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影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影戏 影戏宋代伎艺。北宋时已有。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吴自牧《梦粱录》: “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彩色妆饰,不致损坏。杭城有贾四郎、王升、王闰卿等,熟于摆布,立讲无差。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盖亦寓褒贬于其间耳。”南曲曲牌有《大影戏》。现代改称“皮影戏”。另外,近代电影初流入中国时,亦有人称之为“影戏”。 ☚ 侗戏 三、戏曲表演及评论 ☛ 影戏 影戏民间小戏的一类。也叫“皮影戏”、“灯影戏”、“土影戏”。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制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由演员边操纵边唱。主要有阿宫腔、八步景、老腔、碗碗腔、弦板腔、商洛道情、关中道情、安康道情、乐亭影、龙溪纸影戏、潮州影戏等。 ☚ 嘹歌 影剧名谜 ☛ 影戏 客有为周君画荚者①,三年而成。君观之,与髤荚同状②。周君大怒,画荚者曰:“筑十版之墙,凿八尺之牖③,而以日始出时加之其上而观④。”周君为之,望见其状尽成龙蛇禽兽车马,万物之状备具。周君大悦。此荚之功非不微难也,然其用与素髤荚同。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①画荚,即在荚上作画。陈奇猷在《韩非子集释》中认为:此条所说即今幻灯之底片。荚盖豆荚、榆荚之荚,凡荚皆有薄膜,古者无玻璃,故取荚膜而制底片,取其易于透光也。②髤荚即把荚全漆黑。③八尺应为八寸。④意即把画好的荚放在八寸大小的小窗孔中,让早晨(日始出时)的平射日光穿过画荚而映于墙上,以便观看。 【评】此条文献可以看成是关于影戏的最早史料。其中日光为光源,荚为底片,墙为屏幕。 上思念李夫人不已①,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汉书·外戚传》 [注]①上,指汉武帝。 【评】《汉书》此条文献,在《史记》中有类似记载,但不是“李夫人”,而是“王夫人”。如果该文献记载属实,那么齐少翁所表演的必为影戏,因武帝只能遥望帷帐上的李夫人之貌而不得就视。因此此条文献可看成是关于影戏的早期史料。 汉武帝思怀往者李夫人,不可复得。……诏李少君与之语曰:“朕思李夫人,其可得见乎?”少君曰:“可遥见,不可同于帷幄。”帝曰:“一见足矣,可致之。”少君曰:“暗海有潜英之石,其色青,轻如毛羽,寒盛则石温,暑盛则石冷。刻之为人像,神悟不异真人。使此石像往,则夫人至矣。此石能传译人言语,有声无气,故知神异也。”……得此石,即命工人依先图刻作夫人形。刻成,置于轻纱幕里,宛若生时。帝大悦,问少君曰:“可得近乎?”少君曰:“譬如中宵忽梦,而昼可得近观乎?此石毒,宜远望,不可逼也。勿轻万乘之尊,惑此精魅之物。” 晋·王嘉撰,梁·萧绮录《拾遗记》卷五 【评】此条文献对《史记》、《汉书》有关汉武帝思念李夫人的记载作了进一步的叙述。《拾遗记》一书本为志怪小说,但本条所述似有一定科学内容,从“可遥见,不可同于帷幄”、“刻成,置于轻纱幕里”等语看,似是早期的影戏。 更有弄影戏者,元[原]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二○《百戏伎艺》 ![]() ![]() ![]() ![]() ![]() ![]() ![]() ![]() ![]() ![]() ![]() ![]() 影戏yǐngxì〈名〉电影和戏剧的合称。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戲舞用物部 > 戲舞具 > 皮影 > 影戲 影戲 yǐngxì 即皮影。 影戏 影戏傀儡戏的一种。借用灯光投影,用兽皮或硬纸做成人物剪影表演戏剧故事的戏剧形式。又称灯影戏。因影象多用牛皮或驴皮制作,又叫皮影戏。源于西汉,北宋时最为盛行。并用“素纸雕镞”、“彩皮装皮为之”。元代已流传西欧与亚洲不少地区和国家。18世纪德国诗人歌德曾在自己生日时,用中国皮影戏形式演出了《米纳哇的生平 》 ( Minerva′Sbirth,LifeDeeds) 和《米达斯的判断》 (TheJudgment of Midas)。由于流行地区、演出方法、采用声腔剧种与制做形制的不同,影戏有许多不同的类别。如陕西多用牛皮剪影,形制较大,叫“牛皮灯影”; 河北滦州(今滦县) 用驴皮剪影,称滦州影。 ☚ 木偶剧 假面剧 ☛ 影戏即“皮影戏”。 影戏shadow show 影戏shadow play;leathersilhouette show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