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布列斯特和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布列斯特和约 即《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苏维埃俄国同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于1918年3月3日在俄国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城(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十月革命胜利后,为集中力量巩固苏维埃政权,必须摆脱帝国主义战争,于是采取妥协政策,与德国等国签订了和约。按照条约,苏俄国家丧失了10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付出巨额赔款。但赢得了和平喘息时机,这为巩固政权、建立红军和后来战胜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创造了条件。德国战败后,苏俄于1918年11月13日宣布废除这个条约。 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即《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是德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苏维埃俄国的“屈辱性和约”。为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集中力量对付国内外的种种困难,而不得不采取暂时退却的策略。经过多次谈判,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4国在白俄罗斯境内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签约,称《布列斯特和约》。 ☚ 万国红十字会公约 凡尔赛和约 ☛ 布列斯特和约Peace Treaty of Brest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在俄国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签订。《和约》的主要内容是:俄国放弃波兰、立陶宛、库尔兰、里夫兰和爱沙尼亚;在高加索地区,俄军要撤出卞尔斯、阿尔达双和巴统,还撤出芬兰、阿兰群岛以及乌克兰,承认芬兰、乌克兰为独立国家。此外,俄国军队应完全复员。 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Buliesite heyue即《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苏维埃俄国和德国及其同盟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于1918年3月在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苏俄政府在多次向协约国各政府提出关于共同与同盟国和谈的建议被拒绝后,于1917年12月15日与德国签订了为期28天的停战协定。12月23日开始正式和谈。1918年1月18日,德方提出了苛刻的“和平”条件。布尔什维克党党内在是否签订和约问题上意见分歧。以布哈林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反对缔结和约,主张对国际帝国主义宣布进行革命战争。托洛茨基主张“不战不和”。列宁权衡国内和国际形势,主张接受德方条件,以便得到喘息时间,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同参加和谈的苏俄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商定,拖延谈判到德方提出最后通牒为止,然后立即签订和约。1918年2月9—10日,德方以最后通牒口气要求苏俄立即接受德方条件。2月10日,托洛茨基违背同列宁的约定,书面声明苏俄宣布停止战争,复员军队,但拒绝签约,随即退出谈判。德军以此为借口,于2月18日发起全线进攻。在十分危急的形势下,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经过激烈争论,终于在2月23日以多数票通过了签约的决议。3月3日,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签订了和约。和约共14条,另有一些附件。主要内容是:双方终止战争状态;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以及部分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地区的管辖,它们的未来结构将由德奥政府确定;苏俄从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撤军,由德军进驻;承认芬兰、乌克兰为独立国(实为德国附属国),俄军立即撤离;俄国军队全面复员。同年8月27日在柏林签订的补充条款中,规定苏俄要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赔偿。1918年3月14日,全俄苏维埃第四次非常代表大会批准了和约。和约对苏俄来说是一个非常苛刻的掠夺性的条约,它使苏维埃国家失去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列宁称它为“不幸的和约”。但这是在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不利条件下,为摆脱战争和巩固苏维埃政权而采取的暂时退却的革命妥协策略。它使苏俄赢得了和平喘息时间来积蓄力量,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红军。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威廉二世的政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随即在11月13日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 ☚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苏维埃国内战争 ☛ 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Bulie site heyue即《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及其同盟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多次向协约国提出共同与同盟国和谈的建议遭到拒绝,于1917年12月23日与德国开始正式和谈。德方提出了苛刻的“和平”条件,布尔什维克党党内就是否签订和约问题意见分歧。以布哈林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反对缔约,主张对国际帝国主义进行革命战争。托洛茨基主张“不战不和”。列宁主张接受德方条件,以便得到喘息时间,巩固苏维埃政权,未能得到党内多数支持。1918年2月9—10日,德方以最后通牒口气要求苏联立即接受德方条件。托洛茨基声明苏俄宣布停止战争,复员军队,但拒绝签约,随即退出谈判。德军以此为借口,于2月18日发起全线进攻。在这种危急的形势下,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经过激烈争论,终于在2月23日通过了签约的决议。3月3日,和约签订。主要内容是:双方终止战争状态;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以及部分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地区的管辖,它们的未来结构将由德奥政府决定;苏俄从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撤军,由德军进驻;承认芬兰、乌克兰为独立国(实为德国附属国),俄军立即撤离;俄国军队全面复员。3月14日,全俄苏维埃第四次非常代表大会批准了和约。同年8月27日在柏林签订的补充条款中,规定苏俄要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赔偿。和约对苏俄来说是一个非常苛刻的掠夺性的条约,使苏维埃国家失去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在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不利条件下,苏维埃政权通过暂时退却的革命妥协,它赢得了和平喘息时间来积蓄力量,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革命。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苏俄宣布废除该和约。 ☚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苏维埃国内战争 ☛ 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与德、奥匈、保、土四国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签订的条约。这个和约虽然要使苏俄当时有所损失,但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后来击溃白卫军与帝国主义干涉创造了条件。同年11月德国战败后,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立即宣布废除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即《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和政府决定摆脱帝国主义战争,与德国及其盟国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 签订和约。苏俄政府于1917年12月5日同德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开始和平谈判。次年2月10日,苏俄代表团首席代表托洛茨基违抗列宁指示,拒绝签订和约。德军借机大举进逼彼得格勒。为了保住革命成果,苏俄于3月3日在德国提出的苛刻条约上签字。依约苏俄丧失了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付出巨额赔款,但是赢得了和平喘息时间调整经济,建立红军,为击溃帝国主义干涉和白卫军叛乱创造了条件。1918年11月13日,苏俄政府利用德国在大战中的失败宣布废除此约。 ☚ 列宁 苏俄国内战争 ☛ 布列斯特和约Peace Treaty of Brest-Litovsk(1918)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