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纳繎;𨈓瓤laŋ55ʐaŋ21lang55rang21柔弱; 质劣破旧。《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三宋元嘉十七年:“高祖微时,尝自于新洲伐荻,有纳布衫袄,臧皇后手所作也。”胡三省注: “纳,与衲同。” 《广雅·释诂》 “衲,补也”王念孙疏证:“衲者,《释言》云: ‘䊿, 纳也。’ 纳与衲通, 亦作内。 今俗犹谓破布相连处为衲头。”故知纳、衲均有质地粗劣破旧义。杨树达《长沙方言考》百二《纳》: “《说文·糸部》云: 纳,丝湿纳纳也。繎,丝劳也。如延切。刘向 《九叹》云: 衣纳纳而掩露。《王逸注》云:纳纳,濡湿貌。今长沙谓衣服及百物濡柔者曰纳繎。”亦作“𨈓瓤”。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四章: “没得别的好办法,只有冲过去, 我们有四百多人, 也不𨈓瓤!”原注: “𨈓字是四川人创造的新字,大约有近百年的过程。音郎字的阴平声。意义是小或者是弱。𨈓瓤合为一词, 意义也是小或者是弱。 这是四川的方言, 迄今尚在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