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寓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寓意晏 殊
【原诗今译】
【鉴赏提示】 中国古代诗歌中,咏春的诗很多,但其中真正把春天的蓬勃与人生的健旺紧密结合起来写的并不多。这大约与中国士大夫自身的精神状态和文化心理构成有关。他们写秋天充满“萧瑟”之感,写冬天会想出“万径人踪灭”,而写春天,则满怀“伤春”“惜春”的寥落情绪。但晏殊的这首写“春愁”的诗却别有寄托,所以称之为“寓意”。 诗一开始,就直接切入了诗人“伤春”的失落感中。写自己追寻、期慕的美人却怎么也不能“再相逢”。第一句用美女所坐的“油壁香车”来借代自己的意中人,第二句则更是用隐喻的手法,将自己的追寻目标当做那飘忽不定、来去无踪的“峡云”,更形象,但也更能深切地渗入诗人的爱慕之情。表达了诗人自己在仲春的大好时节,却不能像万物勃然兴奋一样与自己的意中人畅诉心中情怀的失落之感。从形象的角度来说,此两句很像是从冯延巳一首词《鹊踏枝》的上阕化出。冯词说: “几日行云何处去? 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这里也用“行云”和“香车”来比喻和借代自己所眷恋的人。但是冯词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诉说这位女子的情郎轻薄地抛下自己到别处去了的怅怨心情。晏殊却换了个角度,说自己所追寻的美人了无踪迹地消逝了。 下来,诗人用了两个对仗句,把这种失落感以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既蕴藉含蓄,又能曲尽心意,很妙。“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已成千古名句,诗用“溶溶”来写月光,用“淡淡”来写风。这两组叠字的使用从音韵上讲有一种轻盈的音调之美,从形象上讲有着无尽的审美蕴涵。用“溶溶”来写开满梨花的院落的月光,似乎就不仅仅是月光了,而且还包含梨花盛开时的洁白与月光交相辉映所产生的暖意和芳香之感,仿佛人不仅能用眼睛看到,而且能用鼻子闻到那“溶溶”的月光。同样用“淡淡”来写“柳絮池塘”的春风,似乎也仅仅是写春风的宜人,而且柳絮飘扬所勾画出的风的形象更撩拨人心,更为俏丽、缱绻,这却是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的形象结合。诗人用对仗句写出了那迷人、醉人、沁人心脾的春的芬芳,使人感到那香特别浓郁。但是这个对仗句不仅仅写了春的浓郁,而且从诗句的综合形象中,我们也体会到了一种凄迷的感觉。这种凄迷之感同样渗入那与梨花相辉映的“溶溶月”和吹得“杨柳轻飏”的“淡淡风”之中。 这种凄迷之感实际上是诗人的一种矛盾心理的揭示:春天的美好和诗人与其思念的人之间的断绝产生了如此凄迷的内心体验。这样,春景愈芬芳、迷人,那么诗人的内心也就愈感到自己的失落是那样苦楚难消。真有“撩乱春愁如柳絮” 之感。以此种对比心理,诗人又写出了颈联的对仗句:“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这里诗人用“禁烟”既表明时令,又写出了清明节前后的思念之情,而“酒后”伤心则更是此种心情的必然。但是在这里人们会发现,这个对仗句之间只是用词上的相对,而并不构成情感上的和意义上的对仗。真正构成对仗的则是颔联与颈联之间的相对。而这恰是外在春景的浓郁与自己内心的失落所构成的对比。诗人内心的情感便从这种对比中抒发出来。 在迷朦而撩拨人心的春景之下,诗人内心却是如此凄迷、难消,便产生了一种对自己意中人的想念和眷恋,觉得自己此番难消的深婉相思也该向对方表达。但困境似无法摆脱,那倾诉衷肠的书信又往何处寄呢?末联的“鱼书欲寄何由达”,与首联的诗情正好呼应,但心情的怅恨却加深了一层。如果说首联的“不再逢”、“无迹”的失落感还是刚刚产生的话,那么此时的“无处诉衷情”却是经过苦苦寻觅之后更进一步想对眷恋的人诉说自己找她不得的苦闷了。情感在层递深化,离恨也更难忘却。在这种欲寻无路、欲诉无人的困顿中,诗人对那浓郁迷人的春天的感怀就成了一种难以尽度的漫长日子,这样才产生了“水远山长处处同”的厌烦心意。离别的怅恨已经使诗人对那山水的景物没有什么新鲜感,仿佛都成了一个模样,这个世界没有那“香车”中人,仿佛已没有什么可以眷恋的事物了。感情的发展到此也该是它的无尽的尽头了。 晏殊是一个长于写人的寂寞迟暮之感的词人、诗人。他的词和诗都风流蕴藉、温润秀洁,闲雅有情思。虽然他的这首诗写君子、美人的离恨别绪,但诗人在其中另有寄托。前人曾说过这类诗词是“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系借男女恋情写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恨。但鉴赏却没有必要穿凿附会地去解释。这里的美人完全可以指人生的某种期望、某种理想、某种圣洁情感的化身,而君子寻不到美人的离恨、失落则可以看作是人生的理想的破灭、情感的失落和人生不得完满的无限怅怨。实际上,晏殊正是写出了人生困顿的某种情感形式,正如同他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情感一样,这样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寓意”。 寓意
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生活的诗,写得凄切动人。我们知道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男女之间不能公开谈情说爱。往往是一次偶然相会便定了情,以后很难再相见,于是常常成了苦恼的初恋,甚至连书信都很难相通。诗人在这里写的不是民间男女的爱情,而是豪富人家子女的爱情。诗人是北宋名宰相,他对名门闺秀的富贵繁华生活是十分熟悉的,所以写得绮丽细致。 诗开头一句: “油壁香车不再逢”。诗人写的女子乘坐的就不是民间常见的独轮车子或小毛驴,而是油漆华美的轻便车子,而且还散发着香气。这一句还是从晚唐温庭筠的 “油壁车轻金犊肥”变化而来的。接着诗人就写这位闺秀曾经相遇的恋人,如今却像巫峡上流动的云彩那样飘忽无定,任凭她在哪里再也不会见到了。于是诗人描写她独自坐在庭院里,满树梨花,月色如水,柳絮随着晚风飘飘扬扬地飞落在池塘里。诗作情景交融,读罢,一幅妩媚动人的仕女图便展现在读者面前。像这首诗三、四两句的句法在旧诗中屡见不鲜。唐诗有“穿花蛱蝶浑浑见,点水蜻蜒款款飞”; 宋诗也有 “珠帘绣户迟迟日,柳絮梨花寂寂春”等等,都是向来被人看做潇洒闲适的名句。 从五、六句起诗人继续写闺中女子的闲愁别恨。春宵难眠,许多日子都是借酒销愁,然而等到酒醒益加感到孤单与寂寞。一转眼寒食节到了,生活更见一片空虚,山河阻隔,路途迢迢,即使写信又怎能寄得到呢?相思之苦莫过于此。这首诗最后两句与诗人在 《蝶恋花》 中的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如出一辙。“鱼书”是说杀了鲤鱼,看见肚里有书信。古诗 《饮马长城窟行》 :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诗人晏殊善于写爱情诗,他深受李义山、“西昆体”的影响。他曾写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浣溪纱》 )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 《踏莎行》 ) 等描写闺中女子惮惜春残、感伤年华的诗句,这些正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 《寓意》 的内容含义。 寓意yùyì寄托或蕴含的意思 寓意yùyì〈名〉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寓意深刻︱难以了解其中的寓意。 郁悒;喻义;寓意;愈益◉ 郁悒yùyì 形 忧闷;苦闷。〈例〉~不乐/ 心里~/ 这几天她总是~不语。〈近〉苦闷/ 忧愁/ 郁闷/ 抑郁。〈反〉高兴/ 愉快/ 快乐/ 乐观。 寓意(同)含意 文意 文意文章隐含的意思:寓意 另见:意义 意趣 意味 韵味 ☚ 文意 文章的意趣 ☛ 含意 含意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寓意 ☚ 意思1 意味 ☛ 意思2 意思2旨 谓 心意 另见:意见 想法 意图 意旨 愿望 ☚ 意思2 原意 ☛ 意思1 意思1旨 另见:意旨 意义 义理 内容 ☚ 意思1 含意 ☛ 借事物来寄托 借事物来寄托借同类事物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比物此致 ☚ 寄托思想感情 用心2 ☛ 技法 技法作文造句之法:文法 另见:技巧 叙述 比喻 夸张 ☚ 技法 措词 ☛ 主旨 主旨要略 要会 ☚ 意旨 旨意 ☛ 寓意 寓意Yuyi在工艺美术设计中,造型或是装饰采用一种比较含蓄的表现手法,反映一定的意思或内容,称其为寓意。其方法是借某种“假托”、“转喻”、“谐音”的形象来传达表意。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中,有许多是属于寓意的作品,如:造型方面的如意尊、大吉瓶。装饰方面的连年有余、五福捧寿等。 ☚ 象形 概括 ☛ 寓意yù yì明代名医喻嘉言著作《寓意草》的略称。亦代喻嘉言。《家藏心典·陆建瀛序》:“客岁诣王老师署中,遇黄公谈及医理,出所写本披读,见夫远祖长沙,近宗《寓意》。” 寓意implied meaning;moral;message;impor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