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骨折
直接外力与间接外力均可造成尺骨骨折。本条主要论述尺骨干单骨折、尺骨上段骨折伴桡骨头脱位和尺骨鹰嘴骨折。
尺骨干单骨折 多由直接暴力造成。如重物从上坠落时,以前臂提举挡护,就会使尺骨受直接打击而折断。以横型骨折居多,极少有移位重叠。症状 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尤以后、内侧明显。有明显的压痛点,沿尺骨纵轴冲击有碰撞疼痛,摇动尺骨的骨干力减弱,前臂旋转范围受到限制。治疗方法为整复固定: 与桡骨干单骨折的整复固定手法相同。
尺骨上段骨折伴桡骨头脱位 多数由间接暴力所致。分伸直型骨折和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多见于儿童,如跌仆时伤肢处于过伸位,前臂旋后位,手掌着地,引起尺骨上段骨折,向前外侧成角之骨折端撞桡骨上段,以及骨间膜的牵拉,迫使桡骨头脱向前外侧。屈曲型骨折多见于成年人,如跌倒时,肘半屈位,前臂旋前,手掌着地,引起尺骨上段骨折,骨折端向后成角移位,如外力沿桡骨向后外侧传达,则迫使桡骨头滑离肱桡关节而脱向后外侧。前臂和肘部肿胀,局部压痛敏锐。其症状为伸直型骨折不仅在肘前或外侧可摸到隆起的桡骨头和压痛点,而且前臂旋转功能障碍,也可摸到肱桡关节缝失常,桡骨头转动的幅度加大。屈曲型骨折在前臂的后上方有明显的向后侧隆起畸形,在尺骨外可摸到骨折向外侧成角,在肘后侧也可摸到突出的桡骨小头,伴有压痛。
治疗 (1)整复:伤员取坐位,屈肘90°。一助手握住伤肢上臂下段,另一助手握住腕关节,将伤肢置于旋后位作顺势持续的拔伸牵引,至将骨折端的重叠移位拉开为止。术者以扩折反拨手法纠正骨折端的重叠,然后用两拇指钩按肘窝部,余指快速用力抱稳肘后方,以提屈摇按手法使桡骨头复位。屈曲型骨折伤员之体位,助手的擒拿扶正和拔伸牵引手法,均与伸直型骨折相同。但要置肘关节为伸直位、前臂处于中立位时进行。术者用两拇指向上挤推肱骨外髁前侧,余指抱稳脱位之桡骨小头,以挤推牵提手法使之复位。
(2) 固定: 在桡骨小头脱位凸起部及其外侧各放一个蘸酒的压垫。伸直型于尺骨近折端掌侧,屈曲型于远折端背侧各放一平压垫,呈半弧形压住桡骨头,在掌、背、内、外侧放置四块夹板固定,外侧板须够长并有塑性,以压住桡骨头部的压垫,防止其脱位。扎带三道扎缚,前臂托板屈肘90°,悬吊胸前。屈曲型压垫放在桡骨头后外侧,亦用四块夹板固定。使肘伸直,掌、背、内、外侧板,均应齐肘关节。四周后检查,骨折稳定,即改为肘半屈位固定,再过2~3周,解除固定。
(3)按摩: 压垫上作按压摩,上臂掌侧作揉摩,尺骨鹰嘴处作蹭摩。复位固定后,即开始锻炼手指、腕的活动,二周后练习握拳动作和肩关节的活动。固定解除后,可逐步锻炼肘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动作。
尺骨鹰嘴骨折 摔跌时肘屈位,手触地,由于肱二头肌的强力牵拉,而将尺骨鹰嘴撕脱,多见于成人。直接暴力撞击鹰嘴突,亦可造成骨折,多有移位。症状: 肘背侧肿胀,尺骨鹰嘴突压痛明显,易查出明显之骨摩擦征及假活动。有时可触及两骨折端之间隙,肘关节伸直活动受限,伸肘剧痛。
整复固定: 伤员肘160°伸直位,在两助手配合下,术者用把骨折近段向前搓推和牵按远段的手法使之复位。然后,用适合于骨折部位外形的压垫和四块夹板固定三周。按摩:在压垫处喷酒进行蹭摩,肘关节内侧作攥摩,在肱三头肌作揉摩。解除固定后逐步练习肘关节活动,直至恢复正常。但早期不宜猛力屈肘,以防将折端拉开。药物宜投三味赭石散、单味杜仲接骨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