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广惠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广惠司

元代医疗机构名称。《元史·仁宗本纪》载:“广惠司,秩正三品,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广惠司是一种阿拉伯式医院。公元1253~1259年,蒙古族军队占领“波斯”一带后,在城防军中,有许多阿拉伯卫士,他们惯于接受阿拉伯治疗方法。因此,于1270年(至元七年)设立广惠司,聘用阿拉伯医生,配制回回药物。到1290年(至元二十七年),又在大都(北京)和上都(多伦)各设回回药物院,其职能同于广惠司。广惠司和回回药物院的建立,促进了我国与阿拉伯医药理论和治疗经验的交流,丰富了我国医药学的内容。

广惠司

元代所设医药机构。世祖至元十年(1273)“改回回爱薛所立京师医药院名广惠司”。职责为“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秩正三品,置司卿、少卿、司丞等吏执掌。至治二年(1322)又拨上都、大都两“回回药物院”隶其署。

广惠司

广惠司

元官署名。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回回之为医者隶焉”。还负责治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下辖大都、上都回回药物院。至元七年(1270)始置提举,后定置司卿四员,秩正四品。属太医院。

☚ 太医署   医师 ☛
广惠司

广惠司

官署名。元代置。掌制配医药。《元史·百官志》: “广惠司,秩正三品。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至元七年 (公元1270年) 始置提举2员。十七年,增置提举1员。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 升正三品。七年,仍正五品。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 复为正三品,置卿4员,少卿、丞各2员。后定置司,卿4员,少卿2员,司丞2员,经历、知事、照磨各1员。” 所辖有: 大都、上都回回药物院,御药院,御药局,行御药局,大都惠民局,医学提举司等。”

☚ 广贮仓   广乐库 ☛
广惠司

广惠司

元代医事机构。元代至元七年(1270),太医院下设广惠司,是以阿拉伯医学为主的官方医药机构。该司聘用阿拉伯医生配制回回药物,负责修制皇帝御用的回回药物,治疗各宿的卫士和在京的平民。至元年间,广惠司又在大都 (北京)、上都 (多伦)设回回药物院,掌管回回药物。

☚ 回回药物院   太医署 ☛
广惠司

广惠司

元代专管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的机构 至元七年 (1270年) 始置,提举二员,至元十七年 (1280年) 增置一员。后又定置司卿、少卿、司丞、经历、知事、照磨等编制。著名医生爱薛曾主其事。广惠司之一部分即爱薛所立京师医药院并入。

☚ 回回药物院   保寿粹和馆 ☛

广惠司

元朝掌管医药事务的官署。掌修治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治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正三品。至元七年(1270)始置提举2员。后定置司卿4员,少卿、司丞各2员,经历、知事、照磨各1员。至元二十九年(1292),置大都(今北京)、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回回药物院2所,掌回回药物事。至治二年(1322),亦拨隶该司,设达鲁花赤1员、大使2员、副使1员。

广惠司

官署名。元置,属太医院,秩正三品。掌修制回回药物及和剂,以治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始置提举,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定置司卿四人,少卿、司丞各二人,经历、知事、照磨各一人。领大都、上都回回药物院,各设大使、副使,掌回回药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