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屏边苗族自治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屏边苗族自治县

县级民族自治地方。成立于1963年7月1日。位于云南省南部。县政府驻玉屏镇,总面积1850平方公里。总人口199800人,居民有苗、汉、彝、瑶、壮等族。多系山区,无平坝,气候湿热,南溪河流贯。产稻、玉米、薯类、花生、大麻,以及各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水果丰富。富森林及水力资源,特产重娄、大黄虅、马钱子等名贵药材。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教卫生事业相应得到迅速发展。

屏边苗族自治县

1963年7月1日建立。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南部。自治县人民政府驻玉屏镇。原名靖边县, 1933年改屏边县。居民有苗、汉彝、瑶、壮等族。多系山区,无平坝,气候湿热。南溪河流贯。产稻、玉米、薯类、花生、大麻,以及各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水果丰富。富森林及水力资源,特产重娄、大黄藤、马钱子等名贵药材。解放后办有农机、制茶、制药、印刷、发电等工厂。昆河铁路纵贯境内。

屏边苗族自治县

位于云南省南部。1963年7月1日成立。自治县人民政府驻玉屏镇。原名靖边县,1933年改为屏边县。总面积1906km2。辖7个乡、1个镇、77个行政村。居民有汉、苗、壮、彝、瑶等5个民族。总人口14.42万(200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87万,占总人口的61.51%。境内有2000多座山峰,4000条深谷。主要河流有4条。有林地面积4.3万hm2。野生动物1160余种,鸟类400多种,植物资源1000种。金属矿石和非金属矿有10多种。农产品以稻谷、玉米、花生、大麻等5种为主。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2.9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29元;工农业总产值2.20亿元,人均工农业总产值2481元;粮食总产量55776t,人均粮食产量629kg;农民人均纯收入796元;地方财政收入1605万元。公路通车里程913km。各类学校共有校舍面积136216m2,在校生25095人。广播覆盖率74.6%,电视覆盖率76.2%。

屏边苗族自治县

屏边苗族自治县

位于红河州东南部。土地面积1855.38平方公里,东面与文山、马关两县隔河相望,南、西南与河口县接壤,西、西北与蒙自县毗邻,西南与个旧市相连。
屏边汉代属牂牁郡进桑县。明代属临安府,清代属开化府。1913年设立靖边行政委员,1933年建县时,改名为屏边县。1950年隶属蒙自专区,1957年隶属红河州。1958年设立屏边苗族自治县,1960年并入河口县,1962年又分置屏边、河口两县,仍隶属红河州。
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全县重峦叠嶂。沟谷纵横。海拔2590米的巴巴坡是全县最高点。154米的三岔河谷地为最低点,相对高差2436米。气候属于低纬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类型。多年平均气温16.5℃,一年之内最高气温30.9℃,最低1.3℃。无霜期334天以上。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年均降雨量1645毫米,日照1555小时,风向稳定,风速小。
大围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屏边县境内,由大围山片区、滇越铁路屏边境内一线和新现河一线,一片两线19个景点组成,面积约50余平方公里。景观以较完整的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生物物种多样性,珍稀濒危动植物景观资源为主体。景区有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矮林、竹林以及次生林等多种植被类型以及18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和27种珍稀濒危植物。
全县有人工营造林35.32万亩,天然林46万亩,经济林11万亩,竹林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8.9%。木材蓄积量400多万立方米。除拥有温带、热带的一般树种外,还有树蕨、长蕊木兰、马尾树、毛坡垒、鸡毛松、木莲等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珍稀树种25种。林中生长着各种菌类、兰花。栖息着懒猴、穿山甲、云豹、巨蜥、猕猴、蛤蚧、原鸡、白鹇、蟒蛇、甲鱼等珍禽异兽和一些水生动物。
矿产资源丰富。地处哀牢山系有色金属矿带,主要矿藏有煤、铁、大理石、云母、铝、锑、钨等。

☚ 泸西县   河口县 ☛
000197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