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性接触性皮炎
皮肤或粘膜接触外界物质引起迟发变态反应而形成的皮炎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常见病,占皮肤科急诊中的首位。
病因和发病机理 仅发生于少数人,常是一种无关因子引起,多属于低分子化合物,为半抗原,与表皮细胞的蛋白质结合才具有抗原性。这些物质包括生漆、长春花藤,羊毛,昆虫分泌物,染料,橡胶,农药,化妆品以及外用药物如重金属等。皮炎的轻重程度与物质的致敏性和患者的敏感性有关。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属于细胞介导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当皮肤初次接触变应原后,随即同表皮内的吞噬细胞,郎罕细胞结合,形成了接触性抗原,郎罕细胞随即增殖,并游走到真皮淋巴管,再循环到局部淋巴结,把接触性抗原带给T淋巴细胞,致敏T淋巴细胞再次接触抗原后,就被活化,释放淋巴因子,使局部发生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渗出和水肿。淋巴毒素使表皮细胞损伤,出现坏死。上述皮炎一般发生在再次接触抗原后的第12~48h左右。
临床表现 皮炎主要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如面,手,前臂,小腿等处。皮炎按轻重表现为红斑,丘疹,重者为疱疹,大疱,局部水肿。疤破后呈现糜烂,渗液,结痂。皮损边缘清楚,多与接触部位相一致。自觉症状为瘙痒及灼热感。有时在接触部位附近或者身体其他部位也可发生相同的皮炎,这可能是由于搔抓,洗擦或者是由于致敏的T淋巴细胞移动到其他皮肤使该处皮肤致敏有关。根据接触外界物质的历史,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皮炎,去除接触物能迅速痊愈即可诊断。对于不能确定致敏物的患者可以用斑贴试验找出致敏物,斑贴试验阳性可以肯定诊断。应与原发性接触性皮炎相鉴别。
治疗 首先是去除病因,用清水冲洗,或用消毒过的植物油擦净皮炎部位,以除去皮肤上的接触物。红斑、丘疹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霜剂; 水疱渗液则须抽出疱液用高锰酸钾液或次醋酸铝溶液冷湿敷,每日1~2次,每次20min以上,再用硼锌糊或40%氧化锌油。继发感染可外用雷凡奴尔糊剂。由于接触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应激性高,易于过敏,应避免有刺激性的药物。全身治疗包括内服抗组胺类药物,维生素C,钙片等。皮炎泛发全身时可内服强的松。皮损好转后应避免接触同样的接触物,以免再次发生皮炎。一般来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避免再接触致敏物即可。有时由于职业或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致敏物质,则须采用防护软膏或霜剂,喷膜或戴橡皮手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