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峒读音t·ong(ˊ),为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徒红切,平,东韵。 上一条: 垌 下一条: 峝 峒读音d·ong(ˋ),为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徒弄切,去,送韵。 上一条: 挏 下一条: 恫 ![]() ![]() 峒dòng山洞(多用于地名) 峒*峝tóng见450页“崆(kōng)峒”。 峒tóng见286页“崆峒”。 峒(一)dòng (二)tóng【辨形】右是同。9画。形声。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山部 > 巖穴 > 峒 峒 dòng 亦作“峝”。山洞。唐·柳宗元《南省轉牒欲具江國圖令盡通風俗故事》詩:“椎髻老人難借問,黄茆深峒敢留連。”《集韻·去送》:“峒,山穴。”清·顧圖河《諸葛銅鼓》詩:“至今銅鼓散山谷,峝户流傳尚誇侈。” 峒*△峝E1BC 山洞 山洞岫(山岫) 崆(崆洞) 峒 硐 岩穴 岩岫 岩洞 岩堀 岩堂 岩窟 岩窦 山穴 峦穴 嵌岩 另见:洞穴 山 空 ☚ 洞穴 距离 ☛ 峒解放前海南岛黎族的一种社会政治组织。黎语称作“贡”。峒一般由两个以上的自然村组成。峒有大小之分,大峒包括若干小峒。峒有固定的地域,峒与峒之间有森严的疆界,互不侵犯。推举长辈或能说会道者担任“峒头”,处理全峒的事务。另外,峒也是对广西、贵州部分地区的壮、苗、侗、瑶等民族聚居的地名的泛称。 峒❶黎语称“贡”。解放前海南岛黎族的政治组织名。各峒有固定的地域,以山岭、河流等为界。大峒包括若干小峒。“峒头”有处理全峒事务之权。 峒峝㊀ dong 山洞,石洞。㊁ tong 崆峒。(1)山名,在甘肃省。(2)岛名,在山东。 峒dònɡ❶ (山洞) cave;cavern 峒[峝]tónɡ(山名用字) a word used in a mountain name: 崆 ~ Mount Kongtong 峒唐宋以来壮、侗、苗、黎等民族的社会组织形式。亦作洞、溪洞。壮语称“洛”、 “弄”或“垅”,侗语称“甘”,黎语称“贡”。原意是以河流、山岭为自然界限的峒场,有固定地域。唐宋时壮族有“黄峒”、“侬峒”、“韦峒”,多为一姓聚族而居,以姓氏冠之。苗族集中的峒场称“苗洞”。侗族有“十洞”、“八洞”之称。最早可能是氏族居住之所,后为农村公社的组织形式。唐宋时期为羁縻制度下一级组织,其土官称“知峒”;元明清时期为土司的一级组织,土官称“长官司”、“副长官司”。直到解放前,黎族仍存在“洞”的政治组织名称,一大峒包括若干小峒,峒有峒首,或称峒主、峒官。民国时演变为乡、村长。侗族则保存有“洞款”,置“款首”管理之。峒中居民称“峒民”,或“峒丁”。 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