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庚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张庚1911—湖南长沙人 张庚
张庚
张庚(?—1816)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吉安,号秋塘。张丑裔孙。诸生。居颜家巷。工琴,善弹《羽化》《渔樵》《平沙》等曲,指法闲雅。好藏法书名画。藏书多精本,勤于抄校。承家学,尤精鉴别。乾隆五十四年(1789 年)以所得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稿本与好友黄丕烈同赏。 张庚 张庚1911—2003戏剧理论家。原名姚禹玄。湖南长沙人。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参加左翼戏剧运动,主要从事戏剧理论批评工作,并编辑《生活知识》《新学识》等刊物。1938年初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戏剧系主任。抗战胜利后,到东北鲁迅文艺学院任副院长,并编辑《人民戏剧》月刊。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并主编《戏剧报》。“四人帮”垮台后,任文化部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等。主要论著有《戏剧艺术引论》《什么是戏剧》《中国话剧运动史初稿》《新歌剧论》《论戏曲表现现代生活》《中国戏曲通论》(与郭汉城合编)等。有《张庚戏剧论文集》。 ☚ 叶以群 周振甫 ☛ 张庚 张庚1911.1.22——原名姚禹玄,笔名禹玄。湖南长沙人。1927年秋进上海劳动大学社会学系读书,开始参加业余戏剧活动。1931年因劳动大学被封, 去武汉先后任报馆校对和工人子弟学校教员。1932年和陈荒煤、盛加伦、刘露等一起,成立左翼剧联武汉分盟,以“鸽的剧社”为名,公演田汉的剧本《卡门》等,并创办刊物《煤坑》。1933年至1937年在上海主要从事戏剧理论批评工作,参加剧联,并任剧联常委,分管宣传。1936年编辑《生活知识》(后改名《新学识》),写了大量剧评。1936年出版戏剧集《打回老家去》,以及论著《戏剧概论》。曾根据梅里美的小说《马特渥·法尔哥勒》,改编成独幕剧《秋阳》,在各地广泛上演。1937年7月,参加集体创作多幕剧《保卫卢沟桥》。1937年8月,参加蚁社抗日宣传队的流动演剧活动,在江苏、湖北等地宣传抗日斗争。1938年3月经西安到延安,参加筹备建立鲁艺,并任该校戏剧系主任,讲授《戏剧概论》和《中国话剧运动史》。1942年出版《戏剧艺术引论》,同时发表《话剧民族化与旧剧现代化》等论文。1943年率领鲁艺工作团在陕北农村投入新秧歌运动。回延安后,把群众创作的秧歌编选为《秧歌剧选》。抗战胜利后,从延安行军到东北,配合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从事秧歌及新歌剧运动,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副院长。1947年创作秧歌剧《永安屯翻身》,并发表《秧歌剧与新歌剧》等论文。1949年7月,在北京参加全国文代会,并做了题为《解放区的戏剧》的发言。1950年后任职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研究院、《戏剧报》编辑部、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等单位。论著有《中国话剧运动史初稿》、《中国话剧运动编年史》、《新歌剧论》、《论戏曲表现现代生活》、《戏曲艺术论》,与他人合作编写《中国戏曲通史》、《戏曲概论》等。后任中国剧协副主席,是一位不倦地从事戏剧艺术创作和理论建设的理论家,也是一位热情的戏剧活动家。 ☚ 张拓 张客 ☛ 张庚戏剧理论家。1911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20世纪30年代始从事话剧活动。抗日战争期间,随流动演剧队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到延安任教。曾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中国戏剧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致力于话剧、歌剧的创作与导演艺术实践,以及戏剧理论、戏曲史的研究和普及,是中国话剧史最早的研究者之一。著有《戏剧艺术引论》、《新歌剧论》、《戏曲艺术论》等著作,与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 张庚1911~长沙人。中共党员。1927年入上海劳动大学。1933年加入剧联,任常委。1937年赴延安,参与筹建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后任该院戏剧系主任,鲁艺工作团团长,东北鲁艺副院长。1948年在沈阳筹办《人民戏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戏剧报》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著有《戏剧艺术引论》、主编有《中国戏曲通史》等。 ☚ 何耀东 张铮 ☛ 张庚1685—1760清画家。原名焘,字溥三,号瓜田逸史、白苧村桑者、弥伽居士。平生不为举业,攻学诗古文。工书,善画,山水学董源、巨然、倪瓒、黄公望,能自出新意,自成一家。著有《强恕斋诗文集》、《画征录》、《画征续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