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思帝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思帝乡 思帝乡唐教坊曲,用作词调。任二北《教坊记笺订》云:“令狐楚有‘坐中闻《思帝乡》有感’诗,刘禹锡和之,足见此曲颇能感人。”然开元、天宝时情况如何则难以知之。《词谱》谓此调创自温词,不妥,温庭筠当是用旧曲以填词,然今之所传,又确以温词为最早。《金奁集》载温庭筠、韦庄作此词,入越调(无射商)。《词律》卷二列韦、温词共三体。《词谱》卷二以温庭筠所作(花花)为正体,单调,三十六字,七句五平韵;又列别体二种,皆韦庄所作,分为三十四字和三十三字体。 ☚ 思佳客 思越人 ☛ 思帝乡这是一首出自生命本体冲动的酣畅淋漓的爱情自白词。词风也如词中少女般爽快坦荡,是对《花间》 词风的一次有力反拨,也是对中国古代传统的理念道德作了一次有益、有效的逆向反动。 我国传统的文风总是社会的、理性的、道德的成分压制了生命的、感性的、本体冲动的成分。常以含蓄蕴藉、婉转曲达为美。以趋同社会而压抑迂回为高格调的风尚使得众多诗人墨客没有或不敢正视人心与人性; 也不敢热烈奔放地喷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倾吐出自己的内心。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风多元化的全面发展。比如 《花间》 词风大都是由“母题”即男女恋情派生出相思闺怨词、幽会别离词、伤春悲秋词等千篇一律的悲切凄靡的词风。词的意境与风格不无发生“女性化”的“柔变”。在审美情趣上,多倾向于柔美凄婉,绝少直抒胸臆、壮怀激烈之作,字里行间回荡的总是一缕节制压抑的阴柔之气。但也有敢于逆脱而出、独树一帜的,这就是韦庄的 《思帝乡》 一词。 这首词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了一个大胆热烈,毫无做作掩饰的少女,敢于无视封建礼教的羁绊,无所顾虑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幸福。虽然词中似抒发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放纵心情,但就词中此时此境的少女内心来说,这种心情是很自然地流泻出的真实内衷,是感性生命的显现,是潜意识的外化,故尔也是无可厚非的。 作者提笔便写下“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的景象。在春光明媚的季节出游,早春怒放的粉红杏花纷扬洒落在少女头上,刚开始即烘托出一个相当馥郁的“春意”,给人以一种香艳、热烈、暖洋洋的“春天”型心理氛围与艺术美感。这一句既点明时令、交待环境,又烘托了气氛,蕴蓄了少女的感情。盎然的春意自然会使青春芳龄的少女触景生情,内心涌起阵阵“春潮”。起首这句隐含深意的景物描写,实际上为后面的感情迸发起了推波助澜的铺垫作用。 当这位少女感情的“岩浆”在奔突涌动之时,作者并未玩弄“一唱三叹”的婉约技法,而是自然地使其找到了喷薄而出的火口,真可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此时,少女不再回顾流盼四周赏心悦目的春色,而是痴痴看定一个方向,原来路上走来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少年。少女的情感有了投射的对象,她为这位少年的风流倜傥所倾心。“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如能嫁与这位使自己一见钟情的少年,这一生也就别无他求了。不管这少年是谁家的,不管是否门当户对,一切都无须顾虑。可见这位少女是纯而又纯地为爱而爱的。这是何等的炽烈坦率,何等的痛快淋漓! 又是何等的天真无邪、大胆纯情! 这是人性的、本来的 “自由美”,而非社会规范的所谓完善的 “附庸美”。 最后一句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我们说,情之感人者正在于纯真自然而不矫情。为了这能遂己愿的自由自在的爱,纵然以后被无情无义地抛弃,也是值得的,自己也决无后悔之意。这一感情流淌得多么恣情尽意、毅然决然!抛洒得又是多么无拘无束! 既无扭捏造作之感,也无女性常有的那种因春情难遣而惜春、伤春、怨春、恨春的压抑迂回的自我感情纠葛。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旧时代女子不安时处顺,抗争命运、追寻恋爱自由的叛逆态度。 这首词一气直下,爽朗明快; 感情充沛,语意决绝。没有堆砌与渲染卖弄,只是白描,可谓真朴出自然。感情过渡也挥洒自如。此词最大特点是感性因素始终起支配地位。 思帝乡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首小词语言明快,感情率真,没有一句隐晦难懂的句子,足以代表韦庄“疏而显”的艺术风格。所以不用注释,一读其词就会被这位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幸福婚姻的少女那大胆、热烈的精神所感动。 “春日游”,既点了节候和人物的行动,又为后面的描写蓄了情势。春日,是无限美好的时光,也是最能惹动士女情思的季节,何况他们正在游春呢! 所以“杏花吹满头”一句便承上而来,既写了景物,又写了人物。杏花开,是早春时节。杏花被吹落,不是“一片花飞减却春”,而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并且,一“吹”字,不仅吹落了杏花,吹来了春风,而且吹动了士女们的心旌。以上二句既描绘出春风骀荡的美好图景,又衬托出游春少年的潇洒风流。至此,词人已作好了一切铺垫,所以“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一句,既是怀春少女的脱口而出,也是情节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九个字的长句,不仅表现了少女热切的爱慕心情,而且包含着选择情侣的珍重。如果说上一句是少女思春感情的自然流露的话,那么下一句“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是,接下的一句却从反面提出了问题:“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说明她前面的选择并非感情的一时冲动而不计后果。恰恰相反,面对吃人的封建礼教,她的头脑是冷静的。但是经过慎重考虑,一旦选中了情侣,她就全身心地献给他。她一往情深,坚定果断,既不怕将来被人休弃,也不怕以后被人嘲笑。 如果说这首词是以写少女的大胆、泼辣见长的话,那么在差不多同时期皇甫松的《采莲子》中,则是以写少女的羞涩取胜的。其词是:“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但这两首词的女主人公既有相异之处,又有相同之点。相同之点是:两个少女都能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己去选择意中人。所不同的是:一个性格内向,她虽然内心深处翻腾着感情的波澜,有时也会以“抛莲子”的方式表示爱情,但一旦这秘密被人洞破之后,又十分怕羞;而另一个则性格外向,她一旦选中了意中人便毫无顾忌地决心嫁给他。如果打一个比方,那前一个少女好象怕羞的含羞草,而另一个少女则恰似大胆的喇叭花。从表现手法看,两首词都重点写了“看”的过程。皇甫松的词主要写“贪看”;韦庄的词虽然并未着一“看”字,而“看”意自出。这位少女不仅“看”了,而且“看”的时间似乎也并不比那“贪看”的时间短——因为她还有一个下决心的过程——“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并且,两首词都是从单方面着笔,写女子一厢情愿的心理活动和爱情表示。所不同的是,皇甫松的词并未直接写少年的品貌,而韦庄的词则稍稍勾勒了少年的形象。那么,两首词中的少女形象究竟哪一个要好些呢? 如果从反封建的角度看,当然韦庄词中的少女形象要“高大”些。但是我们评价艺术形象并不能仅仅用“政治标准”去衡量,还应分析其审美特征。从艺术上看,皇甫松笔下的形象似乎更耐人寻味。词人较细致地刻画出这位少女内心的微妙变化,惟其有后面的“半日羞”,我们才更觉她前面“贪看年少信船流”那大胆的可贵。但我们赞赏这个形象,并非意在贬低韦庄词中的大胆的少女。平心而论,《思帝乡》中的少女形象也是丰满而动人的。正如清代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所说:“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因此,可以说这两首词都写出了生动感人的“这一个”。两个少女各具风韵,都感人至深。 思帝乡 思帝乡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单调。任半塘《教坊记笺订》:“《思帝乡》,令狐楚有《坐中闻思帝乡有感》诗,刘禹锡和之,足见此曲颇能感人。”始见于《花间集》温庭筠词。 ☚ 长相思 醉太平 ☛ 思帝乡 思帝乡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首词写少女对少年的爱慕之情。首二句交待时间,渲染环境。以下引出人物。“足风流”,写出少年英俊潇洒的仪表,也是少女产生爱慕之情的原因。四、五句写少女的愿望。煞拍更进一层,表明少女至死无悔的坚定意志。词用白描手法,不假雕饰,却情趣盎然,饶有兴味。 ☚ 谒金门 浣溪沙 ☛ 思帝乡 思帝乡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单调。任半塘《教坊记笺订》:“《思帝乡》,令狐楚有《坐中闻思帝乡有感》诗,刘禹锡和之,足见此曲颇能感人。”始见于《花间集》温庭筠词。 ☚ 长相思 醉太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