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叶圣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叶圣陶1894—1988

江苏苏州人
著名作家,教育家。曾任《小说月报》编辑,上海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1949年进入解放区后,曾任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常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等职。著有《稻草人》、《叶圣陶选集》、《叶圣陶短篇小说集》,编有《十三经索引》等。
原名:叶绍钧
字:圣陶、秉臣、秉承、秉诚
笔名:大容、王钧、允倩、未睻居、本志同人、丙承、丙秉、叶允倩、叶匋、叶桂山、叶陶、圣匋、圣陶、圣淘、朱逊、华秉承、谷神、记者、柳山、秉、秉承、孟言、绍钧、郢、郢山、郢生、桂山、校注者、谌陶、编者、斯提、颖生、微翁、微庵、楷林、翰先

叶圣陶

叶绍钧小传
叶圣陶评传
我与四川
论叶圣陶的文学创作
寿叶圣陶先生——并记与圣陶先生的交往
一代师表——访叶圣陶
巴雷 朱绍之
陈辽
叶圣陶
金梅
潘孑农
上海新象书屋1947年版92页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10月版261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版422页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4月版344页
新华日报1943年11月14日
文汇报1979年11月7日
叶圣陶在晖直的教育生涯柔刚文汇报1982年1月7日

毓德良师 树人宏业——祝贺叶圣陶先生从事
教育事业七十周年
王力光明日报1982年2月6日
遇事认真,从我做起——学习叶圣陶先生
我所钦佩的叶圣陶先生
他的心没有离开过教育事业
海棠花开
遥念叶圣陶先生
昆仑飞雪到眉梢——记叶圣陶先生
文学界的伯乐——叶圣陶
现代中国作家录:叶绍钧
叶绍钧访问记
叶圣陶
叶圣陶
孙起孟
冰心
周若民
吴泰昌
戴镏龄
臧克家
苏望峰
凌梅
贺玉波
赵景深
人民日报1982年2月9日
人民日报1982年2月9日
人民日报1982年2月11日
人民日报1982年2月18日
羊城晚报1982年3月6日
文汇报1982年5月19日
文学报1983年8月18日
读书月刊1930年1卷1、2期
读书月刊1931年2卷3期
上海文化1946年7期
读书月刊1957年8期
见到了叶圣陶先生
教育家叶绍钧
作家选介:叶圣陶
夏尚早
李立明
*文艺伴侣1966年3期
*新天地1974年78期
内蒙古教育1978年8期
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圣陶先生印象记
叶圣陶与语文教学
李立明
吕剑
郑懿德
*时代批评1978年34卷10期
战地1980年6期
语文学习1980年7期,新华月报1980年
10期
叶圣陶
叶圣陶年谱(上辑·初稿)
水色山光足彷徉——叶圣陶和朱自清在浙江第
一师范
于夏龙
商金林
张香还
语文战线1980年10期
新文学史料1981年1-4期
西湖1981年12期
叶圣陶老爷爷——杰出的童话作家
叶圣陶语文教育活动七十年
再访叶圣老
叶圣老的心没离开过教育
樊发稼
顾黄初
谷苇
吴泰昌
东方少年1982年1期
扬州师院学报1982年3、4期
钟山1982年4期
新观察1982年4期,新华文摘1982年4
蓉桂之旅(1942年4月16日-7月13日)
叶圣陶的文学生涯
我和商务印书馆
叶圣陶
陈圣生
叶圣陶
新文学史料1982年4期.
文学研究动态1982年4期
新闻研究资料1982年14辑,出版史料
1983年2辑
叶圣陶与《中学生》
笔耕逾半个世纪的叶圣陶
叶圣陶老当益壮
叶圣陶语文教材建设的思想和实践
斌巴
火焰
余惠
田小琳
语文园地1983年1期
集萃1983年1期
集萃1983年2期
课程教材教法1983年3期,新华文摘
1983年8期
叶圣陶与《公理日报》
叶圣陶诗词创作系年(1949-1982)
蓉渝往返日记(1944.8.15-9.28)
站在时代前列——叶圣陶与外国文学
父亲是怎样教育我的
一位令人景仰的老编辑——忆叶圣陶先生在成
都二三事
商金林
陈大庆
叶圣陶
郁乃光
叶至善
田世英
江海学刊1983年3期
徐州师院学报1983年3期
红岩1983年4期
萌芽1983年5期
父母必读1983年10期
山西大学学报1984年1期
叶圣陶与《苏州评论》
小市民灰色人生的画师——叶绍钧
陈巍 吴越
彭守恭
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2期
艺谭1984年3期
叶圣陶早年创办的《苏州评论》
叶圣陶、冰心、许地山、王统照
叶圣陶与诗歌
老教育家、老编辑、老作家——德高望重的叶圣
陶先生
范伯群 陈巍
冯钧国
陈大庆
张炳隅
江海学刊1984年6期
文科月刊1984年9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4年10期
语文学习1984年10期
忆往事 学叶老——庆贺叶圣陶先生九十寿辰赵家璧语文学习1984年10期

勤奋中见功力,继承中勇创新——叶圣陶与中
国古典文学
郁乃尧萌芽1984年11期
叶圣陶与师范教育
现代诗人简介(一):叶圣陶
叶圣陶与语文教材编写工作
叶绍钧
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简历
——叶圣陶(1894-)
陈大庆
周良沛
朱泳炎
贾逸君
商丘师专学报1985年1期
名作欣赏1985年5期
师范教育1985年6期
中华民国名人传(下册)文学第40页
中国百科年鉴(1983)第20页
叶圣陶
叶圣陶
叶绍钧
叶圣陶传略
叶圣陶
我所见的叶圣陶
叶圣陶
蒋心焕 朱德发
林曼叔等
李立明
商金林
乐齐
朱自清
商金林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35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1辑第15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458页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下)第68页
中国现代作家评传第155页
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朱自清第103页
中国现代教育家传(云南)第126页,中国
现代教育家传(湖南)第2卷第89页
叶圣陶(附叶圣陶语言学著作目录)
叶圣陶的生平及其作品
郑懿德中国现代语言学家第一分册第220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39页,中国
现代作家与作品(沈阳)第8页
叶绍钧
记叶绍钧
叶绍钧
我和儿童文学
叶圣陶与编辑工作
笔耕逾半个世纪的叶圣陶
深刻的印象
丐翁和叶老
过去随谈
文学前辈叶圣陶
叶绍钧
叶圣陶在吴县
叶圣陶老师二三事
叶绍钧(1894-)
叶绍钧论
得失塞翁马 襟怀孺子牛——学习编辑前辈叶
圣陶
阿英
希平
陈敬之
叶圣陶
彭加瑾
彦火
戴文葆
范泉
叶圣陶
张又君
阿英
文史办公室整理
钱信鱼
编纂组
曾华鹏 范伯群
尚丁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23页
文坛史料第170页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第49页
叶圣陶散文乙集第472页
他人集第124页
*当代中国作家风貌第48页
我与开明第21页
我与开明第28页
我的童年第113页
作家剪影第97页
阿英文集第124页
吴县文史资料第2辑第88页
吴县文史资料第2辑第99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9册第42页
现代四作家论第147页
编辑记者一百人第363页
政务院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
叶圣陶(1894.10.28-)
周末报编委会*新中国人物志(下)第77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8卷第880页

叶圣陶

叶圣陶传记
叶圣陶研究资料
编辑出版家叶圣陶
陈 辽编
刘增人 冯光廉编
徐登明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128页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1138页
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234页

叶圣陶
叶圣陶:一代师表
尊敬的叶圣陶导师
政协副主席、民进名誉主席、著名教育家、作家
叶圣陶同志在京逝世
周溶泉
金洁 邓帅萍
周俟松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167页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49页
人民政协报1987年11月6日
人民日报1988年2月17日
叶圣陶先生不朽
一代师表,风范长存——深切悼念叶圣陶先生
道德文章,世之楷模——悼叶圣陶先生
万世师表叶圣陶
叶圣陶同志生平
叶圣陶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吴祖光
雷洁琼
郑庆东等
萧乾
文艺报1988年2月27日
人民日报1988年2月28日
人民日报1988年2月29日
人民日报1988年3月1日
人民日报1988年3月1日
人民日报1988年3月1日
叶圣陶与“当年”文坛新秀
圣陶老人最后的日子里
旧事重提——叶圣陶与《文汇报》
痛失人师——悼念叶圣陶先生
一生正气,高风亮节——深切缅怀叶圣老
为新中国的教育建设朝斯夕斯——悼叶圣陶先
王知伊
韩小蕙
叶至善
吴奔星
陈舜礼
蒋仲仁
文汇报1988年3月2日
光明日报1988年3月2日
文汇报1988年3月2日
新华日报1988年3月2日
人民政协报1988年3月11日
光明日报1988年3月16日
往事依依——悼念叶圣陶先生
他把心交给了普通人——叶圣陶处理人民来信
纪实
陈椿年
史晓风
南京日报1988年3月17日
人民日报1988年3月31日
编辑工作者的典范叶圣陶
演戏的事——记叶圣陶先生
悼念叶圣老
一代泰斗,乳育百代——忆叶圣老二三事
叶老心灵美胜红枫
余技成家——叶圣陶先生艺文点滴
沉重的寂寞——怀念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在甪直
当年父亲在青年中间
回忆叶圣陶先生
“不厌世”和“不厌足”——写在叶圣陶先生逝世
两周年之际
遇衍滨
姜德明
唐锡光等
苏殿远
俞振兴
刘叶秋
高全林
邹志一等
叶圣善
薛明
商金林
光明日报1988年4月24日
文艺报1988年5月7日
光明日报1988年5月15日
人民政协报1988年6月7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6月11日
人民日报1988年9月2日
人民日报1989年2月13日
联合时报1989年3月31日
人民政协报1989年5月2日
解放日报1990年1月16日
人民日报1990年2月19日
叶圣陶与诗人姚江滨
文坛两挚友——叶圣陶与夏丐尊
略论叶圣陶的文学道路
叶圣陶年谱(上辑·初稿)
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记叶圣陶先生
在上海的三年(1—12)
钦鸿
夏弘宁
万嵩
商金林
尚丁
叶圣陶
文艺报1990年3月10日
文汇报1991年11月13日
甘肃师大学报1980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81年1—4期
新闻研究资料1985年总30辑
新文学史料1986年1—4期,1987年1—4
期,1988年1—4期
叶绍钧与契诃夫
叶圣陶早期的戏剧活动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形成内因之初探——叶圣
陶早年教学日记管窥
王如青
洪欣
吴新安
天津师大学报1986年3期
剧影月报1986年5月号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年10期
叶圣陶的教育理论及其形成和发展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论述
在上海的三年
叶圣陶传略
叶圣陶先生的早期创作及其教育思想
叶圣陶同志生平
顾黄初
胡铁军等
叶圣陶
陈辽
张正乾
扬州师院学报1987年2期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7年2期
晋阳学刊1988年1期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一座大山倒了——纪念叶圣陶老人
叶圣陶与杂文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浅探——读《语文教育书
周明
张复琮等
张寿康
中国作家1988年3期
杂文界1988年3期
北京师院学报1988年3期

简》  
关于父亲
怀念圣陶先生
追怀叶圣老
悼念我最尊崇的叶圣老
叶圣陶的出版工作
叶圣陶的文学工作
一百通书简——敬悼叶圣陶翁
叶圣陶与儿童文学
纯真而深厚的友谊——叶圣陶、冰心和巴金之
叶至诚
吕叔湘
陈白尘
苏金伞
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周颖南
浦漫汀
余思牧
新文学史料1988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3期
出版工作1988年4期
雨花1988年4期
新观察1988年6期
百科知识1988年6期
散文世界1988年12期
怀念叶圣陶老人
怀念——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新时期德育理论初探
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为纪念叶圣陶先生
逝世二周年而作
冯其庸
顾平旦
宋良栋
毕养赛等
红楼梦学刊1989年1辑
红楼梦学刊1989年1辑
承德师专学报1989年2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5期
叶圣陶口语教学思想体系探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深深怀念叶圣陶先生
怀念叶圣老
一九七六年日记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图志(选载)
叶圣陶书信拾遗
“革命的普洛文学底友军和源泉”——叶圣陶在
1930—1937年
史玉德
张中行
肖复兴
李华飞
叶圣陶(遗稿)
杨义
晓明选注
高金林
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90年1期
读书1990年1期
写作1990年3期
文史杂志1990年6期
新文学史料1994年1—4期
新文学史料1994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94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94年3期
商务·立达·开明——《叶圣陶传》选载
“和而不同”——圣陶先生给我的印象
回忆叶圣陶先生对《古代汉语》的审阅
此情良不逾,与时俱绵延——叶圣陶与王伯祥
两先生七十年的交谊简述
刘增人
鹤西
郭锡良
王湜华
新文学史料1994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94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94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95年1期
叶圣陶二三事
叶圣陶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北京逝世
已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其学术研究会在北京成
范泉
陈辽
李方诗等主编
李方诗等主编
新文学史料1995年3期
学海1999年3期
中国人物年鉴(1989)第54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0)第71页
已故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生平展览在北京
开幕
李方诗等主编中国人物年鉴(1991)第67页
已故民进中央名誉主席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
陶纪念诞辰100周年
中国人物年鉴编辑
委员会编
中国人物年鉴(1995)第65页
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1894—
1988)
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29页
叶圣陶(1894—1988)
叶圣陶
我和叶圣陶老人与《中学生》
叶圣陶(1894—1988)
叶绍钧论
潘受先生次叶圣翁韵之《水龙吟》
雪窗遥祝叶老寿
汪新主编
马蹄疾
胡绳
廖盖隆等主编
曾华鹏 范伯群
周颖南
陈从周
中国民主党派名人录第302页
民国人物传第10卷第412页
先贤和故友第147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125页
现代作家论(四)第147页
颖南选集第113页
陈从周散文第47页

叶圣陶(1894—1988)

近现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原名绍钧,字秉臣,以号行,笔名叶匋、允倩、秉丞、逸君等。江红蕉妻兄。清宣统三年(1911 年)苏州草桥中学毕业。与同学顾颉刚等结放社为盟主,喜诗词书画,能篆刻,酷嗜文学,处女作《革心》刊于苏州小报。1912 年加入中国社会党,任吴县第三初小教员,试作白话体小说《世界》。1914 年任江苏省立第二农校书记员,发表《穷愁》等文言体小说。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小学、吴县甪直第五高小教员,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19 年加入北京大学新潮社,自办文艺周刊《直声》,在报刊发表新体小说《一生》及诗歌《夜》等,并撰文探讨小学教育、作文教学改革及人生观、妇女问题等。1921 年与沈雁冰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新文学,并任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教员。次年与刘延陵等成立中国新诗社,合作主编首家新诗刊《诗》。后任北京大学预科讲师、上海神州女学教员,出版首部短篇小说集《隔膜》。1923 年初任广肇公学教员,转任商务印书馆编辑,一度任教于福州协和大学国文系。编辑《学生国学丛书》,主编文学研究会会刊《文学周报》,出版其首部童话集《稻草人》及首部语文论著《作文论》,皆先开风气。1925 年兼景贤女中、立达学园教员,参加五卅运动,为中国济难会全国临时总会审查委员,主编会刊《光明》。1927 年当选上海著作人公会执行委员,主编《小说月报》,与何明斋创编首部儿童歌剧《蜜蜂》。次年发表经典长篇小说《倪焕之》。1931 年初任开明书店国语课本编辑,主编《新少年》半月刊,合作主编《中学生文艺》《中学生文艺季刊》等,主编《中学生》杂志尤获盛誉。1933 年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与陈望道等倡导大众语运动。1936 年当选中国文艺家协会首届理事。抗日战争爆发后入川,曾于巴蜀学校、中央戏剧学校、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40 年任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专门委员,兼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及会刊《笔阵》主编。1942 年主持开明书店成都编译所编务,1945 年任《开明少年》首任主编。次年以董事参与开明书店改组,兼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编会刊《中国作家》,为中国语文学会首届理事。1949 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国务院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教育部副部长、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曾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中国语言学会、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等。与章元善、顾颉刚、王伯祥、俞平伯并称“苏州五老”。编有《十三经索引》等。著述多辑入《叶圣陶文集》。

1

(词)近现代·叶圣陶

庐山雾景难描,影机画笔都无济。

晴峦叠翠,倏萦一缕,缟裾轻曳,顿失前峰,旋迷旁壑,混茫而已。

又批封却障,忽开半面,分明见、青螺髻。

楼外丛杉挺峙,似迷藏、与人游戏。

近株已隐,远株尤显,霎时更检替。

变复多端,无分远近,影形俱翳。

但排窗雾人,沾衣润席,够清凉意。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

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早年写文言小说,五四运动后改用白话创作。曾做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长期在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任编辑。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小市民生活,揭露教育界的腐败现象,客观写实的色彩较浓,体现“为人生”的文学主张。1925年“五卅”运动后,写出散文《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和短篇《夜》等,主题不断深化。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反映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曲折历程,是其代表作。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等,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文史馆长等职,著有散文集《小记十篇》、诗集《箧存集》。有《叶圣陶文集》。

☚ 洪深   孙俍工 ☛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0.27—1988.2.16

原名叶绍钧。字秉丞、圣陶。笔名有柳山、桂山、湛陶、郢山等。江苏苏州人。出生于城市平民家庭。幼读私塾。中学时期曾与同学王伯祥、顾颉刚等组织放社诗社、国学研究会,创办《学艺日刊》、《工余丽泽》等报刊。1914年开始在《礼拜六》、《小说海》等刊物发表文言小说,多写平凡的人生故事。1915年起在小学任教。1919年加入新潮社,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1921年1月,与郑振铎、沈雁冰、周作人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实践了这一主张。这时期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4年),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诗集《雪朝》(与人合集,1922年),以及一些剧本和许多散文。其中《稻草人》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童话集,被鲁迅誉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表〉译者的话》); 《隔膜》是继郁达夫《沉沦》之后,中国现代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在此前后,曾在上海、杭州、北平、福州等地任教,又在商务印书馆任编辑,与刘延陵、朱自清等创办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并主编文学研究会会刊《文学周报》,编辑《文学旬刊》等。1925年后,在上海加入朴社、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会,参与发起成立上海著作人公会,创办了《公理日报》、《苏州评论报》、《光明》半月刊等。1927年5月起代理郑振铎编辑《小说月报》,发现并提携了巴金、丁玲等新作家。1929年8月出版长篇小说《倪焕之》。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地描写出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成功地塑造了倪焕之这一革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这部作品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作史上的一座丰碑,也代表了叶圣陶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它问世后,曾获得现代文坛的高度评价,茅盾称赞作者做了“‘扛鼎’的工作”(《读〈倪焕之〉》)。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儿童剧《风浪》(1928年),评论集《文章讲话》(与夏丐尊合著,1928年)以及《天方夜谭》等注本。1930年以后就任开明书店编辑,先后主编《妇女杂志》、《中学生》、《月报》“文艺栏”,并任《申报月刊》、《文学》、《太白》、《新少年》等刊物编委。曾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参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创办开明书店函授学校、在《申报·自由谈》倡导大众语运动等。其间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年),散文小说合集《脚步集》(1931年),小说童话集《四三集》(1936年)、《圣陶短篇小说集》(1936年),读写故事《文心》(与夏丐尊合著,1934年),以及《十三经索引》和散文集、剧本、评论集、国文课本等著作。抗战时期,曾任教于重庆复旦大学、乐山武汉大学等校,主编过桂林《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国文月刊》、成都《笔阵》、重庆《开明少年》等刊物,并任重庆《抗战文艺》、《国讯》、成都《文史教学》等杂志编委。这时期的作品,除了散文之外,主要有与人合著的评论文集《精读指导举隅》、《文艺写作经验谈》,以及与人合编的国文读本等多种。茅盾对他的早期作品曾评价说: “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的、写实的描写着灰色卑琐人生,……大多有点问题小说的倾向”(《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建国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中国民进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曾出版《叶圣陶选集》、《叶圣陶短篇小说集》、《叶圣陶童话选》、《叶圣陶文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

☚ ">叶永   叶灵凤 ☛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

(生平经史、小说创作及其他文学活动参阅小说卷)他的散文创作有《剑鞘》(与俞平伯合集,1924年11月霜枫社出版)、《脚步集》(1931年9月新中国书店)、《未厌居习作》(1935年12月开明书店)、《西川集》(1945年1月重庆文光书店)、《小记十篇》(1958年8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另有与夏丏尊合写的《阅读与写作》、《文心》、《文章讲话》等。叶圣陶在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文学研究会,提出并努力实践“为人生”的创作主张,是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与其小说的风格大致相似,早期的篇章大多吟咏身边琐事,或抒写乡思离情,或表现徘徊,追求的错落心境。五卅运动之后, 他曾写出《五月卅一日急雨中》那样洋溢着激情、雄浑粗犷的作品,这在他的散文中是少见的。他的大部分散文朴实流畅,讲究精心布局,注意遣词造句,却不失自然素淡含蕴着深沉的感情。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指出: “叶绍钧的风格严谨,思想每把握得住现实,所以他所写的不论是小说,是散文,都令人有脚踏实地、造次不苟的感触。所作的散文虽则不多,而他所特有的风致,却早在短短的几篇文字里具备了;我以为一般的高中生,要取作散文模范,当以叶绍钧氏的作品最为适当。”阿英也在《现代十六家小品·叶绍钧小品序》中,称赞他的小品每一篇“都可以说是非常精妙的佳构”,手法“细腻老练”,是“非常成功优美的、人生的诗。”叶圣陶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凝练精致,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 艾思奇   叶灵凤 ☛

叶圣陶1894—1988年

又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学者、文学家、教育家。1912年中学毕业。1923年起先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后应邀到中学、大学讲课,编过《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和《中学生》。1937年入四川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46年回上海开明书店。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致力于语文教育与研究工作。著有《作文论》、 《文章例话》、 《语文教学二十韵》、《文心》(与人合作)、《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编有《图文百八课》、 《开明国语课本》、 《十三经索引》等。

叶圣陶

作家、教育家。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1894年10月28日,卒于1988年2月16日。中学毕业后,任乡镇小学教员10年。1919年开始在《新潮》、《小说月报》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新诗和散文。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后主编《小说月报》。1930年到开明书店任编辑,主编《中学生》杂志,并编辑和主编多种期刊、中小学语文教科书。1949年初到北平,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是全国人大第1~4届代表、5届常委,全国政协1届、5届常委、6届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火灾》(1923)、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散文集《脚步集》(1931)、童话《稻草人》(1923)等。此外还有《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980)等论著。

叶圣陶

070 叶圣陶1894—1988

教育家。1911年毕业于苏州公立中学,次年开始任小学教员。“五四”运动时期,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加了中学新学制课程标准草案的起草工作。编过《文学旬刊》、《小学月报》、《妇女杂志》、《中学生》等刊物。先后在几家中学、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主持全国教材编审工作。曾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并历任《中国语文》杂志编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主张培养学生独立思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思想觉悟与业务水平,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强调语文教学须听、说、读、写并重。认为不应该离开语文教学目标和规律灌输政治道德信条,可使学生在理解课文过程中自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其教育和语文教学理论论著收入《叶圣陶论教育》、《叶圣陶语言教育论文集》。

☚ 梁漱溟   杨贤江 ☛

叶圣陶

152 叶圣陶1894—1988

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出版家。1923年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抗战胜利后成为开明书店负责人之一。曾兼任中学、大学教员。在长期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等多种重要的文学与语文教育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其中不少人(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后来都成为知名作家。他还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10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等职。

☚ 屠思聪   周太玄 ☛

叶圣陶

199 叶圣陶1894—1988

现代作家。原名叶绍钧,笔名圣陶、元倩等。苏州人。中学毕业后在南方城镇从事了十年之久的小学教育,写出十余篇文言小说。“五四”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1921年与茅盾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此后长期执教,主编过《文学旬刊》、《小说月报》,主持过开明书店的工作。同时从事短篇小说、童话、散文等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影响较大。他的创作最能代表文学研究会的现实主义方向。抗战时移居四川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胜利后返回上海主持“文协”事务。建国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文史馆馆长等职务。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编辑出版过《叶圣陶选集》、《叶圣陶短篇小说集》、《叶圣陶文集》。

☚ 赖和   林语堂 ☛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Yeshengtao

现代作家,著名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早年喜爱文学,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师达十年之久,以后又在小学、大学教书。其间还编辑过《小说月报》和《中学生》等刊物。1921年1月,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社团。在大力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他写了多篇指导语文教学的文章,与夏丏尊合作编写了《阅读与创作》、《文心》、《文章讲话》等专著,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语文教学中发生过重大影响。他在语文教学中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及其与写作的密切关系, 主张从实际出发构思写作,摆脱了以往把读写割裂起来的错误观点的束缚,是我国现代语文教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 历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职务。1980年,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辑了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著名语文学家吕叔湘在《序》中指出: “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较为准确地指出了他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叶圣陶的文学创作成就也很大,《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均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他的小说中有不少是表现学校教师的生活的作品。

☚ 黎锦熙   徐特立 ☛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Yeshengtao

现代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苏州人。13岁入苏州第一中学堂读书,17岁时因家贫无力升学,在乡镇做小学教员,1914年开始发表作品,1919年加入“新潮社”,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1923年起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从事创作和文学评论。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解放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长篇小说 《倪焕之》(1928)是叶圣陶的代表作,作品描写小学教员倪焕之的人生道路, 反映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和精神风貌,富有时代的启迪性。小说着重刻画了倪焕之热情、正直、善良、追求理想又软弱无力的性格特征。叶圣陶的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这些作品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反映了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现实, 在艺术上冷峻而朴实、严谨而自然、淡泊而隽永。散文集有 《剑鞘》、《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等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四三集》等,这些作品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著作收入《叶圣陶文集》、《叶圣陶散文》 (甲集) 和 《叶圣陶童话选》。

☚ 许地山   茅盾 ☛
叶圣陶

叶圣陶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生于1894年,卒于1988年。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江苏苏州人。1911年,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做小学教师。1914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先用文言写小说,1919年以后,则用白话文进行创作。1921年,与茅盾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此后虽然仍在大、中学校继续任教,但将主要精力投入写作和编辑工作。这期间,叶圣陶曾做过《小说月报》、《妇女杂志》、《中学生》等报刊的编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叶圣陶由苏州辗转来到四川,继续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上海开明书店继续从事编辑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叶圣陶曾先后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还历任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等。叶圣陶一生辛勤笔耕,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抗争》、《四三集》等,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等,新诗集《雪朝》,杂文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论文集《阅读与写作》、《文心》、《文章讲话》等等。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短篇小说集》、1958年又出版了《叶圣陶文集》。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教育史上具有巨大影响的作家、教育家,他对中国的文学与教育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 田间   叶紫 ☛

叶圣陶1894—1988

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1912年中学毕业后在小学执教并从事文学创作。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与朱自清等创办中国新文学第一个诗刊《诗》。创作出版中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8年创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3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后任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刊物。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朴素凝练,明净隽永,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和第五届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名誉主席等职。

叶圣陶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绍钧,字秉臣,笔名叶陶、湛陶、秉诚、孟言等,江苏苏州人。因家境清贫,1912年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还与刘延陵、朱自清等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 《诗》,并出版了中国第一个童话集 《稻草人》 等。
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先在商务印书馆编译部门任编辑。1930年起,又到开明书店任编辑。“四·一二”事变后,主编 《小说月报》,发表了不少反映大革命时代的作品,并最先写出了谴责反革命大屠杀的短篇小说 《夜》。1928年,他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倪焕之》,反映了从五四时期到大革命时期小学教师的思想发展过程。批判了改良主义,讴歌了革命力量。1931年底,主编 《中学生》 杂志。抗战期间,举家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写出了不少散文、小说、诗歌,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生活的悲惨,歌颂了坚强不屈的群众。在民主革命的各个时期,叶圣陶一贯赞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九·一八”事变后,他全力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时期,又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日后援会”; 抗战胜利后,他参加了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反对国民党独裁政府的图书审查制度。1946年回上海后,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 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等教育研究会的顾问。1949年初,他应中共中央的邀请,展转到北京,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大贡献。
建国后,叶圣陶先后做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至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委等重要职务。他还曾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等领导职务。
叶圣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他很早就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主张基础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他认为,教育的重点在“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德育,就是要培养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不断探求知识的好习惯。他提倡教学工作重在引导与启发,“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进而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攻只能自免的主动境界。他曾精辟地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他对汉语语言的规范化,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都作了不懈的探求,且有独创性和杰出的贡献。叶圣陶一生著述极丰,主要有:《叶圣陶文集》、《叶圣陶童话集》、《叶圣陶语文教育纪集》 等。

☚ 梁漱溟   钱穆 ☛

叶圣陶

叶圣陶

叶圣陶 (1894—1988),中国小说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1912年毕业于苏州公立第一中学(草桥中学),后在苏州、上海、杭州等地任小学、中学教师。
1914年开始文学创作,在 《礼拜六》、《小说丛报》等刊物上发表 《密愁》、《终南捷径》 等10余篇小说。1919年参加新潮社,陆续在 《新潮》、《小说月报》、《晨报副刊》 等刊物上发表新诗、剧本、小说等。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大学研究会。次年与朱自清、俞平伯等组织中国新诗社,创办 《诗》 月刊,并任北京大学预科讲师。1922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隔膜》。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图文部任编辑,主编《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等刊物,间或在复旦大学任教。五卅惨案发生后,写在 《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一文,对帝国主义残杀中国人民的罪行表示了极大愤慨。四一二事变后,最先写出了谴责反革命大屠杀的短篇小说 《夜》。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 《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 以及童话 《稻草人》,长篇小说 《倪焕之》 等。1930年改任开明书店编辑,负责编辑 《中学生》 杂志和中学语文课本,同时创作散文、小说、诗词。九一八事变后参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日战争期间曾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后在重庆中央国立戏剧学校、武汉大学等校任教,并在成都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的编辑事务。抗战胜利后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建国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一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六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名誉主席等职。
他的小说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冷静真切的人生观察中摄取平凡、具体的生活题材,以严肃客观的笔触,作深刻细致的开掘,章法讲究,语言洗练,风格质朴,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反映了城镇市民的艰辛生活,塑造了不少栩栩如生的知识分子典型形象。其中 《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 以及长篇小说 《倪焕之》,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佳作。他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创作童话小说的作家,所作 《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等开了中国童话小说的先河。所作散文不多,但抒情状物、议事说理,都具有丰富的社会人生内容和清淡隽永的情趣,风格纯净,名篇有 《五月卅一日急雨中》、《与佩弦》、《小记十篇》 等。

☚ 郭沫若   张恨水 ☛
叶圣陶

叶圣陶

叶圣陶 (1894—1988),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绍钧,字秉臣,笔名叶陶、湛陶、秉诚、孟言等,江苏苏州人。因家境清贫,1912年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等发起组织 “文学研究会”,还与刘延陵、朱自清等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 《诗》,并出版了中国第一个童话集 《稻草人》等。
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先在商务印书馆编译部门任编辑。1930年起,又到开明书店任编辑。“四一二”事变后,主编 《小说月报》,发表了不少反映大革命时代的作品,并最先写出了谴责反革命大屠杀的短篇小说 《夜》。1928年,他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倪焕之》,反映了从五四时期到大革命时期小学教师的思想发展过程。批判了改良主义,讴歌了革命力量。1931年底,主编 《中学生》杂志。抗战期间,举家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写出了不少散文、小说、诗歌,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生活的悲惨,歌颂了坚强不屈的群众。在民主革命的各个时期,叶圣陶一贯赞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九一八”事变后,他全力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参加发起成立 “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时期,又参加发起成立 “文艺界抗日后援会”; 抗战胜利后,他参加了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反对国民党独裁政府的图书审查制度。1946年回上海后,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 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等教育研究会的顾问。1949年初,他应中共中央的邀请,辗转到北京,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大贡献。
建国后,叶圣陶先后做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至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委等重要职务。他还曾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等领导职务。
叶圣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他很早就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主张基础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他认为,教育的重点在 “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德育,就是要培养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智育,就是要养成不断探求知识的好习惯。他提倡教学工作重在引导与启发,“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进而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攻只能白兔的主动境界。他曾精辟地指出: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他对汉语语言的规范化,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都作了不懈的探求,且有独创性和杰出的贡献。叶圣陶一生著述极丰,主要有: 《叶圣陶文集》、《叶圣陶童话集》、《叶圣陶语文教育纪集》 等。

☚ 梁漱溟   钱穆 ☛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

现代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一平民家庭。中学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师,同时着手教育改革。1919年加入新潮社,开始发表白话作品。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出文学“为人生”的主张。至1925年,已出版《隔膜》、《火灾》、《线下》等短篇小说集。其中的《潘先生在难中》 (1924),描写同名主人公卑怯自私、苟且偷安的灵魂,画出了一般知识分子在政局动乱中的心态,为其名篇佳作之一。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以饶有情趣的文字,为儿童描绘了“天真的乐园”和黑暗的社会现实,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童话集。1926年后,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城中》、《未厌集》,开始反映现实斗争。1928年发表的长篇代表作《倪焕之》,反映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时期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对进步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30年代的创作题材继续扩大。《多收了三五斗》 (1933),描写了农村不合理的现实与农民的反抗情绪。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也明显增强了集体主义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此后以较多精力从事编辑工作,与人合作编写出版了语文教学指导书籍,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建国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等职。

☚ 丁西林   洪深 ☛

叶圣陶1894~1988Ye Shengtao

contemporary writer and educationist,his original name was Ye Shaojun. Works:Horse-Bell Melons,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