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惯用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口头上常用的习惯用语。具有简明生动、通俗有趣的特征。惯用语的结构常用的有四种: (1)动宾式 例如:敲竹杠 打游击 怀鬼胎 借东风 (2)偏正式 例如:黑名单 下马威 马后炮 墙头草 (3)主谓式 例如:天晓得 鸟兽散 驴打滚 (4)并列式 例如:挂羊头卖狗肉 七大姑八大姨 丁是丁,卯是卯 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 (1)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 (2)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 (3)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其中间可以依据表达的需要插入定语和补语,而成语不能随意拆开。 例如:碰钉子——碰了个大钉子 惯用语ɡuànyòngyǔ口语中一种习惯定型的短语。多是三个音节,一般用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如“走后门、穿小鞋”等。 惯用语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固定词组。如: “走过场、敲竹杠、开夜车、和稀泥、下马威、吃哑巴亏、坐冷板凳”等。它的突出特点是:(a)语音形式以三音节为主。(b)内部结构关系主要是动宾关系。(c)意义高度完整, 都是字面意义的比喻义或引申义。 (d) 运用较灵活,可根据表达需要添加一定的成分。如: “碰钉子” 可说成 “碰了个钉子”、 “碰了个大钉子”、 “碰了个硬钉子”等。 (e) 口语色彩浓厚。 (f)简明生动、形象幽默。惯用语同成语相似,都是定型的固定词组,但成语的定型性比惯用语强, 成语多为四字格, 内部结构关系丰富多样, 成语多有明确的书面来源, 书面语色彩浓厚。 有人把惯用语归入成语。 也有人将套语“您好”、 “再见” 之类称作 “惯用语”。 惯用语 惯用语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熟语的一种。如:“开倒车”、“耍花招”、“摆架子”。惯用语简明生动,通俗有趣,使用恰当,可增强修辞效果。 ☚ 成语 谚语 ☛ 惯用语 惯用语成语、格言以外,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如“打秋风”“莫须有”“过河卒子”“钻牛角尖”等。 ☚ 引注语 语源 ☛ 惯用语 惯用语guanyongyu熟语的一种。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如“碰钉子”、“敲边鼓”、“磨洋工”、“走过场”等。惯用语和成语一样,具有凝固性。首先,构成材料和结构却不能随意更换和变动,但比较起来,惯用语的材料、尤其是结构还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比如“泼冷水”也可以说成“浇冷水”,“碰钉子”可以说成“碰了个大钉子”。其次是意义的凝固性。惯用语意义的凝固程度比成语更高,意义更加概括,超脱了原构成成分的意义而升华为新的整体意义。这里惯用语的显著特点,几乎无一例外。如“打秋风”、“和稀泥”,词义与字面义完全不是一回事。有些成语有这个特点,但也有些不具备这一特点,其意义并不超脱构成这个成语的构成成分的意义,而可以从字面上直接看出来。如“不省人事”、“凶多吉少”等。惯用语的整体意义可以通过打比方获得,如“挖墙角”、“墙头草”,也可以通过引申,就是由原构成材料的意义加以引申、推衍而实现,如“打埋伏”、“走过场”。与成语的主要来源于书面语不同,惯用语一般来源于口语,因而具有鲜明的通俗、平易、生动的口语化特点。惯用语以三个字的为主,也有少数是四个字,甚至四个字以上的,如“钻牛角尖”,“不管三七二十一”等。惯用语简练而容量极大,色彩丰富鲜明,生动、形象、活泼、幽默,极富于表现力。 ☚ 谚语 隐语 ☛ 惯用语熟语的一种。口语中常用的一种活泼平易的固定短语。多为三音节的动宾结构,有时可拆开使用。如“踢皮球”(踢了几年的皮球);“吹牛皮”(吹了一大通牛皮)。 惯用语 惯用语也叫常用语,是熟语的一种,即口语中短小的固定词组,作为完整的意义单位使用。如“出洋相”等。惯用词简明生动,表现力强,通俗有趣。有的可以拆开,有的可以插进一些词语,而保持原来的词语结构关系。 ☚ 成语 俚语 ☛ 惯用语conventional languag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