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尹Yǐn现行较当见姓氏。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河北之尚义、鸡泽,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鲜、彝、白、黎、壮、满、回、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尹yǐn❶治理。張衡《應間》:“公旦道行,故制典禮以尹天下。” 尹 尹官名。商代西周时为辅弼之官。春秋时楚国长官多称尹。汉代始以都城行政长官为尹,有京兆尹、河南尹。后代往往沿称。 ☚ 官制 阿衡 ☛ 尹 尹官名。即府尹。见:“府尹”。 ☚ 府尹 牧 ☛ 尹官名。商代西周时为辅弼之官。汉代始以都城的行政长官称尹。唐代于京兆、河南、太原等府各置一人,从三品。因三府长官多以亲王遥领,皆不理事,故职务总归于尹,为实际上的京城长官。 尹 尹yǐn姓。《小雅·节南山》一章:“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毛《传》:“赫赫,显盛貌。师,大师,周之三公也。尹氏为大师。”郑《笺》:“此言尹氏女居三公之位,天下之民俱视女之所为。”《小雅·都人士》三章:“彼君子女,谓之尹吉。”尹吉,尹氏和姞氏,黄帝之后,两姓同为周朝的名门贵族。郑《笺》:“尹氏、姞氏,周室昏姻之旧姓也。人见都人之家女,咸谓之尹氏、姞氏之家女。言有礼法。”《国语·晋语·胥臣》:“黄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姞其一也。”《说文》:“姞,黄帝之后, 伯䱔姓也。” ☚ 尺 丑 ☛ 尹读音·in(ˇ),为i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余准切,上,准韵。 上一条: 磤 下一条: 廴 尹yǐn❶古代官名 尹旧时官名:令~︱府~︱道~。 尹yǐn❶ 古代官名:府尹︱道尹。 尹见[伊尹][詹尹][鄭詹尹] 尹正也。《儀禮·士虞禮》: “有乾用折俎二尹。” 鄭玄注: “尹,正也。” 《禮記·曲禮下》: “凡祭宗廟之禮,……脯曰尹祭。” 鄭玄注: “尹,正也。” 《尚書古文·益稷》: “百獸率舞,庶尹允諧。” 鄭玄注:“尹,正也。” (《通德堂經解》) 《尚書·皋陶謨》: “庶尹允諧。”鄭玄注: “尹,正也。” (《鄭氏佚書》) 尹yǐn〖名词〗 尹yǐn❶ 治理。《左传·定公四年》:“故周公相王室,以~天下。” 尹*yinD2FC 官职 官职官(职官;一官半职) 秩 采 职分 阶衔 僚职 吏巾 吏职 冠巾 印信 簪笏 印把(印把子) 印靶子 另见:官吏 职位 官位 ☚ 官职 官阶 ☛ 治理 治理治(治办;治辨;治辩;治抚;平治;敷治;营治;班治;诘治;养治;葺治;辩治;条治) 理(理治;运理;干理;修理;辑理;长理;抚理) 尹(以~天下) 经(经理) 艾 乂 涖 莅 为 厘 釐(釐治) 统 综(综釐) 调 讨(讨理) 诛 匠 领 脩(脩领;脩平;脩缮) 宰(宰治)乱 甸 体 处 稽 正(正治;修正) 相 驭 御 靖 康 拨清 律 事(事修) 纲纪 纪纲 敦比 平济 汩越 另见:统治 管理 处理 整顿 ☚ 治理 治理方式 ☛ 尹yǐn余准切,上准。 尹官名。商、西周时代的辅弼之官。春秋、战国时楚国长官多称尹,如楚国宰相称令尹。东汉始设尹为京都地区的行政长官,如河南尹、京兆尹等。此后,帝王建都之地的行政长官多称作尹,如南朝有丹阳尹,北魏初有代尹,北齐有清都尹,隋京兆郡有京兆尹等。唐初改其京城长安地区为雍州,设牧为长官,常以宗室亲王名义上居此官,实际上不治事,另置长史或别驾等上佐行使职权,为事实之长官。玄宗开元元年(713),改雍州为京兆府,仍以亲王为牧而不知事,又改雍州长史为京兆尹,总理众务,少尹为之贰。后又改洛州为河南府,并州为太原府,皆以尹、少尹理事。北宋首都开封府,南宋首都临安府,陪都河南、应天、大名府及次府,仍以尹为长官,但尹不常置,多以判府事、知府事为差遣,治理府事。元代州县长官皆称尹,州有州尹,县有县尹。 尹 尹官名。春秋时楚国始置。汉时京师所在地设尹,此后历代府城皆置,掌总府事。《左传纪事本末·晋楚争伯》:“楚左尹子重侵宋。” 《旧唐书·职官志三》: “京兆、河南、太原等府: 3府牧各1员,(从二品); 尹各1员,〔从三品。京城守,秦曰内史,汉曰尹,后代因之。隋为内史。武德初置牧,以长史总府事。开元初,雍、洛、并改为府,乃升长史为尹,从三品,专总府事也〕。”《元史·百官志七》: “散府: 秩正四品。达鲁花赤1员,知府或府尹1员。”“上州: 达鲁花赤、州尹,秩从四品” “上县: 秩从六品。达鲁花赤1员,尹1员。”《清史稿·职官志三》: “顺天府: 兼管府尹事大臣,尹(正三品),丞 (正四品),俱各1人。……尹掌清肃邦畿,布治四路,帅京县颁政令条教。” ☚ 引进使知侍仪事 尹伯 ☛ 尹 尹❶古代官的泛称。《尚书·皋陶谟》载: “庶尹允谐”,“庶尹” 即指众官。《史记·夏本纪》 写作“百官信谐。” ☚ (一) 官制 冢宰 ☛ 尹yǐn❶旧时官名。如:府尹,道尹。 尹yǐnⅠ [书] (治理) administer; rule: 以 ~ 天下 administer [rule] the country Ⅱ ❶ (旧时官名) an ancient official title: 府 ~ prefect 尹yǐn官名。1、商朝置,掌作田行役。《殷墟文字丙编》第七十一片:"令尹作大田。" 2、西周置,史官,掌册命,祭祀等仪式。《申簋铭》:"王命尹册命申。" 3、春秋时楚国的宰相称令尹。《史记·屈原传》:"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史记·项羽本纪》:"楚兵已破于定陶,杯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 4、汉朝京城长官称尹。如京兆尹、河南尹。《后汉书·百官四》:"河南尹一人,主京都,特奉朝请。其京兆尹......中兴都洛阳,更以河南郡为尹。" 5、泛指百官。《尚书·皋陶谟》:"庶尹允谐。"王世舜注:"庶,众;尹,官。" 6、唐和五代时府的长官称尹,如凤翔府尹、成都府尹等。其后,宋、辽、金、明、清五朝沿其制。 7、元朝州县长官称尹。 8、民国前期北洋军伐时有道尹。 尹官名。《书·益稷》:“庶尹允谐。”注: “尹,正也;众正官之长。”春秋时楚国长官多称尹,有令尹、箴尹。汉代以后都城行政长官往往称尹,有京兆尹等。 尹官名。《尚书·皋陶谟》有“庶尹允谐”之语,《史记·夏本纪》作“百官信谐”。庶尹即是百官,尹是官称。商与西周,“尹”为辅弼之官,最有名的是商汤时的伊尹。《史记·殷本纪》索隐:“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伊尹名挚,字衡,伊是姓,尹为官名。据《史记·殷本纪》记载,他曾是有莘氏陪嫁的奴隶,由于善烹调而得汤的赏识,升为小臣,后被任以国政,称为尹。汤死后其长子因早死未立,其他两个儿子外丙、中壬,继位后也只各在位三、四年遽以逝世,於是伊尹立汤的嫡长孙太甲为商王。太甲即位后不遵守汤所立的法度,暴虐无道,被伊尹放逐于桐宫。由伊尹摄政,直到三年后太甲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有所悔改,才被伊尹迎回,交还了政权。伊尹死后,沃丁葬以天子之礼。尹的地位和阿、保相当,直到周初,彝铭中犹保、尹通用,如《令尊》有“明保”,又称“明公尹”。由于尹的地位与后世的相类似,故《史记·殷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说,伊尹“为汤相,号阿衡”。春秋时楚官多以“尹”为称。至汉代始以京师的行政长官称尹,有京兆尹、河南尹。元代的州县长官亦称尹。北洋政府时期道的长官称为道尹。 尹尹,甲骨文作 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