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开元通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开元通宝 隋末时的钱币制度已十分混乱。唐武德四年(即621年)宣布废止五铢钱,初行“开元通宝”钱。这种钱在名称上有较大的变革,开创了新的钱币制度。有的货币书上称之为“通宝钱制”。“开元”意为开辟新纪元,而非指年号,这在以后历代都曾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铸于币面,如南唐的“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宋太宗的“太平通宝”、宋徽宗的“宣和通宝”、明代的“大明通宝”、清代的“康熙通宝”、“宣统通宝”等。唐“开元通宝”上的四个隶字,书体端庄,相传是当时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写的。用隶书作钱文,虽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出现,但由于发行量不大,影响也不是很大。而唐开元钱的发行范围极广,影响也迅速传播开来,从此以后的钱文一般都不再用篆书而改为隶书了。在一些开元通宝的背面有一些奇特的图案,或如太阳,或如月亮,或如星点,也有好似星月同辉。更有一种开元钱,它的穿孔上面有一仰月如⌣,也有的似俯月如⌒,这月文的来源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工匠起初进呈钱模蜡样时,被文德皇后掐了一指甲,铸钱的工匠慑于其威而不敢动,结果遗留在钱背上,还有的说这“月文”是杨贵妃的指甲痕,甚至金人还有“金钗坠后无因见,藏得开元一捻痕”的诗句。总之,这些奇妙的图案及其传说,形成我国货币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唐开元钱的币材以铜为主,杂以铅、锡,重量为2.4铢,即1两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10枚钱重24铢,恰好是1两。后人嫌2.4铢这个数目麻烦,于是就将“钱”引申为一个新的衡制单位,即1两等于10钱。从这时起,我国古代衡法不再以铢、絫计算,而改用了两、钱、分、厘的十进位法,这也是方孔钱历史性的改革。由于唐“开元通宝”的轻重、大小都很适度,携带交换均很方便,因此后代铸钱都仿唐开元钱的样子,它几乎成为此后历代方孔小平钱铸币的标准,一共流行了1300多年,对封建社会的货币经济影响极大。 唐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中国古钱币名,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制。《旧唐书·食货志四》:“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齐王各赐三炉,右仆射裴寂赐一炉。五年五月又于桂州置钱。议者以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中,远近甚便之。”又:“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功。其字含八分及隶体,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以后唐武宗会昌年间又铸新的“开元通宝”。后又有南唐、闽南及太平天国等政权以此名铸的钱。 开元通宝唐代货币,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唐代于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开始铸造。本钱为唐朝,铁质,内径2.41厘米,好径0.7厘米,厚0.2厘米,重4.3克。隶书对读。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钱币之一,此钱保存完好。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钱币名。唐初发行。《资治通鉴·唐纪·高祖武德四年 (公元621年)》: “隋末钱弊滥薄,至裁皮糊纸为之,民间不胜其弊。至是,初行 ‘开元通宝’ 钱,重2铢4参,积10钱重1两,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便之。”应劭注曰: “10黍为累,10累为铢。” 师古曰: “2铢4累,240黍也。‘参’ 当作 ‘累’ 盖笔误也。” ☚ 开中法 考夫屋 ☛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kaiyuantongbao唐代钱币。1985年11月兴平县西吴乡(今兴平市西吴镇)下官道村西唐代建筑遗址窖藏出土。共数万枚。铜质,圆形方孔。钱面隶书“开元通宝”4字,对读。两面均有内外郭。依大小分为三种。第一种径2.5厘米,外郭较宽,光背,或背孔之上有月纹;第二种径2.3厘米,光背;第三种径1.9厘米,外郭较窄,光背。现藏兴平市文化馆。 ☚ 王穆夫妇墓 天元皇太后玺 ☛ 开元通宝開元通寶kāi yuán tōng bǎo唐高祖时铸造的古钱币。《本草纲目·古文钱》:“而唐高祖所铸开元通宝,得轻重大小之中,尤为古今所重。”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 中国古代铜铸币。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五铢钱,铸行“开元通宝”(或读作“开通元宝”),为铜铸币以通宝或元宝为名称的肇始。“开元钱”仍方孔圆形,直径八分,重二铢四,每十枚重一两。 从此改变了历代以重量为钱币名称的制度。 中国古代衡法亦不再以铢为计量单位,而改用两、钱、分、厘的十进位法,一钱即指开元钱一文的重量。唐初的钱币改制,影响深远,且“开元钱”币值较高,物价平稳,实为一项成功的革新。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曾铸新的开元通宝,即“会昌开元”。 此后,南唐和闽国及太平天国等也曾先后铸行过“开元通宝”。 ☚ 白钱 开元钱 ☛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古代钱币名。 ☚ 对钱 乾封泉宝 ☛ 开元通宝Kai Yuan Tong Bao coin 开元通宝货币名。始铸于唐武德四年(621)。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累,十个一两。轻重大小合适,为有唐一代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还流通了较长一段时间。“开元”意为开创纪元,“通宝”意为流通的宝货。 “开元通宝”四字,面文字体有篆、隶、八分三种。玄宗天宝年间规定其成色为铜83.32%,白蜡14.56%,黑锡2.12%。该钱脱离了秦、汉以来以重量为钱名的体制,成为后世“制钱”效法的楷模。在钱币制度的革新上有深远意义。历来衡制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开元通宝流行后,十进位的一两十钱制逐渐形成,因而对我国衡法制度的变革亦起有重大作用。面文,亦有读为“开通元宝”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