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御史大夫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御史大夫府 御史大夫府即御史大夫的衙署,简称御史府,亦称御史大夫寺。御史始设于周, 但仅为国君身边记事及掌管文书之臣。秦始皇时,加以“大夫”头衔,成为“贰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汉制,御史大夫银印青绶,秩中二千石,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内承朝廷风化,外佐丞相统理天下,主管图籍秘书、四方文书,握有考课、监察和弹劾百官之权。皇帝制书、诏书下达,多由御史大夫承转,然后才下达丞相。丞相缺位,亦多由御史大夫递补。属官有:(1)御史丞。秩千石,掌领御史三十人留寺,理百官事。(2)御史中丞。秩千石,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3)侍御史。秩六百石,共十五人,具体分为符玺御史,掌符玺;治书(或作持书御史),掌以法律当其是非;绣衣御史,掌逐捕“盗贼”,治理大狱;五曹御史,即令曹,掌律令,印曹,掌刻印,供曹,掌斋祠,尉马曹,掌厩马,乘曹,掌护驾。(4)其它属官,包括御史掾、御史属、主簿、少史、柱下令、御史中丞从事等。御史大夫之职实际只存在于秦和西汉,而真正起作用仅在秦始皇时期和西汉前期。当时御史府与相府人称“两府”或“二府”,国家一切政务,多归于此。西汉末,更名大司空,改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地位有所提高,但实权却早自武帝时期便逐渐转移于尚书,变成虚位。东汉初又更名司空,为专管水土之官,与原御史大夫的性质完全不同。献帝建安年间,一度罢司空,重置御史大夫,但却“职如司空”,没有什么实权,而且属一种特殊情况,是曹操专权的产物。晋以后,御史大夫多不置。隋唐以后虽置御史大夫,但与秦汉之制不同,专掌监察、执法,为御史台的长官。明洪武中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名亦废。御史府均设于京师之中。《汉书·朱博传》载,西汉长安城内御史府中的柏树上,“常有野鸟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鸟”。 ☚ 丞相府 太尉府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