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喬木 > 山桑 山桑 shānsāng 亦稱“檿”。桑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尖而長,表面粗糙,背面有短柔毛,常深裂。耐寒力强,果深紅色。喜生於向陽山坡及丘阜。用途同桑。因其多生於山林,尚無栽培者,故稱山桑。分佈於河北、山西、江蘇等省。《書·禹貢》:“厥篚檿絲。”孔傳:“檿桑蠶絲,中琴瑟弦。”《詩·大雅·皇矣》:“攘之剔之,其檿其柘。”毛傳:“檿,山桑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桑》:“桑有數種……山桑,葉尖而長。以子種者,不若壓條而分者。” 山桑Morus bombycis Koidz.,桑科,桑属。落叶乔木。原产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日本栽培多,日本的剑持桑属此种。枝条直立。皮色黄褐或赤褐为主。叶身多裂叶,少全叶或与裂叶混生,叶面稍粗糙,叶尖尾状,叶色浓绿。雌花柱长,密生小突起,椹紫黑色。发芽较早,叶成熟快,一般是早生品种。耐寒性强,易发生萎缩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