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陶製容器。通高四十九厘米,口徑十八厘米,1958年洛陽市洛陽專區糧庫二十一號漢墓出土。空心假圈足,肩部有對稱的兩鋪首。器表面先塗以白粉為地,然後自蓋至器身,用紅、绿、紫、黑等色分層繪出雲紋、三角紋、渦紋、鋸齒紋及菱形紋等圖案。各層圖案之間以彩帶為分界綫。腹上主體紋飾為二仙人分别戲一龍一虎及人面獸、人面鳥各一,並間以流雲紋。漢代道家視龍虎爲神獸,可乘之以昇天。關於人面獸和人面鳥,據《山海經·海外南經》:“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郭璞云:“火神也。”但此人面獸乘一龍,又《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雄鷄而人面,名曰鳧徯。”故此畫中之人面獸與人面鳥,可能即祝融和鳧徯。此器現藏河南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