膊读音b·o(ˊ),为o韵目,属e—o—uo韵部。匹各切,入,铎韵。 ❶上肢,靠近肩的部位。 ❷[赤膊]光膀子,即赤裸上身。 ❸切成块的肉。 上一条: 餺 下一条: 煿
膊“䏝”的繁体字。 上一条: 䏝 下一条: 唇 膊{}五6879①名肩。⑴赣语。湖南常宁。清唐训方《里语徵实》:「肩甲曰~。」⑵粤语。广东广州〖 〗。两个人搭住~噉行两个人搭着肩走路‖缩~。②动滋益;增加。古方言。《方言》第十:「~,兄也。荆扬之鄙谓之~。」钱绎笺疏:「《诗・小雅・常棣》『兄也永叹』。传曰:『兄,兹也。兹与滋同,皆滋长之义也。』」③动厮杀;搏斗。古方言。《方言》第七:「~,㬥也。东齐及秦之西鄙相㬥僇为~。」④动暴露;揭露。古方言。《方言》第七:「燕之外郊、朝鲜洌水之间,发人之私,披牛羊之五脏,谓之~。」⑤动烘烤,晒烤(肉等食物)。⑴古方言。《方言》第七:「㬥肉谓之~。」⑵冀鲁官话。河北保定。清光绪十年《畿辅通志》:「今保定人以食物置釜上使燥犹曰~。」   膊bó胳膊(bo) △ 赤~上阵。 膊上肢,近肩的部分:胳(ge)~︱赤~。 膊bó胳膊:赤膊上阵。 膊(一)bó (二)bo【辨形】 右上是甫,下是寸。14画。形声。 【辨义】膊(一)bó 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臂膊|赤膊|赤膊上阵。 (二)bo义同“膊(一)bó”:胳膊。 【辨析】 二音同义,都指“胳膊”。区别在于: 一、使用时语体色彩不同:膊(一)bó用于书面语;(二)bo用于口语。 二、构词能力不同:膊(一)bó可构成“臂膊、赤膊、赤膊上阵”等词语; (二)bo只用于“胳膊”。 【辨误】 “膊(二)bo”在原字词典里均未作为多读字头单独列出,是《审音表》增加的读音。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名部 > 墨劓 > 烹戮 > 膊 膊 bó 酷刑名。袒身而分裂肢體。始見於西周。《周禮·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鄭玄注:“搏,當爲膊……謂去衣而磔之。”《左傳·成公二年》:“殺而膊諸城上。”孔穎達疏:“膊謂去衣而磔之。”參閱宋·王鍵《刑書釋名》。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上肢 > 膊 膊 bó 亦稱“膊子”。即胳膊。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箴戒》:“[宋蒼梧王]大怒,令此人袒膊正立,以矛㓨膊洞過。”元·康進之《李逵負荆》第三折:“他開開門,摟着俺那黑膊子。”清·許槤《洗冤録詳義·尸格》:“近肩者爲肩膊,近脇者爲䏩膊。”《儒林外史》第三回:“兩傍走過幾個如狼似虎的公人,把那童生叉着膊子,一路跟頭,叉到大門外。” 膊C478 (一)zhuan“䏝”的繁体。 (二)chuan“䏝”的繁体。 (三)chun“䏝”的繁体。 (四)zhuan“䏝”的繁体。
膊*B2B2 (一)bo胳臂:胳~/赤~。 (二)po❶切成块的干肉。 ❷分裂尸体。 手的各部分 手的各部分手臂和躯干连接处的上部:肩(肩头;肩膀;肩巴;肩胛) 腢 胛(臂胛)膀 髈 道家指肩:玉楼(~银海) 双肩下垂:溜肩膀 肩膀上凹下的部分:肩窝 手臂下肋上的凹陷处:腋(腋下;腋窝) 胳(胳肢窝) 胠 肘窝 肋窝 肋肢 隔肢 肩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膊(胳膊) 髆 臂(臂膀;臂膊;胳臂;膀臂) 膀子 梢靶 上下臂连接处外突的部分:肘(肘子;拐肘;~关节) 肘和腋:肘腋 肘至腕的部分:前臂 前臂和掌之间的部分:腕(腕子;手腕;铁~) 女子的手腕:弱腕 洁白的手腕:鹅翎 洁白温润的手腕:玉腕 手掌:掌(巴掌;莲掌;魔~;孤~) 手板 虎膺 纤细的手掌:纤掌 手掌心:掌心 手心 ☚ 女人的手 手臂 ☛ 膊bo博又名臂膊。 ❶指上肢 (上膊)和前臂部(下膊)。 ❷指上臂外侧。 膊又名臂膊。 ❶指上肢(上膊)和前臂部(下膊)。 ❷指上臂外侧。 膊bó膀子,胳膊的上部靠肩的部分,也指整个的胳膊。 膊bó又名臂膊。 ❶指上肢(上膊) 和前臂部(下膊)。 ❷指上臂外侧。 膊bó(胳膊) arm: 臂 ~ upper arm; 赤 ~ bare-backed;bare to the waist 膊bóarm; upper limb 膊楚方言。《方言》卷10:兄,“荆、扬之鄙谓之膊”。 膊bó ❷赤膊上阵
膊bó(14画)
  【提示】月,中间两横宋体与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右上的甫,第三笔是横折,不带钩。甫,位于字或部件的上边时,第三笔由带钩变成不带钩; 中间两横宋体与两边相接,楷体与两边相离。右下的寸,末笔是侧点,不是提。 *膊bó14画 月部 上肢近肩的部分,也指手腕和肩膀之间的部位: 胳~(gē·bo)|臂~|赤~上阵。 膊 ☚ 脩 朐 ☛ 膊bó上古形声字。从月(肉),尃声。本晒脯(干肉)义。中古以后,指人的上肢近肩的部分,又叫膀子。如:赤膊。组词如:胳膊(-bo)。 膊★常◎常
形声,从月(肉),尃(fū)声,本义读bó,肩膀;又读bo,用于“胳膊”,上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