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建筑施工技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建筑施工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的建筑设计、施工和科研人员,积极从事建筑施工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曾在一些领域领先于全国建筑业,尤其是在建筑主体结构方面更为显著。
50年代,四川就普遍使用预制装配技术。1959年建立第一个预应力构件生产基地,品种多达35个。1959年~1980年,应用预应力结构装配各类厂房近300万平方米,其中单层厂房双肢管柱建筑60多万平方米 (当时全国管结构建筑共计210万平方米)。1971年,省建筑企业在简阳空气分离机厂、空气压力机厂施工中成套应用预应力构件,计有单、双肢管柱,管屋架 (18米~24米跨),鱼腹式吊车梁 (最大吨位为50吨),薄壁空腹吊车梁,F形屋面板,V形折板等,节约钢材34.6%,节约混凝土21.9%,获四川省1978年重大科技成果奖。70年代中期,更由单个构件预制装配向整体预应装配发展,先后形成预应力板柱体系、多功能装配式框架体系、大板体系等施工新技术。1985年,中国建筑设计院和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将整体预应力板柱体系成功应用在15层的成都珠峰宾馆主体工程上,随后又在18层的成都西藏饭店、重庆长江大桥、重庆嘉陵江石门斜拉桥等工程上,运用整体预应力或预制与现浇相结合的叠合板技术,成都电缆厂多层仓库和大邑4453工程共10多万平方米,只用9种基本预制构件,就装配出27种不同形式的多层框架结构。四川建筑业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中采用多种滑模工艺。1964年,在泸洲天然气化工厂56米高选粒塔工程中,首先采用滑模工艺,随后又在四川化工厂60米高选粒塔、重庆电厂240米烟囱、西安245米电视塔和南京310米电视塔工程施工中,成功地采用提模、降模、电动升模、升板提模、翻模、倒模与爬模相结合等新工艺。重庆电厂240米烟囱滑模施工的测试技术获四川省1986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控制大体积现浇钢筋混凝土温度裂缝技术上,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80年代以来,四川建筑业在悬索及网架结构施工中,取得长足进步。1980年改建成都城北体育馆,屋盖工程采用了无拉环双层悬索结构。1984年,深圳体育馆1500吨的钢网架屋面,运用8台500吨油压千斤顶同步整体顶升成功,整个体育馆工程获鲁班金奖,屋盖整体顶升工艺获198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川建筑业的安装施工技术在全国名列前茅。早在50年代后期,就在第二重型机器厂利用土洋结合的办法,安装12000吨自由锻水压机、315吨桥式行车和15米立式车床。60年代后期,在攀枝花钢铁厂一期工程中,用炉壳、炉体框架与热围管、框架下方围管采取对称分段施焊、架设临时横梁、三角吊架整体安装等方法完成任务。70年代初期,三套进口化肥、化纤装置工程同时在四川上马,四川建筑安装队伍胜利完成一大批高温、高压、大功率、大容量设备,如蒸汽透平驱动的大型高速离心式压缩机组,长33米、重90吨的干燥机等。80年代中期,在航空航天部624所,利用“大型薄管板胀焊胀”工艺,安装当时国内最大卧式压力容器——高空试车台排气冷却装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鲁班金像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