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志民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张志民1956—山东阳信人 张志民
张志民
张志民 张志民1926—1998诗人。河北宛平人。1940年参加冀热“挺进军”,后长期在部队做政治工作。曾任文化教员、军校校长等职,并从事文学创作。1946年创作散文和诗歌。1947年参加河北西部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同年在《晋察冀日报》发表长篇叙事诗《王九诉苦》《死不着》《野女儿》等。1949年4月出版诗集《天晴了》,后调华北军区文化部创作组,专事创作。他的诗朴素通俗,富有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反映土改的长篇叙事诗《死不着》等在当时曾引起较大的反响。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出版长诗《金玉记》、战地通讯集《祖国,你的儿子在前线》。1956年离开部队到出版社和期刊社做编辑,出版诗集《家乡的春天》《礼花集》《村风》《西行剪影》等。1978年后,发表诗歌《周总理呵,就在我们身旁》,组诗《难忘的岁月》。著有诗集《“死不着”的后代们》《乡土情丝》《大海·苍天·人世》《梦的自白》等。有《张志民诗选》《张志民抒情诗选》。 ☚ 李若冰 刘征 ☛ 张志民 张志民1926.5.21—原名张稚民。笔名有笔直、宛石等。河北宛平人。只读过小学。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后,又读了一段抗日高小和民族革命中学。1940年秋参加冀热察“挺进军”。抗战后期开始写散文和诗歌,大多反映农村生活。1947年至1948年,参加河北西部农村土地改革运动。其间创作了反映农民翻身解放斗争的长篇叙事诗《王九诉苦》和《死不着》等,发表后在现代诗坛产生影响,后收入他的诗集《天晴了》(天津读者书店1949年版)。1949年调华北军区文化部创作组,从事专业创作。1956年离开部队,后在北京作协从事专业创作。主要诗集有《将军和他的战马》(1951年)、 《家乡的春天》(1956年)、 《礼花集》(1960年)、 《村风》(1961年)、 《公社一家人》(1962年)、 《西行剪影》(1963年)、 《红旗颂》(1965年)等。1976年后,发表了《周总理呵,就在我们身旁》、《你与太行同高》、《边区的山》、《难忘的岁月》等怀念革命先辈、回忆革命传统的诗歌和组诗。他的作品具有民歌特色,语言通俗,富有生活气息,在创作民族化大众化新诗方面做出了努力。 ☚ 张光年 张秀中 ☛ 张志民 张志民1926—Zhang Zhimin当代诗人。河北宛平县(今属北京)人。1947年参加河北西部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后出版了反映土改的诗集《天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到朝鲜战场,到过正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家乡,还访问过江浙沿海、西北边疆等地,写下了《将军和他的战马》、《金玉记》、《社里的人物》、《村风》、《西行剪影》、《红旗颂》等诗集。另外,还出版了中篇小说《飞云港》,剧本《血缘》,短篇小说集《婚事》、《一篓油》、《考验》、《有我无敌》、《赴汤蹈火》、《埋在心底的仇恨》,散文、报告文学集《梅河散记》、《祖国,你的儿子在前线》等。“文化大革命”后出版有诗集《边区的山》、《我们的宝剑》、《江南草》、《今情·往情》、《祖国,我对你说》、《死不着》和《张志民诗选》等。 ☚ 邵燕祥 公刘 ☛ 张志民 张志民1926~现当代诗人。河北宛平人,出身贫寒。1938年参加革命,曾在抗大学习,后为译电员、文化教员、指导员等。解放后调华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事创作。1956年从部队转业,为专业作家。1946年开始写诗,连续发表了叙事长诗《王九诉苦》、《死不着》、《野女儿》等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赢得了读者的好评。他勤于写作,建国后出版了《将军和他的战马》、《家乡的春天》、《社里的人物》、《村风》、《礼花集》、《西行剪影》、《红旗颂》等多本诗集,以及长诗《金玉记》等作品。新作《周总理呵,就在我们身旁》,以“一腔怒火,两眼泪行”,痛斥“四人帮”的罪行,深切怀念人民的伟大总理。除诗以外,还发表了短、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多种体裁的作品。他的诗作具有民歌韵味,语言严整自由,节奏明快,音调铿锵。 ☚ 雁翼 李准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