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酒厂工业旅游项目
茅台酒起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明清、尊于当代,在中国酒文化史上辉映了2000多年,是中国名酒之冠,享有“国酒”、“外交酒”、“政治酒”的美誉。茅台酒厂利用茅台的品牌效应和独具特色的工业资源,开发酒文化旅游产品,使工业旅游成了贵州旅游产品的精品之一,并基本形成了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茅台的酒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各式各样的酒具,妙趣横生的酒令,字珠句玉的酒诗、酒谜、酒联等比比皆是,这为发展以酒文化为主的工业旅游提供了前提条件。茅台气候条件优越,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都是旅游的黄金季节,自然也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各项服务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旅游接待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茅台酒厂有约3平方公里的厂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一有生产景观,如生产车间、包装车间、酒库车间等,可观看生产和包装、贮存现场;二有环境景观,厂区环境绿化、美化好,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林,形成花园式的厂房、车间和办公环境;三有赤水河自然水体景观,厂区倚河而建,倒影水中,杨柳婀娜,榕树茂盛;四有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景区;五有国酒门、巨型酒樽、飞天雕塑、国酒园林、杨柳湾古井等景观;六有巨型茅台酒瓶,高耸入云,高31.25米,直径10.2米,能容纳500毫升装的茅台酒294万瓶,堪称举世无双的大酒瓶,1997年5月,经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确认为“最大的实物广告”;七有汇古今建筑艺术精华于一堂的国酒文化城,占地3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规模浩大,气势恢弘,建有汉、唐、宋、元、明、清及现代馆7个馆,馆内大量的群雕、浮雕、匾、屏、书画、文物、图片、实物,以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中国历代酒业的发展过程,反映出酒与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展示了酒类生产沿革、工艺过程和酒的社会功能,体现了人们造酒、饮酒过程中的民族性格、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和精神风貌,整个酒文化城纵贯上千年的历史,再现了中华民族绚丽灿烂的文化,于1999年6月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确认为“规模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馆”;八有“美酒河”摩崖石刻,这三个字分别高40米,宽40米,石刻总面积4800平方米,笔画最宽处6.8米,字刻深1米左右,1999年6月,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确认为“最大的摩崖石刻汉字”。近年,相继开发了“观厂游”、“重走长征路, 品尝茅台酒”、“游览赤水河,赏国酒风采”等旅游产品,丰富了酒文化旅游的内涵,使旅游者能更充分地了解国酒茅台的文化和神奇卓绝的酿造工艺,揭开茅台酒的神秘面纱。
茅台酒厂集团公司现年产茅台酒及各种系列产品上万吨,总资产达50多亿元,企业年营业收入20多亿元,利税总额达10多亿元,拥有全资子公司3家,控股公司3家,参股公司4家。酒厂已形成以茅台为主,多业并举的格局,工业旅游已得到充分的发展,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茅台酒厂的工业旅游的发展已粗具规模,但缺乏拳头产品,虽然有“茅台”这块品牌,但旅游业市场还不大,缺少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精品、绝品;巨大的酒业旅游资源还未深层次地开发,如酒文化的参与性、科考性、娱乐性的开发上缺少力度。景点的内涵没有更有效地反映出来,基础设施、服务条件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改善,旅游产品结构单一,造成产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这些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