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秧歌
山东各地都有自己的秧歌,风格多种多样,多在大年期间表演。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最有影响,并称“山东三大秧歌”。鼓子秧歌流行于黄河下游的信阳、商河、惠民、无棣等县,其风格与黄河中游的陕、甘、晋等地的锣鼓一脉相承。角色主要有伞、鼓、棒、花、丑五种,道具有绸伞、圆形鼓、双棒、绸巾等。队形讲究对称,以圆形为中心,千变万化,有的多达二三百人,场面极为壮观。胶州秧歌相传起源于胶州城北部的东小屯村。角色只有10个,又舞蹈,又演戏。演戏之前先跑场,即打开场子吸引观众的舞蹈,戏剧演出俗称“本戏”,有“大离别”、“说媒”等。海阳大秧歌流行于胶东半岛的海阳、莱阳、乳山等。因在舞蹈中加入了武术的套路,故又称“大架秧歌”。整个舞队由单人舞、双人舞、多人舞组成。主要演出形式共6种:串街、进村、耍大场、跑阵势、演场、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