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应用伦理学辞典︱附录一 外国应用伦理学大事年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应用伦理学辞典︱附录一 外国应用伦理学大事年表
  • 位置: 首页/附录库/应用伦理学辞典

附录一 外国应用伦理学大事年表

1960年


 ◇ 20世纪60年代,由于企业丑闻的不断产生,引起了社会对企业道德的关注,推动了对企业伦理的研究。
 ◇ 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美国兴起了一场教育平权运动(Education parity movement)。

1961年


 ◇ 英国法理学家哈特(Herbert Hart)著《法律的概念》(The Concept of Law)出版。

1962年


 ◇ 卡逊著《寂静的春天》出版。推进了美国以至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迅速发展。1972年,美国全面禁止了农药DDT的生产和使用。1980年,美国政府追授她一个普通公民所能拥有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奖章”。
 ◇ 美国政府公布《对企业伦理及相应行动的声明》(A Statement on Business Echppl of Business)报告。反映了公众对企业伦理问题的高度关注。
 ◇ 美国当代法理学家博登海默(Edgar Bodenheimer)著《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Jurisprudence: The Philosophy and Method Of the Law)出版。

1963年


 ◇ 美国加瑞特(T.M.Garrett)等编著《企业伦理案例》出版。
 ◇ 科贝尔勒(A.Koberle)著《基督教信仰中的自然之爱和自然责任感》出版。

1964年


 ◇ 世界医学协会第18届会议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通过《赫尔辛基宣言》(Declaration of Helsinki)。对医务人员的责任、义务和道德规范作了具体规定。
 ◇ 泰勒著《行为的解释》出版。

1965年


 ◇ 法国施韦泽卒。哲学家、伦理学家、医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提出“敬畏生命”的观点,希望人与宇宙建立一种精神关系,使人成为一种新人。

1966年


 ◇ 弗莱切尔著《境遇伦理学》出版。
 ◇ 沃诺克著《当代道德哲学》出版。

1967年


 ◇ 桑德斯(D.C.Saunders)在英国创办圣克里斯多福临终关怀院。
 ◇ 怀特(Lynn White)题为“我们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的演讲(1966)在《科学》杂志上发表。
 ◇ 莫尔(Moule)著《新约中的人与自然:对圣经生态学的一些思考》出版。

1968年


 ◇ 第22届世界医学大会在悉尼召开。大会通过有关死亡时间确定的医学伦理文件:《悉尼宣言》(Declaration of Sydney)。
 ◇ 世界医学会修正补充了1949年由世界医学会大会通过的医生就职誓词:《日内瓦宣言》(Declaration of Geneva)。
 ◇ 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正式制定《教育职业伦理准则》(Code of Ethics of the Education Profession),也称“NEA准则”。
 ◇ 美国天主教大学校长沃尔顿(C.Walton)著《公司的社会责任》出版。
 ◇ 美国学者保罗·埃利奇著《人口爆炸》出版。
 ◇ 第十四届国际哲学大会在维也纳举行。

1969年


 ◇ 美国纽约建立了社会、伦理学和生命科学研究所。
 ◇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公布。
 ◇ 赖希著《性革命》出版。

1970年


 ◇ 1970—1980年代,经济伦理学运动在美国兴起。
 ◇ 1970年代,人口伦理学作为一门系统的伦理学理论开始形成和发展,提出了“人口转变论”、“人口爆炸论”、“适度人口论”和“人口零增长论”等理论。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人与生物圈计划”(man and biosphere)。

1971年


 ◇ 美国华盛顿乔治·华盛顿大学建立了肯尼迪伦理学研究所。
 ◇ 罗尔斯著《正义论》出版。在社会上和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 由美国纽约社会、伦理学和生命科学研究所(通称海斯汀中心,1969年建立)出版的《海斯汀中心报道》(The Hastings Center Report)双月刊创刊。全面报道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组织伦理和法律问题的研究成果和有关信息。

1972年


 ◇ 罗马俱乐部关于世界问题和未来预测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副标题《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A Report for the Club of Rome's Project on the Predicament of Mankind),由罗马俱乐部、美国波托马克学会与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小组联合出版。
 ◇ 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 Stockholm)。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开始重视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里程碑。
 ◇ 美国经济学家沃德(Barbara Ward)生物学家杜博斯(Rene Dubos)合著《只有一个地球》(Only One Earth)副标题《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The Care and Maintenance of a Small Planet)出版。

1973年


 ◇ 挪威哲学家纳斯发表《浅层与深层、长远生态运动:一个纲要》一文,正式提出深层生态学概念,并逐渐成为整个深生态运动的思想基础和指导纲领。
 ◇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著《经济学与公共目标》(Economics and the Public Purpose)出版。
 ◇ 巴博尔著《西方人与环境伦理学》出版。
 ◇ 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Roben Merton)著《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The Sociology of Scienc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出版。

1974年


 ◇ 诺齐克著《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出版。
 ◇ 美国堪萨斯大学召开全美第一届企业伦理学讨论会(1974年11月)。标志着企业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的一门相对独立学科正式诞生。
 ◇ 爱德华希尔著《体育运动中的伦理决策》出版。
 ◇ 摩尔著《体育所关注的问题及其价值》出版。
 ◇ 美国生态学家康芒纳(Barry Commoner)著《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The Closing Circle-Nature, Man and Technology)出版。
 ◇ 帕斯莫尔著《人对大自然的责任:生态问题和西方传统》出版。

1975年


 ◇ 世界医学协会第29届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会议对第18届会议规定的医务人员的责任、义务和道德规范作了修订,推动了现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并通过《东京宣言》(Declaration of Tokyo)即《关于对拘留犯和囚犯给予折磨、虐待、非人道的对待和惩罚时,医师的行为准则》。
 ◇ 国际护士协会重新修订于1953年制定经1965年修订的《国际护士伦理规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aurses Code of Ethics for Nurses)。
 ◇ 辛格著《动物解放》出版。
 ◇ 罗尔斯顿著《存在一种生态伦理学吗?》出版。

1976年


 ◇ 日本东京举行第一次安乐死国际会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第一个确认死的权利的安乐死立法:《自然死亡法》。
 ◇ 美国批判法学运动主要成员罗伯托·昂格尔著《现代社会中的法律》(The Law in the Modern Society)出版。

1977年


 ◇ 第6届世界精神病学大会在夏威夷召开。会议一致通过关于精神病人人道待遇的伦理原则的《夏威夷宣言》。
 ◇ 美国经济伦理学创建。
 ◇ 美国新自然法学学派代表朗·富勒著《法律的道德性》(The Morality of Law)出版。
 ◇ 美国政治哲学家、法理学家德沃尔金著《认真对待权利》(Taking rights seriously)出版。

1978年


 ◇ 乔治·华盛顿大学肯尼迪伦理学研究所编写《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Bioethics)(四卷本)出版。该书由莱克(Warren Reich)主编。1995年又出版修订本。
 ◇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著《实践经营哲学》出版。
 ◇ 第十六届世界哲学大会在联邦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

1979年


 ◇ 美国联邦政府的政府伦理办公室(Office of Government Ethics)成立。
 ◇ 洛夫洛克著《盖娅:对地球上的生命的新理解》出版。
 ◇ 辛格著《实践伦理学》(Practical Ethics)出版。
 ◇ 国际环境伦理学专业杂志《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al Ethics)在美国创刊。

1980年


 ◇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企业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界重视企业文化研究的国际企业文化潮流。
 ◇ 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提出“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20世纪80年代起,以《军事伦理学:战争与和平指南》等著作为代表,军事伦理学在美国得到蓬勃发展。
 ◇ 美国“经济伦理学会”(SBE: Society for Business Ethics)成立。
 ◇ 美国麦茜特(Carolyn Merchant)著《自然之死》(The Death of Nature)副标题《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Women, Ecology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出版。
 ◇ 英国上诉法院院长丹宁(Alfred Thompson Denning)著《法律的正当程序》(The Due Process of Law)出版。

1981年


 ◇ 韩国政府颁布实施《公职人员伦理法》。
 ◇ 美国布朗(Lester R.Brown)著《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出版。
 ◇ 美国曼尼的《环境伦理学与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
 ◇ 美国泰勒(Paul Taylor)著《生物中心主义的平等》出版。
 ◇ 意大利佩奇著《世界的未来——关于未来问题的一百页》(100 Pages Pour Lavenir)出版。
 ◇ 德国技术哲学家拉普(Friedrich Rapp)著《技术哲学导论》(Analytical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出版。
 ◇ 美籍日裔威廉·大内著《Z理论:美国企业是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出版。
 ◇ 美国帕斯卡尔·阿李斯著《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出版。

1982年


 ◇ 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纪念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特别会议,会议发表了《内罗毕宣言》(Nairobi Declaration)。
 ◇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自然宪章》(Nairobi Declaration),确立了对大自然的五大养护原则。
 ◇ 欧洲第一个经济伦理学研究所在瑞士圣盖伦大学成立。
 ◇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医学委员会联合发表《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International Moral Guide of Medical Research of Human Biology)。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医学委员会在对《指南》作了进一步修订的基础上又联合发表了《伦理学与人体研究国际指南》和《人体研究国际伦理学指南》。
 ◇ 美国《经济伦理学杂志》(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创刊。
 ◇ 汤姆·佩特斯、罗伯特·沃特曼著《追求卓越》出版。
 ◇ 美国特雷斯·迪尔、阿伦·肯尼迪著《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出版。

1983年


 ◇ 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
 ◇ 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威尔伯和肯尼斯·詹姆森合著《经济学的贫困》(An Inquiry into the Poverty of Economics Impoverished)出版。
 ◇ 美国科技伦理学家马丁(M.W.Martin)辛津格(R.Schinzinger)合著《工程伦理学》(Ethics in Engineering)出版。

1984年


 ◇ 美国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布坎南(Alan Buchanan)著《伦理学、效率与市场》(Ethics, Efficiency and Market)出版。
 ◇ 里根著《根植地球:环境伦理学新论》出版。
 ◇ 美国科学哲学家劳丹著《科学与价值》(Science and Values)副标题《科学的目的及其在科学争论中的作用》(The Aims of Science and Their Role in Scientific Debate)出版。

1985年


 ◇ 美国哲学杂志《形而上学》10月号同时发表了贝奈姆的《计算机与伦理学》和摩尔的《什么是计算机伦理学》两篇论文。标志着西方计算机伦理学的兴起。
 ◇ 里根著《为动物权利辩护》出版。
 ◇ 美国生态哲学家塞逊斯合著《深生态学:重要的自然仿佛具有生命》出版。

1986年


 ◇ 由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企业领袖发起的“考克斯圆桌会议”(Caux Roudtable)成立。于1994年在贺来龙三郎的领导下,“考克斯圆桌商业原则”(Caux Round Table Principles for Business)正式问世。
 ◇ 泰勒著《尊重大自然的伦理学》出版。
 ◇ 罗尔斯顿著《哲学走向荒野》出版。
 ◇ 美国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主任约瑟夫·奈(Joseph Nye)著《核伦理学》(Nuclear Ethics)出版。
 ◇ 美国埃默里大学的伦理学教授弗申(Nicholas Fotion)埃尔夫斯特龙(Gerard Elfstrom)合著《军事伦理学:战争与和平指南》(Military Ethics: Guidelines for Peace and War)出版。

1987年


 ◇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关于世界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国际佛教徒大会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召开。大会主题为:“佛教在今日欧洲”,讨论佛教与各宗教间的对话、佛教与科学、佛教与社会、佛教与环境等问题。
 ◇ 欧洲经济伦理学网络(EBEN)建立,拥有大约700个欧洲成员。
 ◇ 美国建立“社会合作欧洲网络”(SVWE)。1993年欧洲也制定了一整套公司社会责任标准。
 ◇ 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著《伦理学与经济学》(On Ethics and Economics)出版。
 ◇ 美国霍斯曼(Tone Hosmer)著《管理伦理》出版。

1988年


 ◇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决定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 第2次中日实践伦理学讨论会在东京举行。
 ◇ 德国经济伦理学家科斯洛夫斯基(Peter Koslowski)著《伦理经济学原理》(Prinzipien der Ethisch Ekonomie)出版。
 ◇ 美国弗里曼(Edward Freeman)、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著《公司战略与企业伦理》出版。
 ◇ 美国布兰查德(Kenneth Blanchard)皮尔(Norman Peale)著《道德管理的力量》出版。
 ◇ 美国沃顿(Clarence Walton)著《道德管理者》出版。
 ◇ 美国罗尔斯顿著《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al Ethics)》副标题《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Duties to and Value in the Natural World)出版。

1989年


 ◇ 苏联电视台连续播放题为“哲学的源泉和传统”的系列讲座,讨论了人、大众意识和世界观、生态、俄国哲学传统等问题。
 ◇ 澳大利亚悉尼圣詹姆斯伦理研究中心(St.James Ethics Centre)成立。
 ◇ “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学会”(ISBE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usiness, Economics, and Ethics)成立。
 ◇ 美国安德鲁(Kennth Andrews)编著《实践中的伦理:管理道德企业》出版。
 ◇ 美国卡罗(Arehie Carroll)著《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出版。
 ◇ 美国克里考特著《捍卫大地伦理》(论文集)出版。
 ◇ 美国环境保护主义理论家麦克基本(Bill McKibben)著《自然的终结》(The End of Nature)出版。
 ◇ 美国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编《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On Being a Scientist: Responsible Conduct in Research)出版。

1990年


 ◇ 国际环境伦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nvironment Ethics),简称“ISEE”。由美国学者韦斯茄(Laura Westra)和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共同发起创立。
 ◇ 美国总统发布行政命令:《政府官员及雇员的行政伦理行为准则》。
 ◇ 1990年代,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在美国已经牢固地确立了它在学术界的地位。
 ◇ 西方七国环境伦理学大会在布鲁塞尔召开。认为人类必须改变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人类中心论”观念,建立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关系、伙伴关系。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Peter Senge)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The Fifth Discipline)出版。
 ◇ 大卫·欧曼等著《计算机、伦理与社会》出版。
 ◇ 美国学者弗申(Nicholas Fotion)著《军事伦理学:展望未来》(Military Ethics: Looking Toward the Future)出版。

1991年


 ◇ 第4次中日实践伦理学讨论会在东京举行。
 ◇ 美国《经济伦理学季刊》(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创刊。
 ◇ 英文季刊《欧洲经济伦理学评论》(Business Ethics-A Enropean Reivew)创刊。
 ◇ 罗伊等著《信息系统的伦理问题》出版。

1992年


 ◇ 国际生命伦理学学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
 ◇ 第6次中日实践伦理学讨论会在东京举行。
 ◇ 贝克尔主编的《伦理学百科辞典》出版。
 ◇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通过《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Rio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Rio de Ja neiro)。并通过重要文件《二十一世纪议程》(Our Common Future)。
 ◇ 《经济伦理学:欧洲观点》(Business Ethics: A European Review)创刊。
 ◇ 美国计算机协会(ACM)通过《计算机伦理与职业行为准则》(ACM Code of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Conduct)。

1993年


 ◇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提出绿色GDP(Green GDP)概念。
 ◇ 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简称“TI”)成立。由德国人艾根创办。总部设在德国柏林。
 ◇ 世界哲学大会第十九届年会在莫斯科召开。60个国家、地区的800位专家学者参加。大会主题“转折点上的人类,哲学的前景”。主要的观点认为片面的技术文明观使人类付出巨大代价,产生了人对物的依赖、技术对人的统治、人的异化、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核威胁、生物技术失控等。认为和平、改革、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大会讨论了人学问题,其主要倾向为:(1)注重从人的社会属性,即社会关系、文化、价值等方面研究人;(2)关注科学的人道化问题;(3)关注世纪之交人的发展。
 ◇ 世界宗教议会大会在美国芝加哥召开,通过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 截至1993年,美国90%以上的管理学院开设了企业伦理学方面的课程。
 ◇ 日本经济伦理学研究会(TABES)成立。
 ◇ 俄国著名企业家建立“俄国企业圆桌会议”(RTRB)。
 ◇ 匈牙利布达佩斯成立“经济伦理学研究中心”。
 ◇ 恩德勒(Georges Enderle)等编撰《经济伦理学大辞典》(Lexikon der Wirtschaftsethik)出版。
 ◇ 英国查尔斯·汉普登特纳与荷兰阿尔方斯·特龙佩纳斯合著《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The Seven Cultures of Capitalism)出版。
 ◇ 德国拜尔茨(Kurt Bayertz)著《基因伦理学》(Genethik)副标题《人的繁殖技术带来的问题》(Probleme der Technisierung menschlicher Fortpflanzung)出版。

1994年


 ◇ 东亚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福冈举行。主题包括:(1)中国传统思想的展开;(2)中国周边地区的中华文化;(3)传统与新儒家理论。
 ◇ 第8次中日实践伦理学讨论会在东京举行。
 ◇ 第2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在韩国召开。
 ◇ 戴博拉·约翰逊的《计算机伦理学》出版。
 ◇ 法国学者舍普等著《技术帝国》(The Empire of Techniques)出版。

1995年


 ◇ 美国格里芬提出了建构性后现代思想,并出版《建构性后现代哲学基础》、《基本理论与后现代神学》、《生态学识、教育和向后现代世界的过渡》、《普通人的无知的完满性》等,反对对意义、真理、价值、世界观的解构和破坏,主张重建意义、真理、价值、世界观,论述涉及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经济问题、生态灾难问题。
 ◇ 由于反人类中心主义思潮的发展,出现了属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物中心主义(个体论)和生态中心主义(整体论)两个伦理学派,前者提倡尊重生命、动物解放,有机体有自身的善等观点;后者主张大地伦理学、协同进化论、生物圈伦理学和深层生态学,为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方向。
 ◇ 美国思想家福山著《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Trust—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出版。
 ◇ 法文《经济伦理学评论》(Revue Ethique des Affaires)创刊。
 ◇ 俄国“诚实商人协会‘未来企业局’(BFB)”成立。
 ◇ 捷克布拉格成立“经济与企业伦理中心”。
 ◇ 捷克成立“企业伦理学学会”、“捷克经济伦理学教师网络”。
 ◇ 美国未来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蒂(Nicholas Negroponte)著《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出版。
 ◇ 美国斯平内洛(Richard Spinello)著《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Ethical Aspe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出版。

1996年


 ◇ 首届“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学会(ISBEE)”世界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
 “日本经济伦理学研究会”(JABES: Japanese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Ethics Studies)成立。
 ◇ 第10次中日实践伦理学讨论会在东京举行。
 ◇ 第4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在韩国召开。
 ◇ 美国经济伦理学学会主席托马斯·顿费等人发表《北美经济伦理学发展》报告。
 ◇ 《俄国经济伦理学报告》公布。
 ◇ 罗尔斯与哈贝马斯对正义与真理标准的关系进行反复讨论。罗尔斯认为正义是政治概念,不以哲学、伦理学、宗教原则为基础,是中立的。哈贝马斯则认为正义是综合性概念,与真理不可分,应以其交往行为理论为正义的真理标准。
 ◇ 世界女权运动的开展使女性主义哲学有广泛发展。女性主义哲学包括:(1)对女性地位的哲学思考;(2)从女性出发的伦理学研究,如关怀伦理学的提出;(3)女性的认识论特点的研究。女性主义哲学派别甚多,大体上可分为自由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生态学的女性主义、现象学的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的女性主义等。
 ◇ 美国历史学教授纳什(Roderick Nash)著《大自然的权利》(The Rights of Nature)出版。
 ◇ 美国学者特纳(Edward Tenner)著《技术的报复》(Why Things Bite Back: Technology and the Revenge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s)出版。
 ◇ 美国政治哲学家、法理学家德沃尔金著《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Free doms Law: The Moral Reading of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出版。

1997年


 ◇ 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国会议上通过《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 由美国经济优先权委员会认证委员会制定的“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体系”(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简称SA8000)颁布。成为全球第一个用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的新兴管理体系国际标准。
 ◇ 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及五个非成员国(阿根廷、巴西、保加利亚、智利、斯洛伐克)签署《制止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贿赂外国公共官员公约》。
 ◇ 英国爱丁堡罗林研究所培养出“克隆羊”多利。这一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在全世界引起哲学与伦理学问题的讨论。
 ◇ 德国海德格尔哲学成为哲学研究的重点,哲学家尤瞩目于海德格尔前后的差别问题。(1)主张其哲学前后期并无不同,认为早期的“此在”的生存状态研究,即是他后期的着重于“此在”的“此”,只是思想有进一步发展。(2)认为早期不着重于语言问题,后期则认为语言是“此在”的家,并以“自然语言”代替“存在”。(3)早期区分本真与非本真的生存状态,后期则着重于保护生态平衡,反对人对自然界的掠夺。这种争论涉及后现代主义的意义和发展。
 ◇ 亚洲生命伦理学协会(前身为东亚生命伦理学协会)在北京成立。
 ◇ 美国沃顿商学院“企业伦理学研究中心”成立。
 ◇ 沃汉尼(P.H.Werhane)和弗里曼(E.Freeman)主编《布莱克威尔经济伦理学大辞典》(“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Business Ethics”)出版。
 ◇ 约翰·韦克特和道格拉斯·爱德尼著《信息与计算机伦理》出版。

1998年


 ◇ 第20届世界哲学大会在美国举行,主题是“哲学、教育、人性”。主要讨论五个方面的问题:(1)哲学与科学关系问题;(2)环境问题;(3)后现代化与哲学的问题;(4)伦理学问题;(5)价值问题、人权问题、人的价值与尊严问题。
 ◇ 第二届“中西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德国的特里尔举行,主题为“我们社会的伦理基础”。
 ◇ 第6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在韩国召开。
 ◇ 第三届国际怀特海大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主题是“过程思想与福利”。从“生态危机的存在”、“可持续的经济福利”、“建立正义、共享、可持续发展的规范与模式”等方面发挥了以过程思想代替二元论分裂的思想。
 ◇ “拉丁美洲经济伦理网络”(ALENE: Latin-American Business Ethics Network)建立。

1999年


 ◇ 经济伦理为国际学术界所关注。
 ◇ 环境伦理学继续发展。有下列各种理论类型:(1)人类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环境伦理学;(2)个体论与整体论的环境伦理学;(3)生物中心主义伦理学;(4)深层生态学;(5)神学与宗教的环境伦理学;(6)扩展的共同体的环境伦理学;(7)生态价值伦理学;(8)政治生态学;(9)可持续发展或可持续生物圈伦理学;(10)生态女性主义伦理学;(11)生物区位主义伦理学;(12)后现代环境伦理学。
 ◇ “普遍伦理和亚洲价值”国际研讨会在汉城召开,来自中、美、德、日、马来西亚等国的学者参加。
 ◇ 在日本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上发表了《全球信息社会宪章》。
 ◇ 纳瓦科著《数字的革命》出版。正式提出“数字鸿沟”的问题。
 ◇ 克里考特著《超越大地伦理》(论文集)出版。

2000年


 ◇ 美国伦理学出现正义论与德性论之争和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不同主张。正义论以罗尔斯为代表,德性论以麦金太尔为代表。正义论维护自由主义,德性论主张共同体主义。正义论主张权利优先,而德性论则主张一种公益的政治学,认为共同体有理由维护某些特殊的善观念,而不应任由自由的个人随心所欲地选择。德性论对正义论的批判虽然击中要害,然而在正面主张共同体应维护哪些特殊善观念上却软弱无力。
 ◇ 生物技术的运用成为一种严重的哲学伦理学问题。由于克隆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生殖性克隆已完全可能。在此情况下,三方面的情况值得注意。(1)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基因组织伦理委员会和各国政府均明确表示反对生殖性克隆运用于人,认为它违背人类社会和国际公认的伦理原则。(2)已经有秘密地把克隆技术运用于克隆人的报导,全世界正直的科学家、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发出呼吁制止这种试验。认为它会导致严重侵犯人权,损害人的尊严,违反人道主义原则,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伦理关系和道德原则。(3)英国一些宗教团体和民间机构既反对转基因食品研究,反对人体的干细胞的研究,也反对利用动物进行医学试验。
 ◇ “非洲经济伦理学网络”(BEN-Africa: Business Ethics Network Africa)建立。
 ◇ 第二届“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会(ISBEE)”世界大会在巴西圣保罗召开(中国学者陆晓禾任执行委员)。
 ◇ 人体实验伦理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曼谷召开。
 ◇ 国际伦理学圆桌会议在葡萄牙举行。
 ◇ 第三届柏林世界伦理学大会召开。会议主要围绕家庭伦理、法制与道德、生态伦理、科技伦理等有关社会伦理的问题展开。
 ◇ 第五次国际生命伦理学大会在英国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卫生保健在全球。
 ◇ 第8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在韩国召开。
 ◇ 日本内阁制定、颁布并于2000年4月1日起施行《国家公务员伦理规程》。

2001年


 ◇ 东亚实践伦理学讨论会在日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面向21世纪的伦理问题。
 ◇ 第一届全球文明世界大会在澳大利亚举行。
 ◇ 世界卫生组织举办的辅助生殖的医学、社会和伦理方面问题会议在瑞士召开。
 ◇ 儒学与新世纪的人类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召开。
 ◇ 美国圣母大学多萨商学院“全球道德经营研究所”成立。

2002年


 ◇ 亚洲遗传工程——文化价值和生物伦理实践研讨会在荷兰莱顿召开。
 ◇ 第10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在韩国召开。
 ◇ 寻求人类社会共同道德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举行。
 ◇ 伦理: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美国举行。
 ◇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商学院“企业责任国际研究中心”成立。
 ◇ 美国医学科学院、美国科学三院国家科研委员会撰《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Integr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That Promotes Responsible Conduct)出版。

2003年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领导与伦理研究中心”成立。

2004年


 ◇ 第三次“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学会(ISBEE)”世界大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
 ◇ 第12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在韩国仁川召开。
 ◇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2004地球生态报告》。
 ◇ 美国科技伦理学家斯丹尼克(N.H.Steneck)著《科研伦理入门:ORI介绍负责任研究行为》(ORI Introduction to the 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出版。

2005年


 ◇ 第六届国际普世对话学会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人类的转折点:重新思考自然、文化和自由”。

2006年


 ◇ 第14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在韩国首尔召开。
 ◇ 由法国外交部主办的“列维纳斯与有限观念的欧洲”学术研讨会在法国开幕。在当代西方社会面临伦理道德思想的严重危机,而大多数西方思想家深感西方道德及其哲学无能为力时,列维纳斯创建了一种以尊重他人为核心的新道德哲学,一种他称之为“第一哲学”的伦理本体论体系。
 ◇ 陆晓禾和乔治·恩德勒主编英文版《发展中国经济伦理学》(Developing Business Ethics in China)由美国麦克米兰出版社出版。

2007年


 ◇ 第五届世界公众论坛“文明的对话”在希腊罗得岛举行。

2008年


 ◇ 第四届“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学会(ISBEE)”世界大会在南非开普敦召开(中国学者陆晓禾、周祖诚任执行委员)。
 ◇ 第16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在韩国召开。
 ◇ “全球化时代的政治哲学、生态学与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希腊皮尔高斯举行。

2009年


 ◇ 美国春季左翼论坛在纽约进行。会议以“转折点”为议题,彰显了人民对现实中资本主义体制进行改革的期盼。
 ◇ 国际环境哲学协会与国际环境伦理学会第六届联合年会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行。

2010年


 ◇ 第18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在韩国首尔召开。
 ◇ “第一届东亚应用伦理学与应用哲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日本神户大学召开。
 ◇ 第10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第11届亚洲生命伦理学会议在新加坡举行。
 ◇ 第四届中法生命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法国波尔多第四大学(孟德斯鸠大学)举行。

2011年


 ◇ 《亚洲经济伦理杂志》(Asian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创刊(中国学者陆晓禾、周祖诚任编委)。

2012年


 ◇ 第五届“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学会(ISBEE)”世界大会在波兰华沙召开(中国学者陆晓禾、周祖诚连任执行委员)。
 ◇ 第20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在韩国首尔召开。
 ◇ 德国经济伦理学家科斯洛夫斯基(Peter Koslowski)卒。
 ◇ 英文版《发展中国经济伦理学》(Developing Business Ethics in China)由美国麦克米兰出版社再版。

(朱贻庭 王泽应编写)

☚ 应用伦理学辞典︱前言   应用伦理学辞典︱附录三 外国应用伦理学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
0001152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