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尉迟敬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尉迟敬德585—658

唐初大将。名恭,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隋末从军,为刘武周偏将。武德二年(619年)降唐,为右一府统军。攻王世充时曾卫救秦王李世民,破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皆有功,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是李世民亲信之一。李世民与建成、元吉争帝位,他力主先发制人,奔走甚力。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坠马,他驰救,并射杀元吉。论功第一,授右武侯大将军,封楚国公。后以功自负曾在侍宴时拳击任城王李道宗,受太宗严厉警告。晚年不与宾客来往,信方术,食云母粉。

尉迟敬德

 

·卢氏·


 隋末,有书生居太原,苦干家贫,以教授为业。所居抵官库,因穴而入。其内有钱数万贯,遂欲携挈。有金甲人持戈曰:“汝要钱,可索取尉迟公帖来,此是尉迟敬德钱也。”书生访求不见。至铁冶处,有煅铁尉迟敬德者,方袒露蓬首,煅炼之次。书生伺其歇,乃前拜之。尉迟公问曰:“何故?”曰:“某贫困,足下富贵。欲乞钱五百贯,得否?”尉迟公怒曰:“某打铁人,安有富贵?乃侮我耳!”生曰:“若能哀悯,但赐一帖,他日自知。”尉迟不得已,令书生执笔曰:“钱付某乙五百贯。”具日月、署名于后。书生拜谢持去。尉迟公与其徒,拊掌大笑,以为妄也。书生既得帖,却至库中,复见金甲人呈之。笑曰:“是也。”令系于梁上高处。遣书生取钱,止于五百贯,后敬德佐神尧,立殊功,请归乡里。敕赐钱,并一库物未曾开者,遂得此钱。阅簿,欠五百贯。将罪主者,忽于梁上得帖子,敬德视之,乃打铁时书帖。累日惊叹,使人密求书生,得之,具陈所见。公厚遣之,仍以库物分惠故旧。
 

〔选自《逸史》〕

●●
 这是篇赞美唐初大将尉迟恭的作品。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人。隋朝末年跟随马邑富豪刘武周起兵讨隋。后投降李世民,为李世民攻打天下,战功卓著,深得信任。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尉迟恭率兵杀死建成和元吉,驱散官府兵,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唐太宗即位,贞观元年,封为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历位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同州刺史等职。晚年杜门不出,以声色自娱。
 小说《尉迟敬德》,在描写人物形象方面有它自己的特色。作者没有写作为战将的尉迟恭,不写他英姿风发,横刀立马,也不写他如何驰骋疆场、搴旗斩将,而是把尉迟恭当作一个普通人来写,写他一段平凡又离奇的事情,即书生借钱的故事。通过时间跨度很长的一件平中有奇的故事,塑造了尉迟恭豪放和慷慨的性格。作品所描写的尉迟恭是这样的:有一个膀大腰圆的铁匠,袒露半身,蓬头垢面,正在炉边,抡圆大铁锤打铁器。这就是书生眼里的尉迟恭。外表给人的印象,是粗犷、质朴、自然、有力,地道的铁匠。他说起话来也格外简短爽直。“书生伺其歇,乃前拜之。尉迟恭问曰:‘何故?’”书生回答说来借钱。“尉迟公怒曰:‘某打铁人,安有富贵?乃侮我耳!’”蔑视富贵,豪放不羁,喜怒俱形于色,此处颇见性格。书生见怒,立即哀告,“生曰:‘若能哀悯,但赐一帖,他日自知。’”尉迟不得已,令书生执笔曰:‘钱付某乙五百贯’……书生拜谢持去。尉迟公与其徒,拊掌大笑,以为妄也。”表现他富有同情心,又乐于助人,但并不相信冥冥中事的豪爽。作者通过对外貌、语言、动作的几处粗略的点染,就表现出了人物粗犷、豪爽、慷慨、仁义的性格。小说结尾,作者又写尉迟公请归乡里后,“以库物分惠故旧”,对书生“厚遣之”,它们都属于补笔,是对慷慨仁义的再补充。借此说明尉迟公的性格,从青年到老年,无论贫富,任何情况之下,数十年一以贯之,给予人物性格以稳定性、恒久性。
 与尉迟公相反的,还有一个可怜的小人物。尽管他是书生或教书先生,作者并不同情他。之所以写他,除了情节需要之外,显然也是为了反衬尉迟公,使尉迟公形象更高大。书生居太原,以教授为业,从生活境遇说,似乎要比高温炉前煅铁的尉迟敬德好一些。但从精神状态看,却远不如一个铁匠。他常戚戚于贫贱,“苦于家贫”,而且居然去穿穴偷盗官库,由痛苦而走向犯罪。这不仅有背于儒家的信条,恐怕连鬼神都不相容。不得已,又低三下四地向一个铁匠乞讨哀悯。由此看来,他无论在思想、行为上,都远不如一个自食其力、视富贵为浮云,脚踏实地的尉迟敬德。然而,奇怪的是,这个并不追求财富的穷铁匠,若干年之后,却荣归故里,拥有人间巨大财富。那位,当年常汲汲于富贵的太原书生,终老仍不免于贫困,无论是过去或现在,财富和荣耀永远不属于他。此间的对比何其鲜明。难道真是命中注定,天命不可违吗?作者有这样的意思。它反映着作者在思想上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作者似乎还有另一层意思,即是劝诫人们不应有非分之想或越轨行为,不应以非法手段去占有本不应属于自己的财富。从引人为善,反对邪恶这一点说,“宿命论”也有它可取的地方。为了发挥“宿命论”引人为善的积极意义,作者就有意识地将书生和尉迟恭作为两个不同类型的人,进行尖锐、生动的对比,将他们平日对生活的态度及日后的命运展观一二。在这种对比、反衬之中,不仅事理分明,而且正面形象也显得格外鲜明、耀眼。

尉迟敬德585—658

唐初大将。名恭,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先世鲜卑尉迟氏。隋大业(605—617)末,从军高阳,积阅为朝散大夫。后随刘武周为偏将。武德三年(620),降唐,引为右一府统军。曾从李世民击王世充军于东都,参与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授王府左二副护军。九年(626),“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杀太子李建成及齐王元吉,授左卫率。贞观元年(627),升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授泾州道行军总管,击败突厥于泾阳。三年,出为襄州都督。八年(634),累迁同州刺史。十一年(637),拜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历鄜夏二州都督。十七年,告老就第,授开府仪同三司。十九年(645),随太宗攻高丽,诏以本官行太常卿,为左一马军总管,师还,致仕。晚年笃信方术,杜门不出。显庆三年(658),卒,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忠武。

尉迟敬德

名恭,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隋大业末为朝散大夫。刘武周起兵,以之为偏将,与宋金刚南扰,破李孝基,擒独孤怀恩。武德二年(619)降李世民,为右一府统军,从征王世充。骁勇善战,为世民所亲。破世充、窦建德、徐圆朗有功,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李建成曾使人招之,不从。与长孙无忌等共劝世民杀建成及李元吉。玄武门之变中射杀元吉,安定诸军。论功除右武侯大将军,封吴国公。曾以泾州道行军总管击突厥,历鄜(今陕西富县)、夏(今陕西靖边)二州都督。以老归第,授开府仪同三司。太宗征高丽,诏以本官行太常卿,为左一马军总管。显庆三年(658)卒,年七十四。谥曰忠武,陪葬昭陵。

尉迟敬德

见 尉迟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