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女,1867—1934Marie Sklodow ka Curie
居里夫人 波兰裔法籍物理学家、化学家。生于华沙的中学教师家庭。1883年毕业于华沙女子中学,1891年入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先后获物理学和数学硕士学位。1895年同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结婚。1896年始,对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的铀盐放射性现象的原因进行研究,次年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元素。1902年从矿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镭盐。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居里去世后,她接替其丈夫在巴黎大学的教授职位,并继续进行放射性的研究。1910年分离出金属镭,测定出它的原子量,并出版名著《论放射》。次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并被任命领导镭学研究院放射学实验室的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研究X射线,应用X光设备,以救治伤员。1922年被推荐为国际文化协作委员会的名誉委员。后患恶性白血病逝世。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1934法籍波兰物理学家。生于华沙。1891年到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获索邦奖学金。在极困苦的条件下学习。1893年和1894年以优异成绩获物理学、数学证书。1895年与物理学家P.居里结婚。他们利用居里兄弟发明的静电计,测定铀混合物的射线能量。对A.H.贝克勒尔1896年发现的铀盐放射很感兴趣,全力对沥青铀矿进行研究,在1898年7月发现了钋,同年12月发现了镭,她所开创的用放射性进行化学分离与分析的方法奠定了放射化学的基础。因为他们的发现,夫妇共同获得多种奖励,其中包括和贝克勒尔分享的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夫妇竭力避免抛头露面和“赚钱的买卖”,过着俭仆幸福的生活,1906年P.居里死于交通事故。她接替丈夫在索邦大学的教授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理学院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最重要的著作《放射性》出版。同年在A.L.德比埃的协作下,提练出22毫克金属态的纯粹的镭。1911年第二次获诺贝尔化学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和她的女儿I.居里一起,从事利用X射线为伤员进行医疗诊断的工作。战后任1914年她创建的巴黎镭研究所主任。1920年居里基金会的创立又使她发展了镭在医学上的应用。1922年由于她在放射性物质的化学及其在医学上的贡献被选为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得了恶性贫血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逝世。著作有《皮埃尔·居里》、《作品集》等。 ☚ 歇丽·基辛格 玛利亚·蒙占梭利 ☛ 居里夫人1867—1934Marie Sklodowska Curie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姓斯可罗多夫斯卡。1891年去巴黎大学学习。1895年与比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对柏克勒尔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因此,1903年居里夫妇与柏克勒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居里逝世后,因提炼出纯氯化镭、分析出纯镭元素等研究成就,1911年再次获诺贝尔化学奖。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研究》等。其科技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一)勤奋、刻苦。她和丈夫在提炼镭的过程中,既没有钱、助手,又没有合格的实验室,在一个阴暗潮湿的贮藏室里工作了四年。终于从数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镭。她说:“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作了我能作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居里夫人传》第250页,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二)谦虚谨慎。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奖金后,拒绝为他们举行宴会,拒绝接见来访。她对一个访问她的美国记者说:“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同上书,第205页)爱因斯坦称她是“不为荣誉所颠倒的人”。(三)终身拒绝财富。居里夫妇尽管生活很困难,但提炼出镭后,并没有申请专利,毫无保留地公开了炼镭技术。领到诺贝尔奖金后,用它购买公债,分赠亲友,资助穷苦学生。美国人民向居里夫人赠送价值10万美元的1克镭,她坚持要在文件上写明:这镭永远属于科学,不归她个人,也不能在她死后成为女儿们的财产。她说:“没有人应该由镭致富,镭是一种元素,它是属于全世界的。”(同上书,第294页)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品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37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版)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1934Julifuren M.Curie法国物理学家及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华沙。1891年去巴黎大学学习物理学与数学,毕业时以优异成绩名列前茅。1895年与法国化学家皮埃尔·居里结婚。1896年,居里夫妇开始共同研究放射性物质。1898年7月,他们发现了钋,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后来,他们又从8t沥青铀矿中分离得到了1g纯氯化镭。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去世,居里夫人独立研究,于1910年分离出纯金属镭。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居里夫人出入野战医院,帮助装备X射线机,并向医务人员讲授新设备的使用知识。由于长期受到射线伤害,1920年后她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并得了白血症。1934年7月4日不幸去世。数月后,她的女儿伊兰·居里及女婿约里奥·居里宣布发现了人造放射性元素。由于钋及镭的发现,居里夫妇与另一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居里夫人对镭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所作出的贡献,又获得了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妇的生活并不富裕,利用镭的放射性来治疗癌症,本可使他们获利致富,但他们拒绝申请专利而公诸于世,以造福人类,体现了一个科学家的高尚品质。 ☚ 维尔纳 格林尼亚 ☛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1934Julifuren法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原籍波兰,出生在一个小学教师家庭。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尽管她的成绩优异,也还是不能实现她继续求学的理想,16岁就不得不自己出外谋生了。在她任家庭教师的6年中,尽管感情上遇到一些挫折、生活条件也不尽人意,但玛丽亚从未放弃自己的学习, 终于在父亲的支持下, 得到了到巴黎求学的机会。在巴黎大学求学期间,玛丽亚的生活异常艰辛,但她从不计较这些,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在实验室里、课堂上。艰苦的生活、道路的坎坷,培养了她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而这些在她以后发现放射性元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科学史上很难再找出一种发现,象发现镭那样,需要花费那么多艰难而繁重的劳动,除了才华以外,它还需要吃苦耐劳,而居里夫人比别人更具备这种素质。她是学者、是技师、也是工人,所以居里夫人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很必然的事情。 居里夫人小时候,祖国曾一度沦陷,但她始终把波兰作为她唯一的祖国母亲,为了表示她对祖国的热爱,特意把她们夫妇经过几年研究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1910年, 居里夫人提炼出了一克纯镭后, 她本可以申请发明专利,这意味着巨额金钱,舒适生活。但她没有这样做,她认为应用此造福于人类。于是居里夫人把这一克镭捐助给法国镭学研究院, 用来治疗癌症病人了。可当美国妇女界为了帮助居里夫人进行研究,赠给她一克镭时,居里夫人立即履行法律手续,把镭赠予巴黎实验室,拒绝作为个人财产。这是她“把一生献给科学”,不爱慕金钱、虚荣的具体表现,由于居里夫人科学研究的卓越成就,人民给予了她崇高的荣誉。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妇女, 也是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 ☚ 莱特兄弟 加里宁 ☛ 居里夫人1867—1934Marie Curie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1891年去巴黎大学。1898年居里夫妇就柏克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其后继续研究放射性,并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对原子核科学的发展起了不少推动作用。于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参见“物理”中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1934Marie Curie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藉波兰,姓斯可罗多夫斯卡。与其夫比埃尔·居里共同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居里逝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取得成就,并分别获得1903年度和191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著有《放射性通论》等,对原子核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