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梗塞
微梗塞是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微梗塞反复发作脑部出现多个小软化灶、称为腔隙状态或陷窝状态。
本病与长期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关系密切。受累多为脑的细小动脉如深穿动脉,表现为脂性玻璃样变,管腔一旦梗阻,其供血区则出现软化,晚期随着软化灶内坏死组织被移除,可残留小的囊腔,直径一般在0.5~15mm之间,常为多发的,多见于以下部位:壳核、尾状核、内囊、脑桥基底部、丘脑、放射冠及小脑皮质。
本病临床表现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部分病人可无任何症状,部分病人则可有反复多次的小中风发作。常见的临床类型包括以下4型:
❶单纯运动障碍如轻偏瘫,病灶多在内囊。
❷单纯感觉障碍如偏身感觉异常或丧失,病灶多在丘脑膜后核。
❸构音不良手笨拙综合征,表现为中枢性面轻瘫和舌瘫,伴有构音不清、吞咽发呛、手的精细动作欠灵,指鼻试验欠稳,并偶有锥体束征,病灶在脑桥。
❹共济失调性轻偏瘫,轻偏瘫上肢常较下肢重,病灶多在放射冠或脑桥。本病预后较好,一般常很快恢复,但反复多次发作,脑内出现多发脑梗塞病灶时,可出现假性球麻痹、假性震颤麻痹综合征和痴呆。有时很难与多发脑梗塞痴呆鉴别。本病临床诊断有时不易确诊,但CT脑扫描提供了有力证据,对确诊有帮助。本病的治疗基本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似,但抗凝疗法是禁忌的,早期防治高血压病对本病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