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以循环经济的 “3R” 原则为指导,建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全面衡量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结构框架分为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
经济系统的循环。经济子系统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在经济子系统循环经济的评价中以农业循环经济、工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循环经济为基础,考虑数量和质量两大方面的评价。数量方面的指标包括GDP密度,即每平方千米所产生的GDP; 人均耕地面积,指人均占有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土地面积;农业生态园区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 生态工业园区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高新技术中环境保护技术的比例;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质量指标分为减量化指标、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和无害化指标。减量化指标包括万元产值物耗、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水耗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所占份额; 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包括废物回收系统的完善度、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工业废气综合利用率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无害化指标包括 “三废” 排放达标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危险废物综合处置率和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
社会系统的循环。通过延长经济的链条,循环经济为人口日益增长的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循环经济减少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使得人们收入平等,生活质量提高,福利增加,社会更加安定。社会子系统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为就业、平等、福利和安全。就业指标包括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率、发展循环经济增加的就业率、失业率和再就业比率。平等指标包括基尼指数和城乡收入的水平差异。福利指标包括恩格尔系数、社会保障覆盖率和文教体卫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安全指标包括通货膨胀率、交通事故指标、犯罪指标和家庭破裂指标。
生态环境系统的循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循环经济要求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消费和再利用的全过程中控制环境问题,根本目的是节约资源,避免减少废物的产生,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生态环境系统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为减量化和无害化指标两大部分。减量化指标包括万元产值废水排放下降率、万元产值废气排放下降率和万元产固废排放下降率;无害化指标包括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和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