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干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干姜0181生姜。晋语。山西榆社〖〗。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菜 > 乾䕬 > 乾薑
乾薑  gānjiāng

同乾䕬。

荤菜

荤菜

荤 焄
有辛辣气味的蔬菜:辛(荤辛)
葱:葱(~白;~花;大~) 芤 菜伯鹿胎 和事草
蒜:蒜(~苗;青~;大蒜) 葫(葫蒜)麝香草
姜:姜(~皮;干~;老~)
芫荽:香菜 胡荽
韭菜:韭(青~;黄~) 丰本 起阳草草钟乳 草中乳 懒人菜
韭菜茎:韭白
捣碎的姜蒜或韭菜:
古书上指一种香菜:蓠(江~)
(有气味的蔬菜:荤菜)

☚ 根茎类蔬菜   瓜 ☛

干姜rhizoma zingiberis

祛寒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司牧安骥集》。又名白姜、均姜。为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的根茎。去净茎叶、须根、泥沙、晒干。生用或炮用。主产四川、贵州等地。辛, 热。入心、肺、脾、肾经。功能温中逐寒, 回阳通脉。主治: ❶脾胃虚寒, 伤水起卧, 与党参、白术、炙甘草配伍, 如理中汤。
❷四肢厥冷, 与葱白、白酒、五加皮等配伍。
❸肺寒咳嗽, 与半夏、细辛、五味子、茯苓、陈皮配伍。牛、马15~30克;猪、羊3~9克。为末或煎汤灌服。阴虚有热及孕畜忌用。本品含挥发油,其中有姜烯(zingiberene)、水芹烯(phellandrene)、莰烯(camphene)、姜烯酮(sho-gaol)、姜辣素(cingerol)、姜酮(zingiberone)、龙脑(borneol)、姜醇(zingiberol)、柠檬醛(citral)等。尚含树脂、淀粉。能促进血液循环, 反射性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 使血压上升。姜辣素分解变成油状辣味成分姜烯酮和结晶性辣味成分姜酮, 能抑制硫酸铜的催吐作用, 体外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也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干姜

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白姜、均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主产四川、贵州等地。辛,热,入心、肺、脾、肾经。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消痰下气。治胃腹冷痛胀满,虚寒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煎服: 3~9g。孕妇慎服。炮姜: 温中止泻,止血。治寒性腹泻,虚寒吐血、便血,崩漏,产后瘀血腹痛。本品含挥发油,主成分为姜烯酮、α-姜黄烯 (α-curcumene)、姜烯 (Zingiberene)、6-姜辣醇、龙脑、柠檬醛等。本品能反射性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使血压上升。本品成分还可麻醉降温。

干姜

干姜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主产四川、湖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地。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单用即效,亦可与高良姜相配。
❷亡阳厥脱,肢冷脉微。每与附子相配。
❸痰饮咳喘,痰多、色白、质稀者,常配细辛、麻黄、五味子等。对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之咳喘,每多用之。干姜辛热,孕妇慎用。

☚ 肉桂   吴茱萸 ☛

干姜gān jiāng

《本草纲目》菜部第26卷干姜(330)。药名。
【基原】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
【别名】 白姜、均姜、干生姜(《本草纲目》)。
【性味】辛,热。
❶《本经》:“味辛,温。”
❷《别录》:“大热,无毒。”
❸《药性论》:“味苦辛。”
【归经】入脾、胃、肺经。
❶《本草经解》:“入肝、肺、肾经。”
❷《得配本草》:“干姜,入手少阴、足太阴经气分;炮姜,入足太阴经血分。”
【功用主治】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❶《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
❷《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❸《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
❹《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
❺《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❻《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❼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经炮则温脾燥胃。”
❽《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❾《药品化义》:“炮姜,退虚热。”
❿《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五分至一钱半钱。
【成分】干姜含挥发油2%~3.5%,油中主要成分为姜萜酮(Zingiberone),其次为β没药烯(β-Bisabol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β-倍半水芹烯(β-Sesquiphellandrene)、姜醇(Zingiberol)、d-莰烯(d-Camphene)、桉油精(Eucalyptole)、枸橼醛(Citral)、龙脑(Borneol)等。还含辛辣的姜辣醇(Gingerol)类成分。此外,尚含天冬酰胺、1-派可酯及多种氨基酸等。
【药理】
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有镇静、镇痛作用。干姜浸剂对小鼠自发运动具有抑制的倾向,能延长环己巴比妥的睡眠作用。干姜的醚提物和水提物都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具有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❷抗炎:干姜的醚提物和水提物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干姜及其挥发油成分可使幼年小鼠胸腺明显萎缩,使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
❸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给大鼠静脉注射干姜浸剂0.25 g/kg,可见一过性升压作用及继之降压作用,并能增强心房自主活动。干姜水提物及干姜挥发油灌胃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明显预防作用。
❹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干姜浸剂对应激性溃疡有抑制作用,其能抑制胃液酸度和胃液分泌。干姜醇提取物姜酚,可使鼠体外回肠明显收缩,并呈一定量效关系。干姜挥发油能非竞争性拮抗乙酰胆碱、组织胺致豚鼠体外回肠收缩的效应。
❺其他:干姜有抗缺氧、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干姜浸剂能抑制血管通透性,与半夏浸剂同用有利尿作用。干姜乙醇提取物及姜辣素和姜烯酮有显著的灭螺活性。干姜有护肝作用,6-和8-姜烯酚(1,2)具有抗过敏活性。炮姜与姜类水溶性浸出物能明显缩短小白鼠的出血时间,姜炭还同时能缩短小白鼠的凝血时间。
❼毒性:干姜水煎液250 g/kg以上给小鼠灌胃,LD50为(16.3±20)mg/kg,干姜浸剂对小鼠皮下注射LD50为33.5 mg/kg。

干姜ɡānjiānɡ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白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 Rosc. 的干燥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辛, 热。入心、肺、脾、胃、肾经。温中散寒, 回阳通脉, 温肺化饮。治胃腹冷痛、虚寒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 煎服: 3 ~ 9 克。成分参见生姜条。本品能反射性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 使血压上升。

干姜

干姜

干姜

干姜,又名白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干燥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四川、贵州等省。
本品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功能温中祛寒,温肺化饮,回阳通脉。主治脘腹冷痛、吐泻冷痢、寒饮喘咳、阳虚肢冷、脉微欲绝以及风寒湿痹等证。治疗脘腹冷痛,吐泻冷痢,可以单用,如《补缺肘后方》治卒心痛及寒痢青色,均以一味干姜研末,用温酒或米饮送服。但临床亦常配吴茱萸、高良姜等以加强温中祛寒作用。若兼中虚气弱,则须配补脾益气药,如理中汤以干姜配人参、白术、甘草,合成温中祛寒,补益脾胃之剂。痰饮停胃,干呕或吐涎沫,干姜配半夏温胃化痰,降逆止呕,如半夏干姜散; 寒热互结,胃脘痞痛,嘈杂泛酸,干姜又须配黄连、半夏等辛开苦降,开结除痞,如半夏泻心汤; 久痢伤阴,寒热错杂,便下脓血,腹中寒痛,本品则与黄连、当归、阿胶相配,可两调寒热,养阴止痢,方如《千金要方》驻车丸。治疗寒饮喘咳,痰多清稀,干姜既能温肺散寒而化痰饮,又可温脾助运消除痰饮滋生之源,标本兼顾,临床常与细辛、桂枝、茯苓、五味子等同用,共奏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功,如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用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亡阳虚脱证,本品常与附子相须为用,增强回阳救逆作用,如通脉四逆汤、干姜附子汤,均是姜附並施。故戴原礼有“附子无干姜不热”之语。干姜用于风寒湿痹,肢节冷痛,具有温通气血痹阻,驱逐寒邪外出的作用,如甘草干姜苓术汤,治寒湿着于肾之外府,腰以下冷痛沉重。此外,中阳虚寒,不能统血的崩漏以及血不归经之吐血、衄血、便血等,用干姜配伍其它止血药,也可起到温经止血作用。在外治方面,《普济方》以干姜末水调敷足心,用于赤眼涩痛,此乃上病下治之法。干姜为温中祛寒,治疗脾胃虚寒,阳虚阴盛之要药,故《本草思辨录》称其“为温中土之专药”。煎服,3~10g。因其辛热燥烈,又易散气走血,故阴虚有热,血热妄行者不宜用; 孕妇亦慎服。

☚ 肉桂   高良姜 ☛

干姜

干姜

本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willd.)Rosc.的根茎。秋季采挖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或烘干者叫干姜;未晒干者叫生姜或鲜姜。
干姜呈不规则扁平块状。旁有分叉如短指状。顶端平圆,中部有一凹形茎痕。长3~7cm,厚1~2cm。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皱纹或较粗糙,也有明显的环状节。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细小油点,质坚的有粉性,质松的则显粗糙。外层有明显的环纹。气芳香、味辛辣。
少阴人药。功能为温肉理。如《东医寿世保元》宽中汤,用本品配良姜、青皮、五灵脂、益智仁各5g等温脾止痛,治小便不利、湿病、水积、气滞、气痛、气痰、胸痛、腹痛证。

☚ 苏叶   附子 ☛

干姜

干姜

蒙古名嘎、札嘎、曼嘎、宝如嘎。为姜科植物姜(Zingber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切片,烘干。
本品性、味、功效、应用与高良姜同。

☚ 高良姜   荜拨 ☛

干姜

干姜嘎甲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味辛,性温。功能温胃逐寒,活血化瘀。主要用于胃寒,饮食不消,培根与隆的合并症,瘀血积滞。本品与藏木香、诃子、大黄等配伍,制成六味能消丸,主治食物中毒,积食不化,胃寒,胸腹肿胀,大便干燥,难产,胞衣不下。本品与碱花、硼砂、寒水石等配伍,制成加味白药丸,主治胃寒,消化不良,腹胀肠鸣,食欲不振。本品与寒水石、川木香、甘青青蓝等配伍,制成七味干姜丸,主治寒性木布病引起的饮食不消,腹胀,酸水过多。

☚ 高良姜   姜黄 ☛

干姜

干姜

干姜,维吾尔药物名赞吉比力、阿克 查西卡。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 Rosc.的根茎。原产于印度、希腊等亚洲热带地区;我国大部分省区有栽培,主产于四川、贵州、广东等省区。
本品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 cm,厚1—2 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和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室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本品性二级干热,味辛。功能生干生热,温胃消食,燥湿止泻,发散风寒,热身壮阳,祛寒止带等。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湿寒胃虚,胃纳不佳,大便稀薄,风寒感冒,腰冷阳痿,白带增多等。内服6—9 g,外用适量。本品对热性病患者,可引起咽喉肿痛,矫正药为巴旦杏油和蜂蜜。若本品缺货,可代用荜茇。本品可入蜜膏、消食膏、小丸剂、散剂、果浆剂、软膏、敷剂等制剂。
实验研究:干姜含挥发油1.2%—2.8%,油中主要成分为姜醇(zingiberol)、姜烯(zingiberene)、没药烯、a-姜黄烯、a-和B-金合欢烯、芳樟醇、桉油素等。姜的辣味成分为姜辣素(姜酚gingeol)及分解物姜酮(zingerone)、姜烯酚(shogaol)。此外尚含多种氨基酸。
本品具有:
❶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对装有隔离小胃及食道瘘的狗,用50%煎剂置于口腔中,可对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呈双相作用,最初数小时内为抑制,后则继以较长时间的兴奋。向胃内灌注25%煎剂200 ml,则呈兴奋作用。隔离小胃狗试服生姜0.1—10g,胃液分泌增加并刺激游离盐酸分泌,但胃蛋白酶对蛋的消化作用却降低,脂肪酶的作用增强。浸膏能抑制硫酸铜引起狗的呕吐,服姜汁10%—50%30 ml也有效,但5%30 ml则无效。从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油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亦有止吐效果,最小有效量为3 μg,对阿朴吗啡引起的狗呕吐及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均无效。家兔经消化道给予姜油酮可使肠管松弛,蠕动减退。生姜是祛风剂的一种,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有时断之以降低,可用于因胀气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绞痛。
❷对循环和呼吸的作用:正常人口嚼生姜1g(不咽下),可使收缩压平均升高11.2mmHg,舒张压上升14mmHg,对脉率则无显著影响。酒精提取液对麻醉猫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
❸抗菌及抗原虫作用:体外试验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对阴道滴虫有杀灭作用。
❹其他作用:蛙皮下注射、家兔静脉注射大量姜油酮,能引起中枢运动麻痹,对兔有时血压可下降。

☚ 荜茇   桂皮 ☛

干姜

dried ginger(rhizom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