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性格和性格障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性格和性格障碍

性格和性格障碍

性格(personality),是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
人格(亦可译为personality)一词,则有两种含义,一为对人的行为表现在伦理道德观念上的评价; 另一含义则为性格或个性的同义语。
每个人的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各不相同。表现于情感过程的动力特征,称为气质;情感过程与意志行为的特征,则为性格的内容;而一个人全部心理特征的总和则为个性。性格是个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个性中表现得最鲜明的心理特征。
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根据当时的体液学说,认为体内血液、粘液、胆汁等含量的不同,可将人类划分四种气质,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忧郁质。二十世纪初期,巴甫洛夫根据条件反射研究,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他发现不同的个体,神经细胞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不同,神经过程转换的速度也不同。他根据神经过程强度与速度的差异,划分了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❶强、均衡灵活型。相当于多血质,条件反射易于建立,易于消退,表现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活泼敏捷、多谋善变、乐观轻浮、情感产生快、消失亦快。
❷强、均衡惰性型。相当于粘液质,条件反射建立较慢、消退亦慢,显得冷静、稳重、反应较慢而准确,情感产生较慢而持久,行为坚定而有节制。
❸强而不均衡型。相当于胆汁质,兴奋过程强而抑制过程弱,易于建立阳性条件反射而难于建立阴性条件反射,表现为易于兴奋、暴躁易怒,甚至出现不可遏制的狂暴状态,傲慢主观,缺乏自制忍耐的能力,难受约束。
❹弱型。相当于忧郁质,兴奋与抑制过程均弱,表现为胆小、畏惧陌生环境,易于出现回避行为与消极情绪; 在困难条件下易于发生神经症或精神病。
Kretschmer(1924)认为人的性格决定于体型,他把体型分为四种,在精神病学界有一定影响。
❶矮胖型。体型为脏腔大、四肢细、面圆颈短、肥胖,具有躁郁性格,表现为乐观、好交际、务实、易适应环境、情绪波动于忧喜两极。
❷瘦长型。体型为躯干与肢体瘦长、面颈俱长、肌肉不发达,具有分裂性格,表现为沉静孤独、冷淡固执、敏感傲慢、隐秘多疑、情绪波动于激动与淡漠两极之间。
❸力士型。体型为肌肉发达、骨胳坚实、强健有力,性格表现与瘦长型相同。
❹畸型。体型特点是各个部位的发育不成比例,有去势型、肢端肥大型、侏儒型等。性格表现与瘦长型相同。这样Kretschmer实际上是划分四种体型和两种性格,瘦长的人与矮胖的人性格必异,而体型相同则性格必同,这种假说并无坚实的统计学证据,而且将全人类的性格,纳入躁狂与分裂两类,把两种精神病的异常性格作为正常人类性格的分类指标,也遭到许多学者的反对。
另一个在精神病学界有一定影响的性格分类学说是S.Freud的学生C.G.Jung所提倡的内倾(introversion)、外倾(extraversion)分类法。他假定人的性欲本能有内向与外向寻找出路的两种倾向,外向者欲望、兴趣倾向于客体,内向者则倾向于主体,两种倾向斗争的结果,只有占优势的倾向保留于意识之中,另一种倾向则被压抑于下意识领域。外倾性格表现为与环境联系密切,热心进取,好交际,务实敢干,行动缺乏思考。内倾性格则兴趣与注意指向自身及主观世界,冷落孤独,不易接触,含蓄、沉思、严肃、敏感、缺乏自信与行动的勇气、好幻想。简而言之,划分了比较活泼的外倾性格与比较沉静的内倾性格,易于理解和掌握,但他的性格分型基于性本能倾向的假说,并无科学根据。
对人类千差万别的个性,分出几种共同类型,以预见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下,将出现何种情感反应与行为方式,无疑很有科学价值,但这种公认的科学分型方法,至今尚未建立。
精神病学临床,通过大量病例中的病前性格或近亲性格的观察,病中与病后性格的改变,提出了下列一些特殊的性格表现。
躁郁性格 一种表现为活泼、兴致高、爱交际、多言善辩、热心急躁,称类躁狂性格;另一种表现为安静含蓄、自卑、易灰心丧气、逆来顺受、缺乏勇气,称为类忧郁性格。此外有波动于这两极之间的环型性格或躁郁性格。
分裂性格 孤独、沉默寡言、胆怯、害羞、怪癖、过敏、多疑、淡漠、冷酷、萎靡不振、迂腐笨拙。
癔症性格 情绪波动大,思想、行为受情绪支配,缺乏理智与自我克制的意志,暗示性高,爱幻想,夸大与虚构事实情节,矫揉造作,爱表现,希望获得同情,待人热情而情感体验不深。
精神衰弱性格 焦虑不安、敏感多疑、犹豫不决、有不安全感、反复思考而缺乏果断与毅力,行动少而顾虑多,本能欲望少而自我克制多,谨慎、严肃、拘泥形式、固定刻板的生活习惯。
偏执性格 主观武断、固执己见、易感委屈、易抱成见、易起疑心、易生妒嫉、易怀恨在心、好与人争辩、难于接受批评、苛刻精细、吹毛求疵、情绪易激动、易感愤慨不平。多种脑器质性疾病均可导致病理性或继发性人格改变,其表现归纳于下:
1. 欲望与意志的改变。一种表现是意志缺乏,对周围漠不关心,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种表现欲望增强、活动增加、多言好辩、纠缠不休、食欲或性欲亢进、只求满足个人需要、不照顾别人利益。
2. 情感与心境的改变。一种表现是病理性欣快、诙谐、精神饱满、自觉身体良好、为小事大笑不止,亦易哭泣。另一种表现为易激惹、暴怒、愤愤不平、仇恨敌对。严重病例出现情感淡漠与衰退。
3. 行为方式的改变。变得幼稚、单调、重复、说话不经思索、行动不计后果。行为直接受本能需要的支配,不能接受道德伦理观念与礼节的约束。
4. 原有性格特征的尖锐化或平淡化。在人格改变早期,常有原来性格的尖锐化,如多言的人变得终日唠叨,性急的人变得整天怒气冲冲,原来沉静的人则变得一言不发。到后期出现原有性格特征的平淡化,个别心理特征的磨灭,都变成情感淡漠、意志缺乏、行为单调、思想贫乏。病态人格见“病态人格”条。

☚ 自我意识及其障碍   精神分裂症 ☛
000182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