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干名犯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干名犯义

中国旧制指卑幼控告尊长因而被认为触犯封建伦常道德的罪名。名指名分,义指情义。卑幼对尊长提起诉讼,为干名犯义,即为犯罪。《唐律疏议·斗讼》:“父为子天,有隐无犯,如有违失,理须谏诤,起敬起孝,无令陷罪。若有忘情违礼而故告者,绞。”明清律专立“干名犯义”条,凡子孙告祖父母、父母者,杖一百,徒三年,诬告者绞。但唐律规定:“谋反、大逆及谋叛以上,皆为不臣,故子孙告亦无罪。”即不属于“干名犯义”的情况。

干名犯义

干名犯义

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罪名。认为卑幼者控告尊长者是破坏名分,侵犯情义的罪行。《秦律》即规定:父母擅刑、髡子、奴妾,受害者不得控告;坚持上告者,则反坐告者。《唐律》进一步解释:“父为天子,有隐无犯,如有违失,理须谏诤,起敬起孝,无令陷罪。如有妄情弃礼而故作者,绞。”但又明确规定:若尊长犯有谋反、谋叛等罪行,不在此例。这一法律规定则暴露出法的本质是以强制方式维护封建纲常,巩固封建制度的。家长在家中作威作福,以私刑迫害家庭成员,政府不过问,目的是维持家长的绝对权威,为统治阶级培养顺民。一旦家长谋反、谋叛、危害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家庭成员则应该告发。从这一法律的制定和解释上,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礼教中的“礼”,不仅仅为调节人际关系而存在,更为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而存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法律在维持封建秩序方面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 代亲受刑   尊卑相犯 ☛

干名犯义

中国古代法律规定的卑幼控告尊长是触犯封建伦理道德的一种罪名。名指名分,义指情义。卑幼不依相隐律而告讦尊长为干名犯义,即为犯罪。中国古代诉讼有严格的等级名分的限制。实行的是父子相容隐的制度,绝对禁止卑幼对尊长提起诉讼。西周的法律规定,儿子不许控告父亲,“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国语·周语》)。秦律规定,父母擅刑,髡子及奴妾,为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如果当事人坚持告发,则“告者罪”。汉朝根据儒家“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禁止卑幼控告尊长,否则要予以法律制裁。而“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汉书·宣帝纪》)。唐朝法律进一步规定:“父为子天,有隐无犯,如有违失,理须谏诤,起敬起孝,无令陷罪。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唐律疏议·斗讼》)但如父祖触犯封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谋反、大逆及谋叛以上,皆为不臣,故子孙告亦无罪”。否则,就被认为“情无至孝之心,名义以之俱论,情节于兹并弃”(《名例律》)。控告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仍徒二年。唐以后,封建统治者对名分、情义等封建伦理道德更加重视。明、清律专门列有“干名犯义”条款,用以惩治此类犯罪;凡子孙告父祖者,杖一百,徒三年。诬告者,绞。干部道德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和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政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领导管理人员,在履行公职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干部道德是构成干部素质的重要内容,在干部素质的诸方面中起着基础和保证作用。干部道德的主要要求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谋求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人民的公仆;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大公无私,不以权谋私,富于自我牺牲精神;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光明磊落,公道正派,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勤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勤政为民,勇于开拓进取;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善于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与人民同甘苦,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等。干部道德因干部工作性质的不同,又有政工干部、行政干部、司法干部、民政干部、企业领导干部、乡镇企业干部、卫生干部、宣传教育干部、科技干部和军队干部道德等区别。它们既体现着干部道德共同的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的要求,又结合着自身工作的特点,有着更为具体的特殊道德要求。
干部道德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的一种,既具有一般职业道德的共同性,又有其自己的特殊性。第一,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最为广泛,涉及到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各个方面,是其他职业道德不能相比的。第二,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代表着人民行使国家赋予的各种权力,没有自己特殊的职业利益,其他行业都有自己特殊的职业利益。第三,干部道德处于社会主义道德的高层次,在各种职业道德中发挥着示范的作用。干部的职业生活是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领导的作用,他们高尚的道德也对全社会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推动着各种职业道德乃至全社会的道德进步。干部道德的特点,使其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干部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共产主义道德觉悟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

干名犯义

封建法律规定的卑幼控告尊长、触犯封建伦理纲常的犯罪行为。《唐律·斗讼律》:“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明清律专设“干名犯义”条,规定“凡子孙告祖父母、父母、妻妾告夫及夫之祖父母、父母者,杖一百,徒三年。诬告者,绞。”惟犯谋反大逆及谋叛以上罪,卑幼告发尊长不属于干名犯义之类。

干名犯义gānmíng-fànyì

〔并列〕 干,冒犯。犯,侵害。干犯名教和道义。清·李渔《奈何天·调美》:“谁想不前不后,刚刚是太老爷的同年。我家相公竟是他的年侄。这样~的事,如何做得!”
△ 用于描写冒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