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异常疾病
常染色体异常疾病是指因染色体发生异常所致的疾病。染色体从A组到G组每一个部分均可发生异常而致病。因各有其特殊征候群出现、如能详细检查新生儿,一般都可较早作出诊断,多见的有:
21-三体综合征 惯称Down综合征、也称先天性愚型或伸舌样痴呆。是常染色体异常中较为多见的一种多体综合征,1866年Langdon Down首先报道、1959年Lajeune等发现这类患者为21-三体。故得名。1971年Breg等用染色体分带技术查出此多余之染色体实为22号染色体,因惯于应用“21-三体”之名称,故在1972年巴黎会议上将G组之21及22号染色体重新编排,将原定21、22号染色体对换,定Down综合征乃为“21-三体”。
Down综合征95%为21-三体,染色体总数为47;有少数为21号染色体易位于别的染色体上、有D/G(即14/21,约占90%或15/21,约占10%)与G/G(21/21)易位,染色体总数仍为46;另有极少数为嵌合型者,即患者之染色体除有21-三体核型外,还有其他核型的细胞株(正常或不正常的) 并存。其父母大多为正常核型。若亲代之一是“易位携带者”则有遗传性。
临床常表现为出生时身长体重均低于正常,颅骨扁平、缺乏正常枕骨粗隆、鼻根至蝶鞍间距小于正常,前额略凸、骨缝宽大而迟闭、鼻梁、眼眶嵴及颌骨平坦构成典型的面部轮廓,眼距宽、眼裂小、外眼角上翘、内眦赘皮、斜视,虹膜发育不良、晶体混浊、有白内障; 上腭短小,有兔唇、裂腭、经常张口、伸舌,流涎,耳小,位低、招风状; 出牙晚、缺恒齿、牙釉质发育不全、胸骨柄有多个骨化中心,髋臼角与髂骨角低于正常;手指短、第五指内弯、足第1、2趾分开,其他可呈蹼状,缺指(趾)、多指(趾)、并指(趾)等手足畸形; 通关手、双侧高位轴三射,拇趾球部胫侧弓纹、手指尺箕多,第三指间箕发生率高。皮肤干燥、弹性差,色白。头发软、易秃;脑发育障碍,智力低,幼时活动能力即差,如仰头、开始坐、走、说话等均较迟; 肌张力低、四肢关节柔软易曲;其他尚可有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膈缺损)、十二指肠狭窄、梗阻、膈疝、脐疝等。易患呼吸道感染及急性白血病(常为患者天折之因素)。女性大都可生育、男性则不能。患者除有特殊面容外,其他特征并非都存在,某些病例头面部之特征随年龄增长而消失、但智力发育不良则随年龄增长而更明显。临床诊断最好能观察数月或经染色体检查后再确诊。据报道Down综合征患者平均出生率约占总人口的1/4000左右。因出生时常未作出诊断以及患该病之新生儿死亡率高,故实际发生率可更高。多数患者与母亲分娩年龄有关,母亲年龄小于30岁、其发生率约0.6‰;在45岁以上者、约为25‰; 但易位型病例与母亲年龄无关,一般再现率为1~2%。母亲30岁以下即生育过Down综合征病儿者,再现率较随机的增大40倍。父母之一为21-三体嵌合型,再现率也明显增加。故这些母亲再孕时应作羊膜腔穿刺,进行脱落细胞培养作染色体核型分析,即可作出诊断,并终止妊娠,以减少21三体患儿之出生率。对已出生之Down综合征患儿要多关心多教导。
13-三体综合征 又称Patau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染色体三体综合征,1657年眼科专家Bartholin描述过,1960年Patau等确定此症,故名。1965年Yunis等鉴出此症为常染色体第13号三体,故称为13-三体综合征。
13-三体除单纯型外,还有D/D、D/E、D/C之易位型。偶有13-三体正常核型与13-三体嵌合型,发生率占新生儿的1/5000~7000,无性别差异、70%死于产后三个月内。本症的发生与母亲高龄有关,40%大于35岁。
13-三体胎儿产前生长无异常、但发育畸形十分严重而程度各不相同,出生后常见兔唇、裂腭、眼的缺陷如小眼或无眼球、耳廓变形、低位,前胸发育不良,额叶不分,缺乏外嗅叶、耳聋、严重智力减退、脑电图不规则,肌肉张力强弱不一、有小抽搐,多指(趾)、并指(趾)、指甲狭、过凸、屈指、心脏缺陷及结肠回转不全,男性儿常有尿道下裂、隐睾;女性则有双角子宫等。皮嵴发育不全。高位轴三射、通关手、白细胞中细胞核有异常突起,血红蛋白成熟迟缓、缺乏血红蛋白A2(HbA2) 及碳脱水酶。本症应与无染色体异常而有面部正中部位及前脑严重缺陷之患儿鉴别。
患儿较难喂养、能存活达三岁者少于5%。13-三体家庭中再现率约1/3500,比一般群体高。亲代中有D组易位的染色体、子代受累的发生率也高,故应早期诊断预防患儿的出生。
18-三体综合征 又称Edward综合征,因1960年Ed-ward等报告一女孩为17-三体异常而得名。同年Patau等报告18-三体患者,1964年Yunis用放射自身显影证实这类患者有18-三体。至1978年已报道数百例。
18-三体除单纯型外,尚有双三体如18-三体及XXX、XXY或21-三体与正常细胞株并存的嵌合型及与D组或E组染色体易位之易位型。父母也有平衡易位携带者。发生率占新生儿的1/3500~7000,女性比男性多三倍且较易存活。多数于产后六个月内死亡,与出生时母亲高龄有关,52%发生于年龄大于35岁者。
患儿在胎内体重低于正常,产时羊水过多、胎盘小、脐动脉只一条,低龄儿状。婴儿外表无畸形、细查之则有多处缺陷、如脸面小,小颌、小眼、低位或畸形耳。骨胳比例失常,枕骨凸出、胸骨短、骨盆小、掌指骨排列畸形; 手指屈曲、食指压于第三指上,第五指压于第四指上、指甲小、摇椅底形足;肌张力新生儿时期低,以后过高,使腿外转受限;眼睑下垂、横膈薄、膈疝、室间隔缺损、马蹄形肾、皮肤斑点多、通关手、指纹有6~10个呈低弓形;男性有隐睾、女性阴蒂肥大;智力及生长发育均差。
诊断需根据染色体检查,并需与多发畸形综合征鉴别,后者无短胸骨、室间隔缺陷及皮嵴低弓形。单纯型的18-三体并非亲代染色体异常所致、再现率很低、如亲代为易位型携带者再现率明显增高、婴儿存活率低,多数于产后六个月内死亡10%可活至一岁。
7-三体综合征 惯称猫眼综合征(cat eye Syndnome)1965年Schachenmann首次报告,该病例多一个亚中着丝点短臂上有随体、祗有G组染色体一半大小之染色体、状似ph。近年来证实此额外染色体来自第7号染色体。报道病例极少。患者有特殊面容、两眼间距宽、眼裂外侧向下、虹膜有较低的垂直缺损如猫眼状、还常有肛门闭锁伴直肠膀胱瘘、耳前瘘孔、脐疝、肾畸形等、智力发育不一。有报告在家系调查中表型正常之亲属为嵌合型的。
18-长臂缺损综合征 1964年DeGrouchy等首先报道,至今报道不多,患者出生时与母亲年龄大小无关、这类易位型罕见。
患儿足月出生、体重正常、小头、眼距宽、斜视、眼球震颤、眼底异常(板状眼盘、葡萄肿)内眦赘皮、高腭或裂腭、鱼形嘴、耳道狭窄或闭塞、指趾弯曲、足畸形(趾异位附着)心脏器质性病变与生殖道畸形、斗状指印发生率高,其生存率佳、但长大后智力发育障碍、身材矮小。
18-短臂缺损综合征 1963年DeGnouchy等首先报道系18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所致,至今报道也不多,女性多于男性(2:1)患儿出生时与母亲高龄有关。这类易位型常见。
临床表现主要为智力障碍、身材矮小,其他头面部略有异常如眼距宽、斜视、眼睑下垂、内眦赘皮、鼻梁低、嘴角下斜、龋齿、小颌、大招风耳、颈短有时有蹼颈及手足缺陷等。
18-环形综合征 1969年Cenani等首先报道。系18号染色体在形成环形过程时、部分长臂及短臂缺失所致。临床表现与18p-及18q-相似。主要表现为发育障碍、小头、眼间距宽、内眦赘皮、高腭或裂腭、嘴角下斜、低位耳、斗状指印发生率高及免疫球蛋白A(IgA)缺乏。
5-短臂缺损综合征 又称猫叫综合征,因患者哭声似猫叫而得名。1963年Lejeune等首先报道,系第五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所致。
本症除单纯性5p-外,也有易位型即易位至第3,4号,E、D或G组染色体者,另有正常核型/5p一之嵌合型病例。发生率较低,约占新生儿的1/5000~10000,女性多于男性(3:2),患儿出生时与母亲之年龄大小无关。
大多病例在宫内及产后一般生长较差。小头。由于大脑病变或喉局部发育不良、幼时哭声似猫叫、随着年龄增长、有的患者哭声会完全正常但智力低下,头面特殊、满月脸、眼距宽、眼裂与先天愚型相反、外角向下、内眦赘皮、斜视、屈光不正、视网膜血管屈曲、有白内障、单侧性弱视、眼萎缩、阔鼻梁、小颌、牙齿排列不齐、耳廓小、低位。肌肉发育差、步伐蹒跚、有的甚至不会走路、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高、泌尿生殖道畸形极少、女性能行经、常有腹股沟疝、通关手。
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之多少与临床表现之严重程度不成正比。而5号染色体环形变亦可发生猫叫综合征。易位型可为亲代携带者所遗传,母体为嵌合型者有生5p-后代的。亲代为5p-易位型携带者或嵌合体者、有病子代的发生率增高、再现率不详。
4-短臂缺损综合征 又称Wolf综合征,1965年Wolf等报告一患儿有猫叫综合征之临床体征而无猫叫之哭声、是一种第4号染色体短臂缺失之综合征,故名。发生率很低,男女发病近似、死亡率很高。尚未见有易位型者。
临床表现与猫叫综合征相似点: 产前产后生长发育不良、智力差、小头、小颌、眼裂外角向下、斜视、内眦赘皮、心脏缺陷发病率高、通关手。与猫叫综合征不相同点: 缺乏猫叫之哭声、头皮缺陷、裂腭、眉间区及鼻根部宽阔、鱼形嘴、骶骨凹陷、手足指趾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如隐睾、尿道下裂、外阴异常、子宫及卵巢发育不良等,肌张力低、稍长大张力可以正常,但可发生抽搐严重,用抗痉药物无效。皮嵴发育不良总数低、通关手。再现率不详。
21-部分缺损综合征 又称逆相“先天愚型”的G1缺损综合征(Antimongolism Syndrome),是21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即21p-或21q-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智力与生长发育障碍、小头、眼睑下垂、眼裂与先天愚型相反、外角向下。有白内障、高鼻梁、小颌、腭弓高、大而低位耳、指、趾异常、指甲发育不良、尿道下裂、隐睾。心血管、肾脏、胃肠道(幽门狭窄)及骨胳畸形。血小板减少与高位轴三射(在七位)。父母为正常核型。
1-环形综合征 为1号染色体呈环形所致综合征。1964年Gordon等首先发现。患者智力低、身材矮小、小头、耳大而低位、口角向上翘,四肢肌肉瘦弱、无其他先天性畸形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