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寓意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寓意草

医案。清喻昌 (约1585—1664)撰。一卷。昌有《尚论篇》 已著录。本书成于明崇祯十六年 (1643)。全书七万一千字。集疑难治案六十二则,其中以内科杂病为主。书前有医论二篇,主张先议病,后用药,并提出较为具体的议病格式。其内容包括就诊时间、姓名、性别、年龄、住址、体型、神情、气色、语言、呼吸、发病时间、治疗经过、服药效果、目前状况、脉象、病位、病因、病机、治疗方法、选方用药以及预后判断等。可见喻氏提出的议病式,内容丰富,理、法、方、药悉备,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有崇祯十六年刊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 经元书屋刻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寓意草

医案著作。清·喻昌撰于1643年。全书收辑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疑难治案60余则。前有医论二篇,作者强调“先议病,后用药”,其“议病式”就是一份比较完整的病历格式。在治案中喻氏对病因、病情记述较详;辨证治疗,剖析明晰;并以层层设问的方式,阐明治案中的关键和疑难之点。喻氏善用古方,又有个人的见解和发挥,故本书在医案著作中有相当的影响。但不少治案只议病情而无处方。建国后有排印本。

寓意草

书名。明·喻昌(嘉言)撰于1643年,1卷。为作者自己治病的医案。共62条。其前冠以论文两篇。每一医案均阐明审证用药的道理,说明某病因某病,颇有心得。在医案著作中有相当影响。今有排印本刊行。

寓意草yùyìcǎo

医案著作。清·喻昌撰于1643 年。全书收辑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疑难治案60 余则。前有医论二篇, 强调“先议病,后用药” 及制定“议病式”。在治案中病因、病情记述较详, 辨证治疗剖析明晰, 并以层层设问的方式阐明治案中的关键和难点。作者善用古方, 又有个人的见解和发挥, 在医案著作中有相当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寓意草

《寓意草》

《寓意草》系医案医论著作。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撰。书成于明崇祯癸未(1643年)。书名含义是指该书寄寓了喻氏对医学的某些初步的见解。全书共记有喻氏医论、医案64则(一作66则)。除开首两则为医论之外,余62则为医案,共记所治患者70余人次,所治病证多为伤寒危证和内科疑难重症,治多奇中,议论纵横。开篇即倡导“定议病式”和“先议病后用药”,详列病历各项内容,突出了临床辨证要点,先议病后用药这一主张,强调识证辨证的重要性。同时,喻氏在书中的立法处方案例表明,他时时注意据理立法,并顾及用药前后的病机转归。书中对肿胀治法,立下培养(补益元气)、招纳(升纳阳气)、解散(开鬼门、洁净府)三法。治痢7案,治法各异,尤以“逆流挽舟法”治痢尤为后世乐道陈修园称此法“可补《金匮》之未逮”。此外,书中运用麦冬、阿胶、生地、人参、梨汁、竹沥之类的生津养阴药,对后世温病学派用药也有一定的影响。该书现存有明崇祯原刊本,此后的单行本和合刊本尚存有50余种左右。建国后上海卫生出版社曾予铅印(1958年)。清代光绪年间谢甘澍撰《寓意草注释》,对喻氏之说有不少阐释。

☚ 续名医类案   临证指南医案 ☛
000137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