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意大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意大利Italy国名。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义大利、意大里、义大里等。在今欧洲南部,西濒利古里亚海和第勒尼安海,东滨亚得里亚海。公元前2000~前1000年, 印—欧民族迁入。公元前900年后,阿诺河和台伯河之间兴起埃特鲁斯坎文化。公元前6世纪建立罗马共和国。公元180年,罗马帝国版图已从英国跨非洲扩及幼发拉底河。4~5世纪外族入侵使帝国解体,一部分归属拜占庭,其余部分先后受伦巴第、法兰克、萨拉森和日耳曼人入侵。11世纪,诺曼人入侵南部意大利并建立王国。13~16世纪成为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其文艺复兴成为世界历史上最高艺术成就之一。1550年大部被法国征服。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1946年成立意大利共和国。首都罗马。 晁德莅 ☚ 顾彬 晁德莅 ☛ 意大利 意大利人是欧洲人中最先到过中国并留下记述的民族。马可·波罗有关东方富庶文明的浪漫行旅曾使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人大开眼界。自从新航路和新大陆发现后,欧洲各国相继到东方殖民,一批欧洲传教士受教会和政府的委派来到中国,一方面传教,一方面考察中国社会,以服务于本国的东方政策,从而开始了有目的地研究中国的活动。当时航海和商业都比较发达的意大利传教士首先来到中国。孔子思想对耶稣教强有力的抵制作用和中国当时的国威,使传教士们感到对中国的传统思想不能采取强硬态度,只能研究了解和利用,甚至要作出一些必要的妥协,而这一切首先必须对孔子思想作一番认真地学习和研究,于是开始了西方人对儒学的认识和把握的历史。利玛窦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第一人”。1659年来华的殷铎泽于1662年将《大学》、《论语》等译成拉丁文,1669年出版《中国政治道德学》(即《中庸》译本),内附《孔子传略》。后殷铎泽于1687年与比利时传教士柏应理、鲁日满、奥地利传教士恩理格合编《中国之哲人孔子》(中文题为《西文四书直解》),使西方对儒学的颂扬“达到了高峰”。孔子思想和中国其他方面的文化思想因传教士的介绍和提倡,在欧洲掀起一股“中国热”,使欧洲由“神学时代”发展到“哲学时代”。当然,在孔子思想西传意大利的过程中,中国人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据台湾学者张昊的研究,意大利的东方学院自1800年以来每年出版年刊一册,而此学院是由1732年回国的意大利教士马国贤始建的,1869年,有中国人“楚省郭栋臣”在此传习中文,编有《华学进境》(五卷)数十份,该书取材自《三字经》、《孝经》、《朱子小学》、《论语》、《大学》等,这无疑有助于意大利人对儒家思想的了解。 传教士东来原本是被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所推动,各国传教士的活动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意大利在欧洲各国中资本主义发展是最早的,所以其传教士的活动在初期也就处于世界各国的领先地位。后来,随着意大利资本主义发展的迟缓,在近代西方以儒学为基本内容的汉学研究中,其他国家后来居上,赶上并超过了意大利。因为这些国家在东方都占有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出自殖民活动的需要都格外注意研究中国文化。不仅传教士研究,很多学者也进行研究。意大利在远东没有独占的殖民地,感到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花太大的力量去研究中国,因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逐渐淡漠下来。在欧洲,意大利的儒学研究逐渐让位于英、法、德等国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意大利出自其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需要,对以儒学为基本内容的汉学研究便积极起来。中意文化学院的创立者马克尼议员除请汉学家讲中国文化史及《孟子》外,还各处请人翻译汉文书籍,如罗光主教便翻译了《论语》、《大学》、《中庸》;吴宗文翻译了《孟子》。 战后的意大利,因政治上的危机与经济上的凋敝,使之无暇顾及对儒学的研究。近年来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影响的扩大,意大利仍感到有进一步研究中国的必要。这一研究已逐渐转向对现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状况的研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研究相对显得比较薄弱了,但也未完全放弃。战后仍不断有关于儒家思想方面的新译著出现,如意大利学者翻译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1945年罗马出版了罗光主教的《儒家思想概要》,有的学者对《易经》进行了研究,1972年至1973年还在都灵出版了保罗·贝奥尼奥——布罗基耶里著的《论孔子和基督教》。不过与其他国家相比如日本和美国,则显得落后了很多,已经不再有儒学西传之初的领先地位。 意大利yì dà lì欧洲南部的一个国家。〖英〗Italy。1838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道光丁酉年八月《霸王》:“当乾隆六十年间,奥士体喇国皇帝逐法兰西人出意大利国。拿将军率领军营,对垒交锋,奥士体喇军执拗不服,四阵四败,毕竟四面逃散。”1872年志刚《初使泰西记》:“前在伦敦、比律西、意大利各国所历火车路,穿山而为之者约有百数十洞。”1902年麦鼎华译《欧洲十九世纪史》第三编:“自立一千八百七十一年五月之条例,遂置彼于意大利保护之下,至宗教上之权力,则仍其旧。政府则每年给以六十四万五千弗之经费,然此条例罗马法王不肯承认,其所给经费至今日尚贮藏于意大利国库。” 意大利【同义】总目录 意大利双鹰国 意大利欧洲南部国家。全称意大利共和国。1946年6月2日成立。国土面积为301277km2,人口5719万(1996)。首都罗马。1970年11月6日与中国建交。全境4/5为山地和丘陵,平原较少。北部阿尔卑斯山脉平均海拔1000m以上。意法边境上的勃朗峰海拔4807m,是两国的最高点。东北部的埃特纳火山海拔3340m,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海岸线长7200km。地中海式气候,年均气温1月南部、中部地区7~10℃,北部2~4℃;7月23~26℃,年均降水量500~1000mm。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较快,居西方7大工业发达国家的第5位,是1998年5月首批加入欧元国家。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11727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574美元。1998年12月汇率:1美元=1657里拉(意货币)。1998年工业产值比1997年增长1.9%。1996年农业产值47.5万亿里拉,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从事农业的人口140.2万,占总就业人数的7%。1995年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1998年农牧渔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2%。1996年旅游总收入为300亿美元。公路运输承担客运总量2/3,货运总量的70%。1995年铁路总长19452km,其中国营铁路占80%。1997年客运量495亿人km,货运量8270万t。1994年公路总长305881km,其中高速公路6396km。1986年有各类船只2031艘,总吨位806万t。1993年抵港货物2.79亿t,离港货物1.1亿t。1995年国际航线空运客运量2890万人次,国内航线客运量1490万人次。对6~14岁儿童实行义务教育。1996/1997学年全国有小学生2801407人,初中学生为1893470人。技术学校学生1082888人,职业学校学生508310人,高等学校学生1685403人。意大利2002年12月31日人口5699.57万。国庆日6月2日。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4811.15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622美元。通货膨胀率2.3%。失业率8%。2002年工业、农林渔业、服务业、旅游业产值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9.4%、3.0%、60%多、5.7%。 意大利 意大利Yidali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上,面积30.12万平方公里,人口5700万。北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南斯拉夫相邻,南隔地中海与北非突尼斯相望。阿尔卑斯山为意大利与西欧、中欧间的巨大屏障,有勃伦纳、辛普朗等山隘可通。边境多4000米以上山峰,意法边界上的勃朗峰为欧洲著名高峰。山南为以波河为主冲积而成冲积平原,亚平宁山脉纵贯半岛,两侧有狭窄沿海平原,南部多火山,维苏威火山与埃特纳火山为著名的活火山。地震频繁。海岸线曲折多良港。大部分属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平原地区月平均气温从北至南1月为0~10℃;7月为23~26℃。山地气温较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平原地区500~1000毫米,山地区为1000~2000毫米。河湖众多,北部有波河、阿迪杰河等河流与加尔达湖等; 半岛部分有台伯河等。水能资源丰富,全国约有40%的电力靠水能提供,阿尔卑斯山区的水能又供应全国水电的70%。矿产以汞、天然气、大理石、硫磺蕴藏较多,此外还有铝土矿、铅、锌、石油以及少量的煤和铁。森林占总面积20%左右。工业发达,以钢铁、石油化学、机械制造(汽车、造船、飞机)最重要,其次有纺织、食品加工等,80%工业分布在北方,主要工业中心有米兰、都灵、热那亚、那不勒斯。农作物北部有小麦、玉米、稻米、甜菜; 南部有葡萄、油橄榄和水果。橄榄油产量居世界前列。多名胜古迹,旅游业发达。首都罗马。 ☚ 南斯拉夫 南欧各国 ☛ 意大利 意大利Yidali位于欧洲南部,领土包括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大陆部分、亚平宁半岛及地中海中的西西里岛、撒丁岛等岛屿三大部分,形似一只大皮靴踢着两个球,面积30万平方公里,北面分别与法国、瑞士、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接壤,东为亚得里亚海,西濒利古里亚湾和第勒尼安海,南隔突尼斯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处于地中海中部,位于欧洲—非洲的南北陆上交通线与东西方海洋航线的十字路口,战略位置重要。古代时即为东方通向欧洲的贸易中转站,商业发达,曾为古罗马帝国的核心部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最初始于意大利,是世界上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国家。现有人口5 770万,多为意大利人,余为撒丁人、弗留里等少数民族,90%以上居民信罗马天主教,意大利语为国语。境内多山,北部为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亚平宁山脉纵贯半岛,并延至西西里岛,多火山和地震。两山之间为波河平原。北部山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半岛和岛屿属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温度北部山区为2—4℃,中部和南部为7—10℃,7月平均温度23—26℃,年降水量平原地区500—1 000毫米,山区1 000—2 000毫米。矿产资源贫乏,只有大理石、汞矿较丰富。工业发达,主要部门有机械、汽车、电子、电器、化工、纺织、服装、制鞋、农产品加工业。意大利能源缺乏,利用地热发电在世界处先进水平。农业历史悠久,但农场规模小,南部地区仍存在封建土地制残余,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主产小麦、水稻和玉米、甜菜、烟草及蔬菜,新鲜蔬菜畅销欧洲,油橄榄、葡萄的生产和出口居世界首位。畜牧业比较薄弱。意大利南北地区差异显著,北部发达,南部落后。西北部以米兰、都灵、热那亚为核心的金三角是全国经济发达区,米兰是全国最大的工业、金融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都灵为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高技术园地的核心,意大利的“硅谷”;热那亚是全国最大的商港。首都罗马,人口280多万,全国第一大城市和政治、交通、旅游中心,市内多古文化建筑,曾为古罗马帝国的都城,世界三大古都之一。位于东北部的威尼斯被誉为“水上城市”,由100多个小岛组成,世界旅游胜地,产珠宝等工艺品、花边、玻璃器皿、刺绣等。佛罗伦萨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中世纪文艺复兴的发祥地。 意大利 ☚ 日内瓦 波兰 ☛ 意大利 意大利各国手册丛书王彦林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出版。32开,362页。 ☚ 瑞士 英国 ☛ 意大利Italia南欧国家。领土由大陆部分、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等组成。陆疆同法国、瑞士、奥地利和南斯拉夫毗邻,南隔地中海与北非突尼斯相望。面积301277平方公里。人口5744万(1988年),约94%为意大利人,讲意大利语。绝大部分信天主教。首都罗马。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亚平宁山脉纵贯半岛,波河平原在两山之间。南部多火山,地震频繁。海岸线曲折多良港。大部分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干热,冬温湿。河湖众多,富水力。矿藏以硫磺、汞、铅、锌、大理石较重要。古代为罗马帝国核心部分。文艺复兴发源地。1870年统一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参与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工业发达,以机器制造(汽车、飞机、船舶等)、钢铁、炼油、化学、人造纤维、纺织、食品为主,多集中于北部。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稻、马铃薯、甜菜与葡萄、油橄榄、柑桔等。葡萄酒生产量居世界前列。家畜以养牛、羊为主。旅游业发达。北大西洋公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 意大利南欧国家。位于西欧各国通向亚、非两洲的的地中海交通线。面积30.1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766.3万(1990年),兵力约36.14万人(1991)。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共同体成员国。1970年11月6日同中国建交。 意大利 意大利全称意大利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以及西西里、撒丁等岛屿。面积301,277平方公里。人口5720.2万 (1985年)。约94%为意大利人,余为法兰西人、拉丁人、罗马人等。讲意大利语,个别地区讲法语和德语。居民多信奉天主教。首都罗马。全境五分之四为山丘地带。阿尔卑斯山脉东西向横贯北部,亚平宁山脉纵贯半岛。意法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有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和欧洲最大的活火山——埃特纳火山。地震频繁。大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年平均气温1月南部、中部地区为7—10℃,北部2—4℃; 7月23—26℃。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河流有波河、阿迪杰河、阿诺河、特韦雷河。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硫磺、大理石、汞、铅、锌、铝土、重晶石、石油、天然气。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稻米、玉米、葡萄、橄榄等。畜养牛、羊、猪。是世界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之一。工业发达,以机器制造、钢铁、石油化工、造船、汽车、电子、纺织、食品等为主,多集中于北部。输出汽车、纺织品、机器、水果和轻工产品等; 输入原油、煤、铁、羊毛、棉花、粮食等。货币为里拉。海、陆、空运输发达。铁路总长19,782公里。公路总长299,710公里。主要港口有热那亚、那不勒斯、威尼斯、的里雅斯特等。为欧洲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古代为罗马帝国核心部分。10—11世纪北部和中部形成许多城市共和国。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从16世纪起,先后被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占领。1861年3月建意大利王国。1870年9月王国军队攻克罗马,完成统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建立法西斯统治。1940年同德国、日本签订三国轴心协定,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3年战败投降。1946年6月2日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意大利共和国。1970年11月6日同中国建交。 ☚ 詹姆斯敦 新大陆 ☛ 意大利Italy全称意大利共和国。为中南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私有和公有制并存的发达的市场经济。其国土面积30.1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5800万(1998年年中数),首都罗马,货币名称里拉。1989年国内生产总值11 879 880亿里拉(合9 000多亿美元),人均2 063.4万里拉(合15 000多美元)。二战前是落后的工业-农业国。经济在大战中受到严重破坏。1950年恢复到战前水平。1951~1963年经济年增长率为5.9%,人们把这个时期的快速增长称为“经济奇迹”。战后,摒弃了法西斯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欧共体后,日益卷入国际分工和国际一体化进程。1964年的经济危机,标志着“经济奇迹”的结束。1974~1975年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1980~1983年再次爆发严重经济危机。1973~1984年间,通货膨胀率之高,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居首。1980年达到最高的21.2%,1989年降至6.3%。通货膨胀率下降后,失业率上升,1990年为11%。1974年前,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低于9%,1975年上升到13.2%。1976年暂时下降到一位数,以后又回升到两位数。虽然广泛采取紧缩措施,1990年的比率仍高达10.6%。经济的主要特点是:(1)工业有明显的加工出口性质。(2)中小企业众多,堪称中小企业王国。据1981年普查,制造业部门499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86%,就业人口的80.16%,增加值的89.8%,制造业出口的52.7%(1984年)。(3)地下经济发达。地下劳动者大约占全国就业人口的1/4,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30%。(4)公有企业发达。公有企业历史长,形式多。特别是以公私混合资本为特点的国家参与制企业,已成为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推行经济政策的有力工具。(5)经济的地理分布严重失衡。南方工业落后,北方经济发达。南北经济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6)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农业仍然落后。农场规模过小,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仍高,兼业农场过多,农业生产落后于食品消费的增长,食品的进出口逆差急剧膨胀。(7)国际旅游业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1998年,其商品出口总额2 408.69亿美元,进口额2 139.95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为11 662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6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 25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25位;国际储备为538.8亿美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