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使臣宋初,以东头供奉官、西头供奉官、左侍禁、右侍禁、左班殿直、右班殿直,三班奉职、三班借职、三班差使、三班借差合称小使臣。 小使臣武阶总名。宋代小使臣有两种规定:❶以东、西头供奉官,左、右班殿直,左、右侍禁,三班奉职、三班借职为小使臣(《分纪》卷44,《云麓漫钞》卷4,《长编》卷56戊子、卷310壬子)。南宋《淳熙官品令》、《庆元官品令》等,以从义郎(旧东头供奉官)、秉义郎(旧西头供奉官)、忠训郎(旧左侍禁)、忠翊郎(旧右侍禁)、成忠郎(旧左班殿直)、保义郎(旧右班殿直)、承节郎(旧三班奉职)、承信郎(旧三班借职)为小使臣,此实与政和二年改武选官名前之制同(《职源·官称》、《庆元条法》卷4《官品令》)。 ❷北宋政和二年九月二十五日改武选官名诏,以内殿承制以下至三班借差为小使臣,所谓有“小使臣十二阶”:敦武郎(旧内殿承制)、修武郎(旧内殿崇班)、从义郎(旧东头供奉官)、秉义郎(旧西头供奉官)、忠训郎、忠翊郎、成忠郎、保义郎、承节郎、承信郎、进武校尉(旧三班差使)、进义校尉(旧三班借差)(《宋诏令》卷163《改武选官名诏》、《合璧后集》卷62《武阶》)。然,通观两宋,多以东头供奉官以下至三班借臣(新阶名即从义郎至承信郎)为小使臣。其循资叙迁之制,自东头供奉官(从义郎)转内殿崇班(或閤门祗候)。其官品分别为从八品(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正九品(左、右侍禁,左、右班殿直,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从九品(三班奉职、三班借职,承节、承信郎)(《庆元条法》卷4《官品令》)。
别名❶三班院使臣、三班使臣。《长编》卷201壬寅:“三班院使臣。”同前书卷65丙戌:“诏三班使臣,……宜令吏部张齐贤以下三十人,各保举供奉官、侍禁、殿直。”《云麓漫钞》卷4:“使臣之义,始于藩镇。国初,武官处以三班。……至太宗,以其资品少,又创三班借职、三班奉职、左右侍禁、左右班殿直、东西头供奉官,有司号为小使臣。” ❷侍右小使臣。元丰新官制,三班院铨选归吏部侍郎右选,故旧三班院使臣又称侍右小使臣或参部小使臣。《容斋四笔》卷4《今日官冗》:“元丰中,曾巩判三班院(洪迈自注:今侍右也),上疏言:‘……(绍熙二年)侍右小使臣一万一千三百十五员。’”《永乐大典》卷14629《吏部条法·磨勘门·文武臣通用》:“小使臣 应进义校尉至从义郎。” ❸鹖弁。《后村大全集》卷64《赵师光侍右郎官》:“惟使臣……多受抑于吏胥,……(尔)秉心公则能守铨法,使鹖弁无失职之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