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制农业经济feudal agricultural economy在封建领主土地庄园制或地主土地租佃制的基础上, 对农奴或农民进行封建剥削的农业经济。封建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封建领主或地主占有农奴或佃农的全部或大部剩余劳动产品; 农奴和佃农对封建领主或地主具有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 要承受沉重的超经济强制; 农业生产劳动主要靠手工、畜力工具完成, 采用的是经验积累的传统农业技术; 整个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封建农业是在奴隶制农业崩溃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与奴隶制农业相比, 是一大进步。农民已有了部分的人身自由和某些权利, 封建主已经不能像奴隶主对待奴隶那样任意处死他们。同时, 农民已拥有自己的一定经济, 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封建阶级对农民剥削的加深,农业再生产的客观条件不断受到破坏。这样, 封建制也就逐渐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 于是, 通过不同方式为资本主义农业经济所代替。 中国封建农业经济始于春秋末年, 一直延续到近代, 历时2 300余年。毛泽东说: “地主阶级这样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所造成的农民的穷苦和落后, 就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 中国的封建农业经济,与欧洲封建农业经济相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❶欧洲封建农业经济的典型形式是领主制, 而中国则是地主制; ❷中国自地主制经济出现之后即允许土地买卖, 而在西欧, 当土地被允许买卖时, 则已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