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伯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伯伦1903—1971四川荣昌人 张伯伦笛声袅袅——介绍剧作家张伯伦 员淑华 大舞台1985年3、4期 张伯伦 英国首相(1937~1940),保守党领袖。早年经商。1915年任伯明翰市长。1918年当选下议院议员。1922年起历任邮政大臣、卫生大臣、财政大臣。1937年接替鲍尔温任政府首相。首相任内,执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1938年,他承认墨索里尼侵占埃塞俄比亚,默许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同年9月,又与法国总理达拉第一起,同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签订《慕尼黑协定》,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换取法西斯德国转向侵略苏联。并与德国签署了《英德互不侵犯宣言》。在东方,则奉行纵容日本侵略中国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被迫转入战争,绥靖政策彻底破产。张伯伦于1940年下台,不久病死。 张伯伦 张伯伦1869-1940Zhangbelun,Neville Chamberlain英国首相,对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的主要代表人物。出生于伯明翰巨富家族,父兄曾任政府要职。早年经商。1911年当选为伯明翰市议员,1915年任市长。20年代数次入阁,历任邮电、财政、卫生等大臣。1937年5月,出任首相。独揽外交大权,力主对德绥靖,避战求和,确保英国既得的霸权地位。打击排斥对德强硬派,任用绥靖派。1938年默认德国吞并奥地利,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向德国屈服,以69岁高龄生平第一次乘飞机赴德国与希特勒会谈,签订《慕尼黑协定》。9月30日回到伦敦后,挥舞《英德宣言》对欢迎的人们宣称:“这是一代人的和平”,“现在我请你们回去,在你们的床上安心睡觉吧!”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不得不调整外交政策,采取某些阻止德国进一步扩张的措施。德国入侵波兰后,被迫对德宣战,实际上却按兵不动。1940年德国入侵西欧后,受到举国谴责,声誉扫地而下台。同年11月9日,抑郁病死。 ☚ 艾德礼民主社会主义改革 丘吉尔 ☛ 张伯伦 张伯伦1869—1940ZhangbelunNevilleChamberlain英国首相,对法西斯德国实行绥靖政策的主要代表人物。生于伯明翰市,家族是当地巨富,父兄均任过政府要职。1889年毕业于伯明翰梅森学院。一度经营种植园。1911年当选为伯明翰市议员,1915年当选为市长,1918年当选为下院议员。跻身政界,多次出任内阁大臣。30年代法西斯德国崛起后,成为英国对德绥靖派的领袖。1937年5月,出任首相。统揽外交大权,独断专行。全面推行绥靖政策,谋求对德和解,出卖中小国家利益,牺牲苏联,维护英国既得利益和霸权地位。默许德国吞并奥地利,压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向德国屈服,拒绝苏联关于采取集体行动制止侵略的建议。1938年9月签订《慕尼黑协定》,出卖捷克斯洛伐克,使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1939年初德国将侵略矛头指向波兰后,不得不对外交政策作某些调整,与法国正式结成军事联盟,向波兰等国提供“安全保证”,与苏联举行谈判。但同时仍与德国秘密会谈,企图达成妥协。德国入侵波兰后,被迫对德宣战,影响力大大下降。1940年5月德国进攻西欧后,在朝野一致的谴责声中“引咎”下台。 同年11月9日, 抑郁病死。 ☚ 墨索里尼 丘吉尔 ☛ 张伯伦1869—1940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英国首相,保守党领袖。1915—1916年任伯明翰市长。1918年第一次被选入国会。1922年起历任邮政大臣、财政大臣、卫生大臣。1937年任首相。任内推行“绥靖政策”,承认墨索里尼吞并埃塞俄比亚、希特勒侵占奥地利,并于1938年9日签署《慕尼黑协定》。1940年下台。 张伯伦 张伯伦1869—1940英国保守党领袖,英国前首相。出生于英国伯明翰市巨富之家。曾任伯明翰市市长、英国商务大臣、殖民大臣。1937年5月18日出任首相。执政期间极力推行对德意日法西斯纵容妥协的绥靖政策。1938年承认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默认德国吞并奥地利,同年9月与德意签署《慕尼黑协定》,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1937年7月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企图出卖中国,与日本妥协,导演“远东慕尼黑阴谋”,但未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被迫对德国宣战,绥靖政策破产,他在朝野一片反对声中下台。1940年11月9日,在英格兰西部的汉普夏抑郁病死。生前著有《讲演集: 为和平奋斗》等书。 ☚ 祖国光复会 绥靖政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