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怨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怨碑

怨碑

古代陵墓传说。见东晋王嘉撰《拾遗记》。相传秦始皇筑坟墓,聚敛天下奇珍异宝,生殉工人。倾远方奇宝,于墓中江海水道,及列山岳之形。以沙棠、沉檀等珍贵木材为舟楫,金银为凫雁,以琉璃杂宝为龟鱼。又于海中作玉象、鲸鱼,衔大珠为星,以代膏烛,光出墓中。过去生埋工人于墓内,到开墓时皆不死。工人于墓内琢石为龙凤仙人之象及作碑文辞赞。后人更写此碑文,而辞多怨酷之言,称为“怨碑”。

☚ 翔风   幽明录 ☛
怨碑

怨碑

东晋志怪小说。王嘉撰。原载《拾遗记》卷五。《太平广记》卷二二五载录。滕云《汉魏六朝小说选译》、吴组缃等《历代小说选》、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皆选入。小说叙述:秦始皇修陵墓时,把天下奇宝聚于墓内,排成江海山岳之形,以名贵檀木做舟楫,用金银制成凫雁,用琉璃、宝石雕成龟鱼。又用作成的玉象、鲸鱼,衔着火珠,作为星辰,以代灯烛。那宝珠之光,竟透出陵墓。竣工后就将筑墓人活埋在墓内。汉初,挖开此墓,发现筑墓的人并没有死,墓内还多出了一些石雕龙凤、仙人像和碑文等,原来这就是被活埋的人刻的。因为碑文都是表示怨恨的话,所以叫做“怨碑”。故事揭露了秦始皇的穷奢极侈和残暴,曲折地反映了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愤之情和反抗精神。故事一方面写秦始皇建造豪华的陵墓,一方面写被活埋的工人在墓内作怨碑,对比强烈,爱憎分明。秦始皇是我国封建时代很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历史功绩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作为最高统治者,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压迫、剥削却是异常残酷的。本篇揭露他埋葬奇宝和殉葬工人,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楚元王传》等都载有秦始皇墓葬事。而本篇作为小说,虚构生殉工人“皆不死”而在墓中作“怨碑”的奇幻情节,则更形象地表达了人民对这种残暴行径的反抗精神。作品对秦始皇墓内情状之描写,文字绮丽,词藻丰茂,铺彩错金,眩人眼目,见出作者驾驭文字之工力。它是六朝志怪小说中难得之佳作。

☚ 李夫人   淋池之嬉 ☛
怨碑

怨碑

中国古代神话。《古今逸史》卷五《前汉上》:“昔始皇为冢,敛天下瑰异,生殉工人,倾远方奇宝于冢中,为江海川渎,及列山岳之形。以沙棠、沈檀为舟楫,金银为凫雁,以琉璃杂宝为龟鱼。又于海中作玉象、鲸鱼,衔火珠为星,以代膏烛,光出墓中,精灵之伟也。
“昔生埋工人于冢内,至被开时皆不死。工人于冢内琢石,为龙凤仙人之像,及作碑文辞讚。汉初发此冢,验诸史传,皆无列仙龙凤之制,则知生埋匠人之作也。后人更写此碑文,而辞多怨酷之言,乃谓为‘怨碑’。《史记》略而不录。”

☚ 鬼母   胜四帝 ☛

怨碑

 

·王嘉·


 昔始皇为冢,敛天下瑰异,生殉工人。倾远方奇宝于冢中,为江汉川渎,及列山岳之形;以沙棠沉檀为舟楫,金银为凫雁,以琉璃杂宝为龟鱼;又于海中作玉象、鲸鱼;衔火珠为星,以代膏烛,火出墓中,精灵之伟也。昔生埋工人于冢内,至被开时皆不死。工人于冢内琢石,为龙凤仙人之像,及作碑文辞赞。汉初发此冢,验诸史传,皆无列仙龙凤之制,则知生理(埋)匠人之所作也。后人更写此碑文,而辞多怨酷之言,乃谓为怨碑。
 

〔选自《拾遗记》〕

●●
 在这篇不足二百字的短文中,作者以洗炼而绮丽的文字,神奇的想象,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个暴君的形象,揭露了秦始皇的奢侈与残暴,不失为一篇颇具特色的微型佳作。
 小说起笔,以十分凝练的一句叙述,总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昔始皇为冢,敛天下瑰异,生殉工人。”这短短的一句话,成为小说的纲,既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又道出了要写的是哪方面内容。纲举目张,以下的行文,作者便依纲而结,自然展开。
 作者先描写了秦始皇暴敛财宝的情景,用华丽的语言,铺彩错金。这段描写,虽无诗词之格律,不及辞赋之华绮,然行文如流水,节奏鲜明,读之上口,颇有韵味。作者写的是秦始皇为死后准备殉葬品,却能引起人们对他在世时生活是何等糜侈的联想。死后还要将远方的宝物都置于墓中,并修成江河山川的形状,用上好的沙棠沉檀做成船,用金银、珠宝做成鱼雁龟鱼。不仅如此,死后墓中还不能黑暗,“以火珠为星,以代膏烛”,来显示帝王的光辉。死后尚且如此,那么活着的时候呢?
 仅以金银珠宝等殉葬还不满足,还要将活人生埋进墓中,为他殉葬,作者的描写更为奇特。发冢而发现冢中之人还活着,这样的传说故事在六朝很多。仅干宝的《搜神记》中,就有十几个发冢而人犹活的故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王道平》、《河间男女》、《李娥》等。张华的《博物志》中也有死人复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反映当时的兵役、婚姻制度给青年男女带来的不幸,结局却大多是美满的。死而复生,就是构成这些悲欢离合故事的重要情节,没有死而后生,就不会有大团圆的结局。而《怨碑》的故事,虽也为发冢而人犹活,但另辟新意。作者创作这个情节,并不是写美满结局,而是要进一步揭露秦始皇的奢侈与暴政,颇具特色。“生埋工人于冢内”,所写是秦始皇的残暴;“开时皆不死”,所写是怪异事;而工人在冢内又是“琢石”又是“作碑文”,则寓怪异于深刻的寓意之中。工人们被生埋冢中,理应怨恨始皇,而作者笔下的工人,不但不恨,反而自觉地为始皇精心琢石,为他雕刻“龙凤仙人之像”,并且还“作碑文辞赞”,多么令人不解,多么令人哀叹啊!而这也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生埋我也要为你劳作,也要为你唱赞歌,不正说明了工人对始皇的愚忠吗?而凝聚与造就这愚忠的,不也正是始皇的暴政淫威吗?始皇的形象虽未在文中正面被描写,然而“敛天下瑰异”,和“生殉工人”两件事,从侧面把他的形象塑造出来了。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只能做秦始皇的忠实奴仆,敢于抨击和揭露他的暴政的,只能是后人。故事最后交待,后人将碑文的赞誉之辞改为怨酷之言,既符合历史的真实,又使得小说结构完整,故事有始有终。《怨碑》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都可以说是《拾遗记》中的优秀作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