄金-美元储备体系也随之消亡,嗣后国际储备体系便向着多种货币储备体系演进。1973年第一季度末美元在世界官方外汇储备额中占78.4%;英镑和联邦德国马克分别占6.5%和5.5%;瑞士法郎、法国法郎和荷兰盾分别占1.1%、0.9%和0.3%。到1975年上述几种货币分别占85.2%、4.1%、6.6%、1.7%、1.3%和0.6%,另外日元亦占0.6%。经过1978年美元危机之后,国际储备多样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美元与英镑的国际储备地位明显削弱,联邦德国马克、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国际储备地位有不同程度提高。1980年美元、联邦德国马克和日元分别占世界官方外汇储备额的59%、12.1%和3.2%,瑞士法郎、英镑、法国法郎和荷兰盾分别占3.5%、2.6%、1.1%和0.8%;另外此时“复合货币”埃居已占到17.8%。虽然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美元估值过高对恢复美元储备地位曾起了一定作用,但亦未能阻止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大趋势,1984年美元、联邦德国马克和日元分别占世界官方外汇储备额的70.1%、12.7%和5.8%,其他几种货币占的份额均较小。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储备多元化趋势更加增强: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日益下降,马克和日元的地位相应提高。1990年美元在世界外汇储备总额中占的份额已降到56.4%,马克上升到19.7%,日元上升到9.1%,其他几种小型储备货币占的份额仍很小。由以上数据可明显看出:1973~1990年18年来国际储备多元化已取得巨大进展,多种货币储备体系已基本形成,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占绝对优势的时代已不会重现。

多种货币储备体系Multi-currency Reserve System

同时用若干种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资产的一种储备系统或制度。20世纪70年代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出现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❶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一步衰退,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走向崩溃;
❷日元、德国马克等货币日益坚挺,国际信誉逐步增强;
❸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波动更加强烈,出于外汇储备保值的需要,储备货币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❹国际金融组织和区域性货币联盟创设了“篮子货币”,如特别提款权和欧洲货币单位。多种货币储备一般包括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特别提款权等,美元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但比重有所下降。优点是:
❶可以摆脱对美元的过分依赖,各国外汇储备不会因为美元大幅贬值而遭受损失;
❷使一国能够比较容易地调节外汇储备;
❸可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与政策协调。

多种货币储备体系

同时用若干种货币充作国际储备资产的一种储备系统或制度。它是20世纪70年代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制以后出现的现象。多种货币储备体系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❶美元不断发生危机。进入70年代,美国经济进一步衰弱。
❷日元、德国马克等货币日益坚挺。德、日经济在美国经济下降的同时期内发展壮大,使德日货币信用增强。
❸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剧烈,出于保持外汇储备价值的需要,储备货币朝多元化发展。
❹国际金融组织和区域性经济联盟创设了 “篮子货币”,如特别提款权和欧洲货币单位。
多种货币储备,一般包括美元、日元、英镑、德国马克、瑞士法郎、特别提款权以及欧洲货币单位等。美元仍占主要比重,但地位下降;日元、德国马克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多种货币储备体系较之美元储备体系,具有三项优点:
❶可使各国摆脱对美元的过分依赖,不会因美元汇率的急剧变动而造成较大的损失。
❷使一国能够比较容易地调节其外汇储备。
❸国际金融不受一国的操纵,可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与政策协调。

多种货币储备体系

多种货币储备体系multicurrency reserve system

同时用若干种货币充作国际储备资产的一种储备系统或制度。它是20世纪70年代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制以后出现的现象。多种货币储备体系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❶美元不断发生危机。进入70年代,美国经济进一步衰弱。
❷日元、德国马克等货币日益坚挺。德、日经济在美国经济下降的同时期内发展壮大,使德日货币信用增强。
❸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剧烈,出于保持外汇储备价值的需要,储备货币朝多元化发展。
❹国际金融组织和区域性经济联盟创设了“篮子货币”,如特别提款权和欧洲货币单位。
多种货币储备,一般包括美元、日元、英镑、德国马克、瑞士法郎、特别提款权以及欧洲货币单位等。美元仍占主要比重,但地位下降;日元、德国马克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多种货币储备体系较之美元储备体系,具有三项优点:
❶可使各国摆脱对美元的过分依赖,不会因美元汇率的急剧变动而造成较大的损失。
❷使一国能够比较容易地调节其外汇储备。
❸国际金融不受一国的操纵,可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与政策协调。

☚ 国际储备适度规模   外汇交易与外汇管理 ☛
多种货币储备体系

多种货币储备体系

同时用若干种货币充作国际储备资产的一种储备制度。它是70年代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制以后出现的新现象。
多种货币储备体系的出现有多种原因,如美元不断发生危机,主要货币汇率经常发生变动,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发展,国际清偿能力的迅速扩大和储备资产缺乏适当的国际管理等,但最根本原因则是美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1971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元连续两次贬值,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以美元为最主要外汇储备和进口结算货币的发展中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使各国美元储备的购买力随之下降;而以日元、联邦德国马克、瑞士法郎等硬货币承担的债务负担增加;另外,相对用于出口计值的美元、英镑等软货币构成的外汇收入而言,从硬货币国进口商品并以硬货币计值的外汇支出增多;1973年后,石油输出国的美元储备的大量积聚,更增添了各国单一持有美元储备的风险。因此,许多国家唯恐美元储备因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而遭受损失,纷纷将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换成日元、联邦德国马克、瑞士法郎等硬货币。以便储备中各种货币的升值和贬值互相抵消,从而减少汇率变动对进口及外债所造成的损失。此外, 主要发达国家对美元的态度发生转变,也是多种货币储备体系产生的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直力图保持美元的霸权地位,但由于美元危机接连发生,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严重,美国当局不得不屡次表示其准备使美元的支配地位下降,以便同各国分享储备中心的负担和利益的意愿。由于担任储备货币的国家必须允准外国人自由进入其国内资本市场、作为储备的货币汇率不易稳定等原因,联邦德国、 日本等国在一段时期内一直反对本国货币国际化。后来,由于联邦德国、 日本等国的国际收支长期顺差,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其本国货币不断受到升值的压力,它们逐渐改变了态度,转而支持马克、 日元发挥国际储备作用。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采取的外汇协定和经济政策;石油美元回流的方式和途径;欧洲货币市场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提款权的分配和基金份额的增加;欧洲货币单位的数量增大和作用提高,都加速了多种货币储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多种货币储备体系一般包括美元、日元、英镑、联邦德国马克、瑞士法郎、特别提款权以及欧洲货币单位等。美元仍占主要比重,但地位下降; 日元、联邦德国马克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多种货币储备体系较之美元储备体系,具有以下优点:
❶可以使各国摆脱对美元的过份依赖,不会因美元汇率的急剧变动而造成较大的损失。
❷使一国能够比较容易地调节其外汇储备。
❸国际金融不受一国的操纵,可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与政策协调。
但是,以国际储备多元化和分散化为特征的多种货币储备体系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较之单一货币储备体系而言,它又有下列不利影响:
❶多种货币储备体系使国际储备分散化,因而,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就不仅取决于美国一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取决于其他储备中心国的经济情况。一种依赖几个储备中心国的经济和政治稳定的制度是不易稳定的。一个储备中心管理不善,将殃及整个储备体系。
❷多种货币储备体系易造成各国汇率频繁波动。一国货币的汇率在短期内取决于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率高低和利率水平及其政治局势的变化。在多种货币储备体系下,作为储备的货币不断由软货币变为硬货币或由硬货币变为软软币,将导致国际游资为套取由此而来的利差和汇差而频繁移动,这会使上述影响一国汇率的各种因素变动不定,致使汇率频繁波动。
❸在多种货币储备体系下,各国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货币政策更难贯彻。例如,一国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但利率提高后,大量资金将流入该国,这就削弱甚至抵消了该国政府紧缩政策的效力。
❹储备分散化会加剧世界性通货膨胀。在多种货币储备体系下,一些硬货币和传统的储备资产被广泛地用作国际储备,将使国际流通手段以过快的速度增长,致使世界货币的供给过多,同时,储备货币的频繁变换,将使一国的通货膨胀更容易在国际范围内传播,从而使整个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率提高。
❺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因为,外汇储备从一种货币转向另一种货币,势必引起或加剧金融市场的混乱。
多种货币储备体系是西方发达国家间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的产物。随着各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多种货币储备体系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储备分散化的进展虽已变缓,但储备分散化过程可能难以逆转,因为,美国经济的相对重要性仍在下降,而日元、西德马克等作为国际货币则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储备货币多元化和分散化的发展,将使国际储备资产的管理面临新的课题。

☚ 国际储备资产   外汇平准帐户 ☛
000011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