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尸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尸解shī jiě

道教谓脱去形骸而仙化。指死亡。张籍《哭山中友人》:长说能尸解,多应别路行。

尸解

尸解

道教名词。托尸解化谓遗弃肉体而成仙。《太极真人遗带散》:“凡尸解者,皆寄一物而后去,或刀或剑,或竹或杖,及水火兵刃之解。”后世亦称去世。张继先《水调歌头》原注。

☚ 大罗天   久视 ☛

尸解

道家认为修道者死后,魂魄脱下形骸自去成仙,谓之尸解。《集仙录》:“形如生人者,尸解也。足不青,皮不皱者,尸解也。目光不落,无异生人者,尸解也。有死而更生者,有未敛而失尸者,有发脱而形飞者,皆尸解也。白日解者为上,夜半解者为下。”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葛洪尸定解,许靖力难任。”丹诀 道家所谓炼丹秘诀。《搜神记》:“有人入焦山七年,老君与之木钻,使穿一盘石。……积四十年,石穿,遂得神仙丹诀。”王维《送张道士归山》诗:“别妇留丹诀,驱鸡入白云。”


尸解shī jiě

道家指修道者死后留下尸体,魂魄散去成仙。张籍《哭山中友人》:“长说能尸解,多应别路行。”

尸解

道家认为修道者死后,留下形骸,魂魄散去成仙,称为尸解。汉王充《论衡·道虚》:“世学道之人,无少君之寿,年未至百,与众俱死……,尚谓之尸解而去,其实不死。”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道教部 > 内丹身神 > 尸解
尸解  shījiě

道家謂修道者死後,或形體如生,或虚同蟬蜕,或形失而存一物者爲成仙,稱尸解。溺水者稱水解,死于兵刃者稱兵解。漢·王充《論衡·道虚》:“世學道之人,無少君之壽,年未至百,與衆俱死,愚夫無知之人,尚謂之尸解而去,其實不死。”晉·葛洪《抱朴子·論仙》:“按《仙經》云:上士舉形昇虚,謂之天仙……下士先死後蜕,謂之尸解仙。”《至游子下·真誥》:“夫人之死也,其形如生者,尸解也。足不青,皮不皺,目光不毁,髮不脱而堅形骨者,尸解也,尸解之仙方得御華蓋、乘飛龍、登太極、游九宫而已。”參閲·《雲笈七籤》卷八十四至八十六。

尸解

道家谓修道者死后,魂魄从躯体中解脱而仙去。《晋书·葛洪传》:“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世以为~得仙去。”

僧道死

僧道死

化(化去;化羽;化鹤;坐化;羽化;顺化;解化;物化;迁化;仙化;灭化;隐化;遁化;灵化;委化;怛化;剑化) 坐蜕 灭度迁神 迁寂 委顺
僧道遗其形体而仙去:尸解 形解 销化
僧人死亡:灭度 脱缁
僧侣逝世:迁形 趺逝 升西天
佛教徒逝世:大寂
佛教称僧徒逝世:顺世
僧尼死:寂(寂灭;宴寂;入寂;归寂;迁寂;圆寂;真寂;顺寂;阒寂)入灭
佛教称菩萨及高僧坐化身死:示灭
道士死:羽化 遁化 遗世
隐士或修道者死亡:道终
修道者死:升天
得道者死:升玄
佛教指高僧盘膝端坐着死去:坐脱 坐化

☚ 帝王死   亲丧 ☛

尸解shī jiě

道家谓留下尸骸而成仙。《论衡·道虚》:“世学道之人,无少君(李少君)之寿,年未至百,与众俱死,愚夫无知之人,尚谓之~~而去,其实不死。”

尸解

道教用语。谓将登仙遗其形骸,假托为尸以解化而仙去。《后汉书·王和平传》李贤注云:“尸解者。言将登仙,假托为尸以解化也。”《集仙录》:“形如生人者,尸解也。足不青,皮不皱者,尸解也。目光不落,无异人生者,尸解也。有死而更生者,有未敛而失尸者,有发脱而形飞者,皆尸解也。白日解者为上,夜半解者为下。”《云笈七签》:“夫尸解者,形之化也。有不存肉体,有肉体仍留存者(尸解),有化为剑者(剑解),有化为杖者(杖解),有火炭烧死者(火解),有溺死于水者(水解),有化其他之物品者,其种类颇多,皆称尸解。”

尸解

道家指学道之人去世,意为解脱形骸而仙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