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尹Yǐn

现行较当见姓氏。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河北之尚义、鸡泽,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鲜、彝、白、黎、壮、满、回、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少昊之子封於尹城,因以为氏,子孙世为周卿士,食采於尹。” 以邑为氏。或称: 尹城在今河南新安县东南,周为畿内国。
❷ 《姓氏考略》 注引 《风俗通》 云: “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氏。望出天水、河间。”
战国时有尹文; 汉代有尹更始,汝南人; 隋代有尹正卿; 清代有尹会人。

尹yǐn

❶治理。張衡《應間》:“公旦道行,故制典禮以尹天下。”

❷官名。班固《西都賦》:“虎賁贅衣,閹尹閽寺。”參見“閹尹”。又見下。

官名。商代西周时为辅弼之官。春秋时楚国长官多称尹。汉代始以都城行政长官为尹,有京兆尹、河南尹。后代往往沿称。

☚ 官制   阿衡 ☛

官名。即府尹。见:“府尹”。

☚ 府尹   牧 ☛

官名。商代西周时为辅弼之官。汉代始以都城的行政长官称尹。唐代于京兆、河南、太原等府各置一人,从三品。因三府长官多以亲王遥领,皆不理事,故职务总归于尹,为实际上的京城长官。

尹yǐn

姓。《小雅·节南山》一章:“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毛《传》:“赫赫,显盛貌。师,大师,周之三公也。尹氏为大师。”郑《笺》:“此言尹氏女居三公之位,天下之民俱视女之所为。”《小雅·都人士》三章:“彼君子女,谓之尹吉。”尹吉,尹氏和姞氏,黄帝之后,两姓同为周朝的名门贵族。郑《笺》:“尹氏、姞氏,周室昏姻之旧姓也。人见都人之家女,咸谓之尹氏、姞氏之家女。言有礼法。”《国语·晋语·胥臣》:“黄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姞其一也。”《说文》:“姞,黄帝之后, 伯䱔姓也。”

☚ 尺   丑 ☛

读音·in(ˇ),为i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余准切,上,准韵。
❶治理。
❷古代长官。《尚书》:“庶尹允谐。”(庶:众。允:确实。谐:和谐。)

上一条: 下一条:

尹yǐn

❶古代官名
 △ 府~|京兆~。
❷姓。

旧时官名:令~︱府~︱道~。

尹yǐn

❶ 古代官名:府尹︱道尹。
❷ 姓。

见[伊尹][詹尹][鄭詹尹]

正也。《儀禮·士虞禮》: “有乾用折俎二尹。” 鄭玄注: “尹,正也。” 《禮記·曲禮下》: “凡祭宗廟之禮,……脯曰尹祭。” 鄭玄注: “尹,正也。” 《尚書古文·益稷》: “百獸率舞,庶尹允諧。” 鄭玄注:“尹,正也。” (《通德堂經解》) 《尚書·皋陶謨》: “庶尹允諧。”鄭玄注: “尹,正也。” (《鄭氏佚書》)

尹yǐn

〖名词〗
古官名,这里泛指官员(1)。《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 ——[这样一来],从留守河南府的长官起,以及各部门的主管,和我们两县的官吏,如果政事上有什么为难之处,案件上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到什么地方去商量从而得到解决呢?

尹yǐn

❶ 治理。《左传·定公四年》:“故周公相王室,以~天下。”
❷ 官吏。《尚书·益稷》:“庶~允谐。”(庶:众。允:确实。)又为官职名,如楚有令尹,汉有京兆尹等。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天下不以非郑~而快孙子,何哉?”(郑尹:指京兆尹郑叔则。孙子:指孙昌胤。)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时韩愈吏部权京兆,(贾)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yin

D2FC
❶〈文〉主管;治理:卫,蔡叔~之(《汉书》)。
❷古代官名:府~/道~/京兆~。
❸姓。

官职

官职

官(职官;一官半职) 秩 采 职分 阶衔 僚职 吏巾 吏职 冠巾 印信 簪笏 印把(印把子) 印靶子
封爵,官职:冠带
官职借指:乌纱(乌纱帽;保~)
世代承袭的官职:世官 世职 宗职
收入多的官职:肥缺 肥秩 优缺 好缺美官
天子的职官:王职
显贵的官职:通班 华簪 清宦 清卿
显贵的官职和爵位:青紫 银黄 荣仕穹阶 金鱼袋 高官显爵 高官尊爵
显贵重要的官职:华要 清要 清华 清紧 要显
清贵的官职:清官 清贯 清秩
高贵的官职:珪爵
重要的官职:要缺 要官 重职
中央政权中机要的官职:枢要
大的官职:大官 簪缨(~缙绅)
稳固的官职:铁钞帽 铁乌纱
如意的官职:美缺
没有实权的官职:空衔
无实权的清闲官职:素官
清闲的官职:闲简 闲职
闲散的官职:散地 闲曹 闲冗
清闲冷落的官职:闲官 闲冷
小官:微官
非常低微的官职:一阶半职 一阶半级 一班一级 一资半级 一阶半职
卑微的官职:碎职 贱职 末官 末宦薄宦 破纱帽
地位低下的官职:贱仕
低级官职:末秩
俸禄微薄的小官:斗食
现任的官职:实任
冥间的官职:灵位
官职的空额:缺(实~;补~;出~)
古代官职名:宰(宰相;太宰) 郎(中郎;侍郎) 尉(太尉;廷尉) 尹(府尹) 令(尹令;县令)
(官吏的职位:官职)

另见:官吏 职位 官位

☚ 官职   官阶 ☛

治理

治理

治(治办;治辨;治辩;治抚;平治;敷治;营治;班治;诘治;养治;葺治;辩治;条治) 理(理治;运理;干理;修理;辑理;长理;抚理) 尹(以~天下) 经(经理) 艾 乂 涖 莅 为 厘 釐(釐治) 统 综(综釐) 调 讨(讨理) 诛 匠 领 脩(脩领;脩平;脩缮) 宰(宰治)乱 甸 体 处 稽 正(正治;修正) 相 驭 御 靖 康 拨清 律 事(事修) 纲纪 纪纲 敦比 平济 汩越
治理的范围:尺幅
治理与教化:理育 理化
教化治理:化理
规划治理:经纬
 筹划治理:经治
经营治理:经略
领率治理:统治
掌管治理:典治
统辖治理:统理 综理
 天子统理国政:御政
 总揽,统理:揽统 揽总
统治,治理:治牧
修治,治理:陈修
管束治理:钤摄
协助治理:赞治 佐理
辅佐治理:佐治
辅助治理:济治 济理
协和治理:燮理
调和治理:调理
审察治理:校理
得到治理:理治
(统治,管理:治理)

另见:统治 管理 处理 整顿

☚ 治理   治理方式 ☛

尹yǐn

余准切,上准。
❶主管,治理。《书·多方》:“简畀殷命,~尔多方。”
❷官吏的通称。《后汉书·南蛮传》:“虏来尚可,~来杀我。”

官名。商、西周时代的辅弼之官。春秋、战国时楚国长官多称尹,如楚国宰相称令尹。东汉始设尹为京都地区的行政长官,如河南尹、京兆尹等。此后,帝王建都之地的行政长官多称作尹,如南朝有丹阳尹,北魏初有代尹,北齐有清都尹,隋京兆郡有京兆尹等。唐初改其京城长安地区为雍州,设牧为长官,常以宗室亲王名义上居此官,实际上不治事,另置长史或别驾等上佐行使职权,为事实之长官。玄宗开元元年(713),改雍州为京兆府,仍以亲王为牧而不知事,又改雍州长史为京兆尹,总理众务,少尹为之贰。后又改洛州为河南府,并州为太原府,皆以尹、少尹理事。北宋首都开封府,南宋首都临安府,陪都河南、应天、大名府及次府,仍以尹为长官,但尹不常置,多以判府事、知府事为差遣,治理府事。元代州县长官皆称尹,州有州尹,县有县尹。

官名。春秋时楚国始置。汉时京师所在地设尹,此后历代府城皆置,掌总府事。《左传纪事本末·晋楚争伯》:“楚左尹子重侵宋。” 《旧唐书·职官志三》: “京兆、河南、太原等府: 3府牧各1员,(从二品); 尹各1员,〔从三品。京城守,秦曰内史,汉曰尹,后代因之。隋为内史。武德初置牧,以长史总府事。开元初,雍、洛、并改为府,乃升长史为尹,从三品,专总府事也〕。”《元史·百官志七》: “散府: 秩正四品。达鲁花赤1员,知府或府尹1员。”“上州: 达鲁花赤、州尹,秩从四品” “上县: 秩从六品。达鲁花赤1员,尹1员。”《清史稿·职官志三》: “顺天府: 兼管府尹事大臣,尹(正三品),丞 (正四品),俱各1人。……尹掌清肃邦畿,布治四路,帅京县颁政令条教。”

☚ 引进使知侍仪事   尹伯 ☛

❶古代官的泛称。《尚书·皋陶谟》载: “庶尹允谐”,“庶尹” 即指众官。《史记·夏本纪》 写作“百官信谐。”
❷固定官署之长官。《尔雅·释言》说:“尹,正也。” 即治理之意,王委之以正天下。商及西周时,对天子辅弼之臣多称为 “尹”。如商汤举伊尹 “任以国政”,起而灭夏,建立商朝。汤以后,伊尹辅政三代,受到历代商王所尊崇。春秋时楚国执政官称“令尹。” 汉代始以首都的行政长官称尹,有京兆尹、河南尹。元代州、县长官亦称尹。

☚ (一) 官制   冢宰 ☛

尹yǐn

❶旧时官名。如:府尹,道尹。
❷姓。

尹yǐn

Ⅰ  [书] (治理) administer; rule: 以 ~ 天下 administer [rule] the country Ⅱ  ❶ (旧时官名) an ancient official title: 府 ~ prefect
❷ (姓氏) a surname: ~ 文 Yin Wen
◆尹公 a surname; 尹文 a surname; 尹午 a surname

尹yǐn

 官名。1、商朝置,掌作田行役。《殷墟文字丙编》第七十一片:"令尹作大田。" 2、西周置,史官,掌册命,祭祀等仪式。《申簋铭》:"王命尹册命申。" 3、春秋时楚国的宰相称令尹。《史记·屈原传》:"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史记·项羽本纪》:"楚兵已破于定陶,杯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 4、汉朝京城长官称尹。如京兆尹、河南尹。《后汉书·百官四》:"河南尹一人,主京都,特奉朝请。其京兆尹......中兴都洛阳,更以河南郡为尹。" 5、泛指百官。《尚书·皋陶谟》:"庶尹允谐。"王世舜注:"庶,众;尹,官。" 6、唐和五代时府的长官称尹,如凤翔府尹、成都府尹等。其后,宋、辽、金、明、清五朝沿其制。 7、元朝州县长官称尹。 8、民国前期北洋军伐时有道尹。

官名。《书·益稷》:“庶尹允谐。”注: “尹,正也;众正官之长。”春秋时楚国长官多称尹,有令尹、箴尹。汉代以后都城行政长官往往称尹,有京兆尹等。

官名。《尚书·皋陶谟》有“庶尹允谐”之语,《史记·夏本纪》作“百官信谐”。庶尹即是百官,尹是官称。商与西周,“尹”为辅弼之官,最有名的是商汤时的伊尹。《史记·殷本纪》索隐:“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伊尹名挚,字衡,伊是姓,尹为官名。据《史记·殷本纪》记载,他曾是有莘氏陪嫁的奴隶,由于善烹调而得汤的赏识,升为小臣,后被任以国政,称为尹。汤死后其长子因早死未立,其他两个儿子外丙、中壬,继位后也只各在位三、四年遽以逝世,於是伊尹立汤的嫡长孙太甲为商王。太甲即位后不遵守汤所立的法度,暴虐无道,被伊尹放逐于桐宫。由伊尹摄政,直到三年后太甲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有所悔改,才被伊尹迎回,交还了政权。伊尹死后,沃丁葬以天子之礼。尹的地位和阿、保相当,直到周初,彝铭中犹保、尹通用,如《令尊》有“明保”,又称“明公尹”。由于尹的地位与后世的相类似,故《史记·殷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说,伊尹“为汤相,号阿衡”。春秋时楚官多以“尹”为称。至汉代始以京师的行政长官称尹,有京兆尹、河南尹。元代的州县长官亦称尹。北洋政府时期道的长官称为道尹。

尹,甲骨文作,金文作,《説文》古文作,小篆作
字形中的一竪表示筆,也可以説是筆的象形,但 “筆” 字早期的真正寫法則作, 以手持執筆會意, 表示所持者爲筆, 隸定作 “聿”。同樣,“尹”字也是以手持執筆會意,但它是表示執掌、治事或治事官員。因爲筆是官員治事的典型工具,故以手執筆者爲“尹”。從形音義來看,“聿” 與 “尹” 則爲一字之分化,分化後各表其義。“尹”又分化出 “君”,分化後也各表其義。“尹”在卜辭、銘文中用本義。戰國金文或增 “肉”爲意符,未詳其意。
楚簡帛文作, 可稱草篆。參見449.聿字條、 184.君字條。

甲骨文;金文; 篆yǐn

[又(意符)+丿(意符)→尹(《説文》:“尹,治也。從又、丿,握事者也。”像醫生持針爲人治病。引申爲治理國家的官員〈府尹、道尹〉。於是 “丿”又象徵抽象的“權力”。尹,姓。)]
《詩經·小雅·節南山》:“尹氏大師,維周之氐。”(尹氏官爲太師,你是大周柱石。)

尹yǐn

4画 乛部 古时官名: 令~|府~|京兆~。

尹()


甲骨文合集5622,殷
丁未卜, 爭, 貞令氏㞢族尹㞢友。

甲骨文合集27894,殷
弜不鄉(饗), 多尹鄉(饗)。

尹舟簋,殷周金文集成3106,殷
尹舟。

邐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709,殷
尹光邐隹各。

尹□人簋,近出殷周金文集録369,殷晚期
尹□人。

夨令方彝,殷周金文集成9901,西周早期
王令周公子朙(明)(保)尹三事(四)方。

尹舟父丙觶,殷周金文集成6388,西周早期
尹舟父丙。

尹姞鬲,殷周金文集成755,西周中期
休天君弗朢(忘)穆公聖粦朙(明)(弼)尃(輔)先王, 各(格)于尹𡜩(姞)宗室繇林。

十三年𤼈壺, 殷周金文集成9724,西周中期
王乎(呼)乍(作)册尹册易(賜)𤼈畫、 牙僰(襋)、 赤舄。

元年師兑簋,殷周金文集成4274,西周晚期
王乎(呼)内史尹册令師兑。

徐令尹者旨盧, 殷周金文集成10391,春秋
君之孫(徐)(令)尹者旨𢍰(擇)其吉金, 自乍(作)盧(爐)盤。
按: 此後許多字形,本象筆形的“丨”變爲曲綫,不再象形。

工尹坡盞,古文字學論稿20頁,春秋晚期
工尹坡之𠦪(饙)鈚。

郾客問量,殷周金文集成10373,戰國
□□競之集尹伔(陳)夏少集□。

古璽彙編145,戰國
連尹之鉨。

包山楚簡·文書106,戰國
少攻尹(悖)。

包山楚簡· 卜筮祭禱記録232,戰國
左尹

郭店楚墓竹簡·窮達以時8,戰國
出而爲命(令)尹, 堣(遇)楚(莊)也。

秦印文字彙編
尹鉣。

秦印文字彙編
尹鉣。

居延新簡EPF22.65A,西漢
十月辛酉,將屯偏將軍、張掖大尹遵、尹騎司馬武行副咸事。

漢印文字徵
京兆尹史石揚。

漢印文字徵
尹賢。

漢印文字徵
尹光。

漢印文字徵
尹當時印。

漢印文字徵
尹咸。

漢印文字徵
尹王遂。

鬱平大尹馮君孺人畫像石墓題記,新莽
鬱平大尹馮君孺人,始建國天鳳五年十月十七日癸巳葬,千歲不發。

司徒袁安碑,東漢
十七年八月庚申徵拜河南尹。

西嶽華山廟碑陽,東漢
會遷京兆尹,孫府君到,欽若嘉業,遵而成之。

李冰石像銘,東漢
尹龍長、陳壹造三神石人,珎水萬世焉。

石尠墓誌,晉
城都王遣熒陽大守和演代尠,召爲河南尹。

元悌墓誌,北魏
復增安南將軍,怗河南尹。

姬威墓誌,隋
懷應變之才,居卿尹之位。

韋君妻裴首兒墓誌,唐
臨都公望重郎官,位隆京尹,黄裳元吉,朱紱斯皇。
《説文》: “尹, 治也。从又、 丿, 握事者也。 , 古文尹。 ”
尹,甲骨文作,象以手執筆(一説象以手持杖),乃官長之象。 《爾雅·釋言》: “尹,正也。” 《廣雅·釋詁四》: “尹,官也。”稱官爲“尹”,古代多有,以楚國最盛。
戰國文字有“𪱛”, 多用同“尹”:

大攻尹鈹,殷周金文集成11577,戰國
大攻𪱛(尹)。

右昜宫弩牙,殷周金文集成11930,戰國
右易(宫)(攻)𪱛(尹)。

古璽彙編2766,戰國
𪱛(尹)期。

古璽彙編2786,戰國
𪱛(尹)弗。

☚ 曼   及 ☛

尹★规◎常


yǐn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象以手执杖之形,杖代表权力,隶定为“尹”。本义表示握有权力,治理(事务),引申为古代官名,假借为姓。
【辨析】
以“尹”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sǔn:笋∣yī:伊。

(yǐn)

治也。从又、丿,握事者也。許君以“握”釋“又”,以“事”釋“丿”,而“丿、”二字皆無“事”意,然則是象手有所料理之狀耳。 古文作,則兩手相交,有所事之狀也。
【按】尹,古文作,象手有所持握,多以爲以手持筆,會治事之意。 後譌變作兩手相對交錯的,爲“君”字所本。

*尹vriwen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治也。 从又、 丿。 握事者也。 , 古文尹。(三篇下)
治事者手持筆作批示。為與聿字分別,故不畫出筆毛。

☚ 匹   天 ☛
000013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