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庐山真面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庐山真面目 庐山真面目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清尤侗《上沈旭轮师》:“愿与世人共识庐山面目,勿云后遂无问津者。”清奚又溥《〈徐霞客游记〉序》:“而先生妊妾李氏出嫁所生介立李翁,痛遗文残缺,访得于义兴之故家,涂抹删改,非复庐山面目。”姚文燮注《昌谷集》凡例:“毋惑乎世之注昌谷者,拘于‘牛鬼蛇神’一语,直欲绘一狞狰幻怪之状以为昌谷也,庐山真面目终不可见矣!” ☚ 环肥燕瘦 明日黄花 ☛ 庐山真面目比喻事情的真相。《野叟曝言》第四七回: “善作诗今只一家,真是夫子自道,待野拙细细解出, 方具庐山真面目也。 ” 庐山真面目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庐山,山名,位于江西九江市南。语出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用“庐山真面目”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野叟曝言》四七回:“善作诗今只一家,真是夫子自道,待野拙细细解出,方见庐山真面目也。”也作“庐山面目”。清·段雪亭《(聊斋志异>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椠,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也作“庐山真面”。清·杨伦《<杜诗镜铨>序》:“今之杜诗,汩于谬解,多有诗义本明,因解而晦,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目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庐山真面目庐山真面;庐山面目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the true face of Mt Lushan-—the truth about a person or matter 庐山真面目lu shan zhen mian muthe true face of Lushan—the truth about a person or a matter 庐山真面目real look of Mt. Lushan—the truth about a person or a matter; one’s true character 庐山真面目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见“庐山真面”。 庐山真面目lú shán zhēn miàn mù比喻事情的真象,或人的本来面目。“庐山”,在江西九江,我国名山之一,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真面目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释义】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真实面目。 庐山真面目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庐山: 我国名山之一,在江西九江。宋朝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诗,诗中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身在庐山之中,就无法看到庐山的全貌。后来就用“庐山真面目”比喻事情的真相或本来的样子。梁晓声《京华闻见录》: “仅仅由于在某一个不正常的时期(指文革)迈入了这所大学的校门(指工农兵学员),便如同私生子隐瞒自己的身世,在许多高等教育者面前隐瞒自己的‘~’,真是历史的悲哀!” 庐山真面目lu shan zhen mianmu庐山:在江西九江南,是我国名山之一。庐山的真实面目。比喻事情的真相或本来面目。语本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真面目lúshānzhēnmiànmù〔偏正〕 庐山的真实样子。比喻人或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相。语出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梁晓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你先别讲,让我看!’王文琪以为他有研究过《社员都是向阳花》的宝贵经验,准能识破‘~’,胸有成竹地从‘少根弦’手中夺过月历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