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开尔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开尔文

热力学温度的单位。简称开,符号K。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1954年第10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以水的三相点(固相、液相和气相之间平衡)为基本定点定义热力学温标,并指定它的温度准确为273.16开氏度。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以开氏度作为表示热力学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1967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开氏度改名为开尔文,并定义为:“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是水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热力学温度差的单位1K,与摄氏温度差的单位1℃相等。但对同一温度,热力学温度的数值比摄氏温度的数值大273.15。水的冰点是273.15K,三相点是273.16K,沸点是373.15K。温度的下限0K(等于-273.15℃)只能接近,不能达到。宇宙空间的温度是2.7K。1956年在实验室里已获得0.000001K左右的超低温。2000年底已有报道,中国研制成功了转变温度(电阻变0时的温度)至少为116K的高温超导材料。

开尔文

开尔文1824.6.26~1907.12.17KaierwenLord Kelvin

英国物理学家和发明家。原名W·汤姆孙(William Thomson),生于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1841年进入剑桥大学彼得豪斯学院学习,为了弥补物理实验能力方面的不足,毕业后又去巴黎雷诺脱实验室工作,给物理学家雷诺脱当研究生。在热力学研究上受到雷诺脱不少启发。1845年初夏,W·汤姆孙从法国回到剑桥。1846年11月1日,他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教授。1851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77年又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90~1895年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由于装设大西洋海底电缆有功,英国政府于1866年封他为爵士,后又于1892年封他为男爵,称为开尔文男爵,以后他就改名为开尔文。
开尔文的主要贡献是在电磁学和热力学方面。他在就任教授前后潜心于电磁学研究,于1846年11月1日完成了一篇论文,试图用数学公式将电力和磁力统一起来,这一工作已走到了电磁理论的边缘。他把自己的思想毫无保留地告诉了麦克斯韦,为后来麦克斯韦完成这一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还与法拉第共同创立了电磁场理论,他在静电和静磁学理论、交流电、莱顿瓶的放电振荡性、静电绝对测量和电磁测量、大气电学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电像法是他发明的一种很有效的解决电学问题的方法。自1856年开始,他领导敷设了从爱尔兰到纽芬兰的大西洋海底电缆,使海底电缆第一次横越大西洋连接欧美两洲。为了成功地装设海底电缆,他用了很大力量研究电工仪表,他发明的镜式电流计可提高仪器测量的灵敏度,虹式记录器可自动记录电报信号。他在电工仪器上的主要贡献是建立电磁量的精确单位标准和设计各种精密测量仪器,例如绝对静电计、开尔文电桥、圈转电流计等。根据他的建议,1861年英国科学协会设立了一个电学标准委员会,为近代电学单位标准奠定了基础。开尔文还改进了航海用的罗盘和测海底深度的仪器,发明了测潮汐的仪器。在热力学方面,1848年,他在卡诺定理的基础上提出、并在1854年修改的绝对热力学温标,被1954年的国际会议确定为现在科学上的标准温标。1851年他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即“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这是公认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标准说法。他和德国物理学家R·克劳修斯一道建立了热力学第二定律。1852年他又和J·P·焦耳合作了多孔塞实验,该实验称为焦耳—汤姆孙实验,其效应称为焦耳—汤姆孙效应。实验研究了气体通过多孔塞后温度改变的现象,它为理论上研究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差别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实用上又成为后来制造液态空气工业的重要方法。开尔文还从理论研究上预言一种新的温差电效应,后来称为汤姆孙效应,这是当电流在温度不均匀的导体上通过时,导体吸收热量的效应。开尔文将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应用于热学、电学和弹性现象等方面,对热力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开尔文一生发表的论文有600多篇,获得的发明专利达70种。其主要著作有:《自然哲学专论》、《静电学与磁学》、《数学与物理论文》(共五卷)、《关于分子动力学与光波理论的讲演》等。

☚ 基尔霍夫   巴尔末 ☛

开尔文1824—1907William Thomson Lord Kelvin

英国物理学家。原名威廉·汤姆逊,后受封开尔文勋爵。对电学和热学的研究及应用颇有成就。创立绝对温标;将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具体应用到热学、电学和弹性现象等方面,对热力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主持装设了第一条越洋海底电缆,发明了镜式电流计等多种仪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