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学Ethnic Literature加拿大少数民族指信奉天主教的法裔居民和奉行新教的英裔居民以外的所有加拿大人,包括土著居民。少数民族文学包括少数民族作家用官方语言或非官方语言创作、翻译的作品和非少数民族作家的有关移民经历的作品。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少数民族文学被排斥在文学主流之外。20世纪70年代以前,有关少数民族文学的资料极少。1971年,联邦政府开始实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与出版工作。少数民族作家在国内外文坛的声誉与日俱增。80年代初,犹太裔作家欧文·莱顿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日裔作家小川侨伊获三次国际大奖,捷克裔作家约瑟夫·什克沃雷基也获得过文学大奖。 爱斯基摩文学 传统的爱斯基摩文学是口头文学。18世纪初,随着基督教传教士的到来,才有爱斯基摩文字,并出现爱斯基摩语圣经译本和经典著作译本。爱斯基摩传统诗歌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并陆续在多种诗集里发表。比较完整的有《爱斯基摩之歌》(1925)、《爱斯基摩诗歌》(1981)。当代作家用爱斯基摩语和英语进行创作,主要以当代生活为题材,如《拉布拉多生活随笔》(1980)、《我们这一边的人们》(1975)、《加拿大爱斯基摩文学注释传记》等。当代爱斯基摩作家的作品常刊载在双语杂志《今日爱斯基摩人》上。 印第安文学 传统的印第安文学也是口头文学,有许多著名的神话、传说、神怪和动物故事、寓言。由于印第安各部落之间语言不统一,文化差异较大,加上讲故事的人随意发挥,许多故事都有不同的说法。早在17世纪,印第安人的故事就已记录在耶稣会传教士的文献里。19世纪、20世纪的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和社会学家比较系统地研究并整理了印第安口头文学。1969年,肯特·古德哈姆编辑出版《我是一个印第安人》,标志着印第安文学得到正式认可。不少印第安人作家也有大量以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再生》、《我们是混血儿》、《冬季赠礼节》、《这些山是我们的圣地》、《祖母的办法》、《鹿皮里的魔鬼》、《我的心在飞翔》等。 阿卡迪亚文学 阿卡迪亚曾是法国在北美大西洋岸的殖民地。七年战争期间,美国当局剥夺了该殖民地人民的土地和权利,并将大部分人驱逐出境。英、法敌对情绪缓解以后,部分阿卡迪亚居民返回原地。但是,阿卡迪亚人却难以忘怀这段历史。1829年,T.C.哈里伯顿的《新斯科舍编年纪事》问世,该书对美国诗人H.W.朗费罗产生过巨大影响。朗费罗在1847年发表的长篇叙事诗《伊万杰琳》里叙述了这段历史。阿卡迪亚文学作品以阿卡迪亚人自身的历史、文化和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为题材,在20世纪中叶繁荣起来。当代主要作家有罗纳德·德普雷斯和雷蒙·勒布朗。 近代移民文学 近代移民指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移居加拿大的北欧、东欧和亚洲移民,主要住在加拿大西部地区。其中最早到达的是冰岛人,人数不多,却创作出大量文学作品。诗人斯蒂芬·斯特凡松曾获冰岛桂冠诗人称号。冰岛第二代移民作家沿袭老一代传统,继续用冰岛语进行文学创作,作品多反映冰岛移民在加拿大的现实生活及内心世界,代表作有《北欧人的心》、《一个移民女儿的忏悔》和故事集《血染的花朵》、《斧刃》。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北欧和中欧移民作家有挪威作家玛莎·奥斯滕索和德国作家弗雷德里克·菲力普·格罗夫。乌克兰移民集中在西部,人口也多,不少作家坚持用乌克兰语写作,代表作有《黄皮靴》、《饥饿的小山》、《失去的土地》等。 犹太文学在少数民族文学中占有显著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犹太文学作品主要用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写成,在加拿大出生的犹太裔作家也用英语创作。A.M.克莱因、欧文·莱顿、米丽娅姆·沃丁顿、埃利·曼德尔、莫莱·图尔哥夫等都是著名的犹太人作家。他们的作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大屠杀给人们造成的心灵创伤为题材。另有不少其他欧洲国家的作家,如捷克作家约瑟夫·什克沃雷基,在移居加拿大以前就已蜚声文坛。20世纪20年代移居加拿大的日裔诗人中野武雄创作了不少诗歌。华裔作家有江查理。不少亚裔作家在70年代中叶才崭露头角。 现代移民文学 现代移民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移居加拿大的各国移民。他们都受过良好教育,其中有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人、西印度群岛人和南美人。南美移民作家的作品在现代移民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著名的南美作家有豪尔赫·埃切韦里、埃里克·马丁内斯和奈恩·诺梅斯。 少数民族文学 002 少数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中国境内除汉族而外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文学。既包括文人创作,也包括民间文学;既包括书面作品,也包括口头创作;既包括少数民族作家运用本民族语言进行的创作,也包括少数民族作家运用汉语进行的创作。它是与汉民族文学对应的统称,同样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少数民族文学都有自身的历程,并与汉民族文学发生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辉煌绚烂的中国文学。在少数民族文学中,首先应当重视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学,这主要包括: (一)神话传说。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特别是关于天地和先祖的创世纪神话,如彝族的长诗《阿细的先基》、纳西族和白族各自的传说《创世纪》、苗族的《苗族史诗》等。(二)英雄叙事诗。较有影响的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苗族的《张秀眉之歌》等,不仅卷帙浩繁,艺术上也独具魅力。(三)民间叙事长诗。这类长诗多抒写爱情故事,如彝族的《阿诗玛》、傣族的《召树屯》、维吾尔族的《艾里甫与赛乃姆》、哈萨克族的《萨里哈与萨曼》、蒙族的《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等。另外,数量众多的民间故事与民歌,有许多优秀作品,也是少数民族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丰富宝藏。在作家创作中,首先应当重视少数民族作家运用本民族语言创作的作品,如藏族作家、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歌《仓央嘉措情歌集》,维吾尔族作家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蒙族作家尹湛纳希的历史小说《青史演义》和言情小说《一层楼》、《泣红亭》等。其次也应当重视历代少数民族作家运用汉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其中有许多已成为汉语文学中的经典名著,其作者自然也相应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如元代诗人耶律楚材(契丹族)、萨都剌(回族),散曲作家贯云石(维吾尔族),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满族),小说家蒲松龄(回族,一说蒙族)、曹雪芹(满族)等,其人其作都不容忽视。在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搜集、整理日益受到重视,翻译、评介也取得大量成果,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学史、民族语言辞典、作品选集相继问世,不仅显示出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也预示着少数民族文学美好的发展前景。在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的交流融合也空前兴旺发达,产生了一大批既精通本民族语言文字也能熟练运用汉语言文字进行创作的文学家,如陆地 (壮族)、老舍 (满族)、包尔汉 (维吾尔族)、沈从文 (苗族)、端木蕻良 (满族)、纳·赛音朝克图(蒙族)、玛拉沁夫(蒙族)、李乔 (彝族)、晓雪(白族)、金哲 (朝鲜族)、汪承栋(土家族)、饶桑巴阶(藏族)等,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事实证明,只看到汉族文学,忽略少数民族文学,不可能完整地认识中国文学。繁荣少数民族文学,是发展中国文学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 中国文学 台湾文学 ☛ 满族现代文学家艺术家传略/回族当代文艺人物辞典/壮族文学古籍举要/回族谚语/藏族谚语集锦/藏族谚语选编 ☚ 儿童谚语 满族现代文学家艺术家传略 ☛ 少数民族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对中国境内除汉族以外的各兄弟民族文学的总称,它是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民间文学在少数民族文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各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谚语、谜语等作品,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构成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璀璨夺目的宝库。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开始,就已出现了当时各民族中流传的歌谣作品。古代典籍中保存了许多古代民族神话资料,如 《盘古神话》、《槃瓠神话》、《九龙神话》 等。少数民族的古代典籍,如蒙古族的 《蒙古秘史》、维吾尔族的 《突厥语辞典》、《福乐智慧》,藏族的 《米拉日巴道歌》、《萨迦格言》等,都包含着生动形象的民间文学作品,展示了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面貌和精神文化,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在神话方面,如从西南少数民族中搜集、整理的纳西族的 《创世纪》,彝族的 《阿细的先基》,苗族的 《苗族史诗》,阿昌族的 《遮帕麻与遮米麻》,佤族的 《西冈里》 (葫芦的传说) 等,内容古朴沉挚、丰富多彩,想象奇特优美,构成了民族文化发展历史的形象画面,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表现在英雄史诗方面,歌颂部落英雄,展示他们的业绩和智慧,往往结构宏大,气势磅礴,一部部长篇巨制,成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形象写照。如蒙古族、哈萨克族、赫哲族、傣族、壮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中,流传下来的民族史诗很多,特别是藏族的 《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 《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 《玛纳斯》,被列入世界著名英雄史诗之林。另如傣族的 《相勐》、壮族的 《莫一大王》、蒙古族的 《嘎达梅林》 等,也都是优秀的英雄叙事诗,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表现在民间叙事长诗方面,作品众多,丰富多彩。其中,爱情题材占有较大比重,著名者如彝族的 《阿诗玛》、傣族的 《召树屯》、傈僳族的 《逃婚调》、土家族的 《锦鸡》、维吾尔族的 《艾里甫和赛乃姆》、哈萨克族的 《萨里哈与萨曼》等,从各方面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形式多彩多姿,也为中国诗歌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手,如柯尔克孜族的朱素甫·玛玛依、蒙古族的琶杰、毛依罕、傣族的康朗英、朝鲜族的金德顺等,在创作、保存、继承民间文学中,做有特殊贡献。 少数民族的作家文学产生较晚,但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如藏族作家文学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出现了贡嘎坚赞、桑吉坚赞、才仁旺阶等著名作家。贡嘎坚赞的哲理诗 《萨迦格言》、桑吉坚赞的传记文学《米拉日巴传》 等作品,影响深远。另如维吾尔族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的巨著《突厥语辞典》、阿合买提·玉格乃克的《真理的入门》,并称为维吾尔族文学史上的三大名著。维吾尔族作家尼扎里的 《爱情长诗集》、蒙古族的 《蒙古秘史》、蒙古族作家罗卜桑丹金的 《黄金史》、尹湛纳希的 《青史演义》 等作品,也都对本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些少数民族作家用汉文进行创作,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促进了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影响。许多少数民族作家所创作的革命作品,也在中国不同革命历史时期发挥了战斗作用,如维吾尔族诗人黎·穆塔里甫、壮族作家陆地、侗族作家苗延秀、满族作家老舍、端木蕻良、苗族作家沈从文、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朝鲜族作家金哲、藏族作家饶阶巴桑、傣族作家康朗甩等。他们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各少数民族文学除了自身的发展历史之外,还注意吸收汉族以及国外一些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以促进本民族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 现代文学 民间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中国境内除汉族以外的各兄弟民族文学的总称。包括民间口头文学和作家书面文学两部分。 口头文学中,以神话、史诗和民间长诗三大类作品最有特色。其中,纳西族的《创世纪》、彝族的《梅葛》和《阿细的先基》、苗族的《苗族古歌》、白族的《创世纪》、拉祜族的《牡帕密帕》、侗族的《侗族祖先哪里来》等,都是大型的创世纪神话作品。其内容古朴,想象奇特,为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语言学、文学等多种人文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研究价值。英雄史诗以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格斯尔传》、《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最为著名。史诗英雄实质上总是某一部族精神的化身,具有全民性特点。史诗故事常以某些重大历史事件作基础,故结构宏伟、气势磅礴,常被认为是该民族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知识的“百科全书”。民间长诗(包括叙事长诗和抒情长诗) 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 蒙古族的《嘎达梅林》,苗族的《张秀眉之歌》,彝族的《阿诗玛》、《妈妈的女儿》,傣族的《娥并与桑洛》、《召树屯》、《葫芦信》,回族的《马五哥与尕豆妹》,苗族的《哈梅》,哈萨克族的《萨里哈与萨曼》,纳西族的《相会调》,傈僳族的《逃婚调》,土家族的《哭嫁歌》等。此外,还有藏族丰富的民间故事,歌谣以及谚语、格言、小戏等多种口头文学作品。它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记述了各民族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很具研究价值。 少数民族的作家文学,为繁荣和发展中国文学同样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如藏族的《萨迦格言》、《仓央嘉措情歌集》,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真理的入门》,蒙古族的《蒙古秘史》、《黄金史》等,都是著名的传世之作。在现代文学史上,又涌现了诸如陈靖、沈从文(苗族)、陆地(壮族)、苗延秀(侗族)、萧乾(蒙族)、老舍、端木蕻良(满族)等一大批优秀作家。特别是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解放后,少数民族文学得到了快速发展。蒙古族的纳·赛音朝克图、玛拉沁夫、阿·敖德斯尔、朝克图纳仁,彝族的李乔,壮族的韦其麟,白族的杨苏、晓雪,赫哲族的乌·白辛,藏族的饶阶巴桑、伊丹才让,土家族的汪承栋等,他们在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的创作成就很引人注目。近年来一大批少数民族文学新秀脱颖而出。如鄂温克族青年作家乌热尔图、回族青年作家张承志等的创作连续获奖。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都比较自觉地注意既保持浓郁的民族生活特色,又充分体现出时代精神。在继承发扬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注意吸收汉族以及国外一些民族文学的优秀成果,使民族文学获得新的更大发展。 ☚ 茅盾文学奖 康朗英 ☛ 少数民族文学literature of minority nationali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