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作品
在《中国文学艺术基础》一书中,刘若愚说,寓言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事,它是为了阐明某一想法、某一观点或某一伦理。中国古代哲学家喜欢用寓言来证明自己的看法,因此,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他们写出了许多有文学价值的寓言作品。
接着,他列举了寓言大师庄子的两则寓言——“轮扁斲轮”和“神龟曳尾”。关于前者,他说,这则寓言说明,庄子不相信书本知识,而相信直觉。庄子认为不论是道,还是斲轮技术,写作技巧,都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秘。对于中国一代代艺术家、作家和批评家而言,轮扁这个人物就是直觉理解的象征。关于后者,他说这一则显示出了庄子的幽默感。庄子不是郑重地宣称“人世间的权力和荣耀均为空虚之物”,而是通过它们与死龟的比较,让我们看到了它们的荒谬性。另外,一无官职之累的生活也并不理想,因为它被喻为“曳尾于涂中”的神龟。论者还指出,这则寓言将名词转化为动词的用法(如“巾”“笥”),使文章增添了生动性和具体性。最后,他又举出苏轼的《日喻说》作为范例。他认为,《日喻说》实际上包含着两则寓言。一则的主旨是靠道听途说学不到任何知识;另一则的主旨是,只有使技艺内化为个人的东西才能学到本领。他还认为,苏轼的写作动机(政治与思想上的原因)对今天的读者来说,没有多少趣味;但寓言的两个要旨,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依然是正确的。