巿读音f·u(ˊ),为u韵目,属u—ü韵部。分物切,入,物韵。 ❶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边的一种服饰,古称蔽膝,相当于今之围腰。 上一条: 鵩 下一条: 芾 巿fú同“黻” [fú] same as “黻” [fú] 巿(fú)“ ,韠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巿以象之。天子朱巿,诸侯赤巿,大夫葱衡。从巾,象连带之形。凡巿之属皆从巿。 ,篆文巿。从韦,从犮。臣铉等曰:今俗作绂。”(分勿切) 徐锴《系传》:“以韦为之也。《诗》曰:‘三百赤巿。’《易》曰:‘朱巿方来。’多用此字也。”张舜徽云:“今《诗·曹风·侯人》篇作‘三百赤芾’,乃于巿上加艸,后人所益也。今《易》困卦作‘朱绂方来’,乃从糸从犮,则由巿之篆体韍,变韦为糸耳。皆后出俗体也。”[1] 金文作 ,与《说文》形体基本一致。金文或加“攴”作 。巿的构形从一,从巾,象大巾上的博带。义为祭服的蔽膝,“韍”的本字。柳鼎:“易(赐)女(汝)赤巿、幽黄、攸勒。”[2]文献作芾、绂、韍、黻、绋、茀等。段玉裁注:“郑注《礼》曰:‘古者佃渔而食之,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后王易之以布帛,而独存其蔽前者,不忘本也。’……(从巾,象连带之形)谓一也。”可见,“韠”就是蔽膝。今之所谓腰围裙,应是巿之遗制。“葱衡”义为青颜色的玉衡。 巿部只有一个属字。 巿 ☚ 巿部 帛部 ☛ 巿 (fú)古“韍”字,俗作“紱”。分勿切。韠也。从巾,象連帶之形。 【按】韠,音bì,即韠膝,一種古人用來遮蔽身前的皮製服飾。 巿 ☚ 割 曰 ☛ 0000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