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治理试点
由水利部管理,财政部支持,全国六大流域机构主持,有关省、地、县实施的一项国家综合性开发试验项目。从1980年开始,在全国由黄河、长江、珠江、淮河、海河、辽河等六大江河流域机构主持, 分期分批在水土流失重点区开展了这项工作。第二期全国从1983年开始,共开展85条小流域,其中黄河流域为53条,甘肃列全国第二期试点的是:泾川县茜家沟、宁县老虎沟、庆阳县义门沟等9条,总面积为445.8平方公里,流域区内总人口为7.7万人。1985年4月黄河中游治理局召开了黄河中游试点工作会议, 甘肃省的试点工作被评为黄河中游7省区的第一名, 宁县老虎沟被评为一类先进流域。在1989年黄河中游局召开的总结表彰会议上, 甘肃的茜家沟和宜兴岔两个小流域获得先进试点流域一等奖,石家岔获得二等奖。在第二期试点中, 甘肃所列的9条小流域除环县七里沟因连续干旱,治理程度未能达标外,其余8条流域均达到了验收标准,并取得技术成果和系统经验。从1988年开始,全国又开展了第三期试点,甘肃又列入治理的有会宁县油房沟, 通渭县温家沟、里仁沟等9条小流域, 总面积为210平方公里, 人口为3.0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