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仁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仁愿?—714

唐将领。本名仁亶,以音近睿宗李旦之名改之。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东北人)人。少有文武才干。天授初,累迁殿中侍御史。万岁通天二年(697年),任检校出州都督。会突厥默啜入寇,攻陷赵、定等州,拥众回至幽州,乃勒兵出城邀击之。流矢中手,敌已引退。累迁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神龙二年(706年),中宗还京,以其为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三年,突厥入寇,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为敌所败,诏其代统其众。至军,蹑敌后,夜掩袭,大破之。固请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突厥南侵之路。六旬三城俱就。以拂云祠为中城(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直朔方,西城(今杭锦后旗乌加北岸、狼山口南)南直灵武,东城(今托克托南,黄河北大黑河东岸)南直榆林。三城相矩各四百余里,其北皆大漠,斥地三百里而远。又于牛头朝那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北置烽候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无寇。岁省费亿计,减镇兵数万。景龙二年(708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韩国公。春还朝,秋备边,迁镇军大将军。睿宗即位,乃致仕,加兵部尚书。开元二年卒。赠太子少保。人称其为将,号令严,将吏信伏。按边抚师,赏罚必据功罪。后人思之,为立祠于受降城。一生出将入相,与李靖、郭元振、唐休璟等齐名。

张仁愿?—714

唐朝大臣。本名仁亶,因音近唐睿宗李旦名,改名仁愿。华州下邦 (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武则天时,历任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并州大都督长史等职。中宗复辟,官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神龙三年(707),出为朔方总管。当时朔方与突厥以黄河为界,突厥常渡河侵扰。他于河北筑三受降城,置烽侯1800所,自此突厥不敢南侵。景龙二年(708),进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时,以老致仕。

张仁愿?~714

唐代将领。本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有文武之才。武后时,累迁殿中御史。万岁通天中,擢检校幽州都督,以兵击退默啜入寇。神龙中,进左屯卫大将军,兼洛州长史。又为朔方总管,请乘虚取汉南地,筑受降三城,于是突厥不敢逾山,北边遂安。景龙中,拜左卫大将军,封韩国公。仁愿为将,号令严,赏罚明,知人善任,御敌有方,时称名将,与李靖、郭元振齐名。

张仁愿

❶(?—714)本名仁亶,唐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少有文武才干,历官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并州大都督长史等职。中宗复位,官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以政绩闻。神龙三年(707),出为朔方总管,时朔方与突厥以黄河为界,突厥常渡河侵扰,仁愿于河北筑三受降城,各相距四百里,置烽候一千八百所,首尾相应,自是突厥不敢度阴山。景龙二年(708)进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元二年(714)卒。

❷(895—945)字善政,开封陈留人。后梁贞明(915—920)初,以勋臣之子起家为卫尉寺主簿,改著作佐郎、左赞善大夫。后唐同光 (923—925) 初,迁大理正。天成元年(926),自将作少监转大理少卿。长兴(930—933)中,历昭武、归德两镇节度判官。长兴四年(933),复入为大理少卿。清泰(934—936)中,除殿中监。后晋天福五年(940),拜大理卿。天福八年(943),转光禄卿。开运元年(944),再为大理卿。开运二年,以疾卒,年五十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8: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